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性并重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高启是“吴中四杰”之首,也被誉为明代第一诗人;唐寅则是“吴中四才子”中代表人物,二人诗歌影响远出吴中地区。高启到唐寅的诗风变化,体现了吴中诗歌的演进的趋势,也具有开启或复古或性灵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杰出诗人,其悲惨结局,古今罕有,他的诗歌富有时代气息,风格鲜明,影响一代诗风,可谓明代诗歌的先驱者。其诗歌兼备众体,融汇百家,显现出古雅、雄健、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为明诗发展开启先声。  相似文献   

4.
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相似文献   

5.
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相似文献   

6.
清代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里,评价高启诗歌"蹊径未化","未能直追大雅"。以这一评价为视角来反观高启诗歌,可视为一次对高启诗歌另类的审视。沈德潜作为诗论家,自有其评价"大雅"的标准,但其"大雅"标准过于狭隘,不能正确评价高启诗歌。其实,高启诗歌拥有秀逸的辞句,清新的音韵,齐全的体例和洒脱的气度,而这些方面的特色符合更广泛意义上的"大雅之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民红 《文教资料》2009,(15):15-18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美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美、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  相似文献   

8.
高启是明初“吴中四杰”之首,是被“允为一代之冠”的著名诗人。明代胡应麟将他同“唐初四杰”的王勃相提并论;清代金坛又将他同“南宋四杰”的萧德藻相比,说萧“实出其下”。可见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是建国以来,对高启诗歌研究的人又很廖廖,故本文试图就高启的生平和诗歌加以初步探讨,所误之处一定不少,冀希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9.
赵敏 《文教资料》2009,(6):15-16
在整个明朝文坛,高启应该说是被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个。本文对从1995年到2005年公开发表的以高启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涉及他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的25篇论文分而详述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最基础的诗集、诗选刊刻情况为材料,归纳出明代成化年间闽中文人建构本地诗歌传统的方式,刻意选择特定诗人作为本地诗歌传统的开端者,在序跋中梳理本地诗学观念的传承谱系,突出某种诗歌风格。最后略为讨论诗歌风格对后世创作的约束,说明诗风为诗歌传统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1999—2008这十年间,陆游研究呈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陆游生平交游与思想性格、诗歌研究、词文研究、传播与接受研究四个方面。其中,陆游诗歌研究仍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韩元吉作为南宋诗坛的重要成员之一,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风格多样。本文试就韩元吉诗歌的豪迈个性、理趣倾向、清雅之风以及沉实之笔四个方面作简单分析,以期窥得韩元吉诗风乃至整个宋诗风貌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9,(2):40-46
高启创作的三十余首词作,从内容、题材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与其诗歌有着紧密联系。高启词所呈现出来的诸多特质也是高启诗的重要特征,两者之间巧妙呼应,形成显著的互文现象。高启词可视为高启诗内容上的"注脚",是典型的"以诗入词"的体现。从诗词互文的角度来解读高启的三十余首词作,以高启诗作为高启词的解读"背景",探讨其诗与词之间的互文联系,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高启的诗词创作有更深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高启的诗歌理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诗教 ,他主张 ,诗歌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 ,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有鉴于此 ,高启特别注重诗歌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绩以其疏野质朴,清新自然的诗风卓立于初唐诗坛。历经隋唐两朝的王绩,诗文创作不论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以及其表现手法,在当时都自成格局,独树一帜。王绩在创作上对唐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情景进一步的交融、对诗歌律化的推动及语言的口语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柳亚子一生以诗为生命,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主要成就在于旧体诗的创作。茅盾说:我以为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他自己也说旧体诗“是我的武器”,主张以唐诗中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来创作鼓吹革命的诗歌,为斗争服务。因此对明代尊唐派诗人陈子龙和夏完淳非常推崇,更赞誉顾炎武和龚自珍;同时他反对宋诗的形式主义诗风,以及后来宗法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的“同光体”。由于尊唐的  相似文献   

17.
高启的诗