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芷漾 《惠州学院学报》1991,11(2):134-142
前言苏东坡是惠州人民景仰的先哲前贤。然而,他一生的仕途是不平坦的。他多次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屡遭贬谪,动辄得咎,成为北宋朝廷新旧党争的牺牲者,是赵宋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遭受文字狱的悲剧人物。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新党李定、舒亶等人,曲解“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诗,诬陷苏轼“谤讪朝廷”,获罪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诗人,但他才华横溢却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一生际遇坎坷。奋斗却充满悲剧的一生,成就了他深情绵邈、包蕴密致、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诗风。  相似文献   

3.
阮大铖是明末政坛和文坛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集诗人、戏曲家与封建政客于一身,在激烈的明末党争和明清易代的特殊社会环境中,走过了他那曲折、复杂的人生旅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奸佞政客,无行文人。他的一生,从其唯官是求、唯利是图的人生追求看,是一个悲剧。但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又是一个令人发出鄙视微笑的喜剧。因此这个变色龙式的人物,不仅映照着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而且富有相当的历史含蕴,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屈原才华横溢,性格执著、倔强、孤独,有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然而他的一生却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他的最后投江而亡,深刻揭示出了悲剧的社会根源。他是一个卓尔不群的独行者,他的悲剧有政治上的原因,更多的则是作为性格上的独行者而导致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5.
渥伦斯基并非人们简单理解的“花花公子”形象,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动摇于强烈爱情与习惯的生活准则之间,他是安娜悲剧的一个原因,但他也是各种社会、历史原因,尤其是男女严重不平等的社会造就的。他的一生充满了人的积极愿望和盲目的奔忙,充满了激情和迷误。  相似文献   

6.
陶潜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悲剧,源于自身存在方式的选择。出仕,非其所是的存在,迷失自我,演出一场戴着镣铐在跳舞的悲剧;隐遁,高蹈独善,追求本真存在,但内心深处却又被“社会价值”所牵绊,与道家真正意义上的“坐忘”、“这观”相去甚远,因此,他的悲剧最终体现在本为俗身俗人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7.
正中晚唐诗坛上有一位颇具悲剧和神秘意味的文学巨擘——李商隐。其悲剧命运和当时大多数文人一样: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但造成这遭际的具体原因是他无端涉入了党争,虽非任何一党成员却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备受政治迫害,一生凋零坎坷。若是平庸的凡人也罢,偏偏这位成就卓著的抒情诗人志向高远且才能不凡。李商隐的诗作风格深情绵邈,沈博艳丽,时常带着一种神秘费解的意味。今天笔者解读的是《锦瑟》,我认为从这首诗人作于暮年的诗中可以较全面的了解其悲剧的一  相似文献   

8.
造成李商隐人生悲剧的原因,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其中尤以党争的影响最为重大,使得他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环境中必然落空;二是诗人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他的家庭出身、自负与自卑相扭缠的性格、对高洁脱俗品格的追求以及多情善感的特点,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主观原因。两者相互作用,成就了李商隐的悲剧人生和诗歌特质。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漂泊半生,游走于各大节镇幕府中,一生沉郁,终未见显达。而他在求仕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干谒诗,最真实地反应了他在复杂政局之间的徘徊和挣扎,尤其是界于牛李党争之间的苦闷和矛盾,以及他人格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悲剧色彩更在这一类诗歌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是集器量、将略、用人等方面的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他的悲剧既是个性悲剧、人格悲剧,也是社会、时代悲剧和贤人政治悲剧。其“一生唯谨慎”、“事必躬亲”、“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些既是诸葛亮自我实现的成功因素,也是其在治蜀期间的个人悲剧以及由此长期演聚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间智慧化人士的偶像与世俗人格化身的表现。这种大成悲剧形象,不仅有其贤人政治化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也深具经久不定的影响力和人格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11.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精通西学却极端保守”,一生特立独行,被称“怪杰”。本文试图阐述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性与时代成因,以期能从其思想中提取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今天的现代化中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李贺,是诗史上一位奇特的“鬼才”。他的诗歌素来以悲凄、怪诞著称,其诗作从里到外都渗透着一股浓重的悲剧意识。细读李贺生平不难发现,李贺生在一个极富悲剧意味的时代,其个人有着极具悲剧色彩的性格,又遭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悲剧性厄运,最后以27岁的天亡为生命划上了个悲剧性的句号。“如果说科学的世界是人类理性的世界.那么艺术的世界就是人类情感的世界、体验的世界。^[1]”李贺短暂的一生,一直在体验生命的悲苦,其诗歌中也便有了悲苦的底蕴,可以说,社会、自身性格、人生际遇等构成了李贺诗歌悲剧意识的现实基础和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一个产生大规模悲剧的时代,社会责任感迫使着思想家鲁迅对悲剧现实作出自己的思考。1935年鲁迅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创作中,鲁迅把悲剧的社会因素溶于日常小事的描绘,传达他对那个时代悲哀的深味。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有自身软弱的个性,夸大他们反抗的个性,就背离了其悲剧审美特征。他的悲剧虽“几乎无事”,但悲剧效果却是彻底的。鲁迅还有意淡化情节,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惜助人物、场景、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增强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训就是向来是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则反其道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属于英雄的悲剧.是一种悲情冲动下的悲剧行为,是悲剧心态下的悲剧结果.辛弃疾的一生就是悲苦的一生。他的词中展示着他傲然的英雄气概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并在抗争中实现对苦难现实的超越,达到了沉重生命的绚烂。  相似文献   

15.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精通西学却极端保守”,一生特立独行,被称为“怪杰”。本文试图阐述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性与时代成因。以期能从其思想中提取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今天的现代化中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俄狄浦斯是西方古典戏剧中为人熟知的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因为一个预言而改变。一些评论家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是超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借助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对俄狄浦斯在《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成因进行解析,则可以看出他的悲剧不过是当时由复杂的自然、社会条件下的政治权力斗争造成的,是人为操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和诗人。他讴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却又不掩饰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罪恶;他确实不愧为“时代的灵魂”,而且“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①。他的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诗歌,在世界文学交响乐中有其特殊的音色,富有强大的魅力,受到各个时代  相似文献   

18.
吴双 《考试周刊》2009,(31):30-31
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高觉新作为长孙,他有维护封建家庭长治久安的责任,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服从。“五四”新思潮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封建家庭不满却无力反抗.只能采取“不抵抗主义”来逃避现实。以求得家庭的“安宁”。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的冲突中煎熬着,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是长子的悲剧,是“不抵抗主义”的悲剧,更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王国维去世已70余年了.然对他死因的纷争却始终未停。本认为,导致他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复杂的时代、社会背景;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封建传统化和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自身矛盾而又忧郁的性格。王国维是为“理性”而死的,是为他自己所奉行的“价值观”、“化观”而死的。他的死是“理性”的悲剧,是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难读李商隐     
李商隐有“小李”之称,他的诗给晚唐诗坛抹了一层瑰丽的色彩。然而,他的诗已没有了盛唐李白的飘逸浪漫、狂放达观,而是郁积了感情的缠绵结绕,偏于虚幻的想象世界,令人时时感到读解的困难与迷茫。 一 李商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悲剧气氛中。 晚唐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代,宦官操纵政局,藩镇对抗朝庭,官场党争不休,整个社会弥漫着衰世末代的情绪。 晚唐牛李党争势同水火,延绵四十年,两大派官僚在窝里死斗,“你方唱罢我登台”,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们几乎没有能摆脱这种争斗漩涡的。李商隐十九岁时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推荐而中进土。次年李党的经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女婿,而令狐绹与王茂元是政敌,牛党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指斥他“忘家恩,放利偷合。”更主要的还是李商隐对李党的李德裕比较佩服。李德裕在会昌年间执政时,平定了泽潞藩镇刘桢,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在大和年间任剑南西昌节度使时抗击回纥、吐蕃,帮助武宗灭佛以治理经济,限制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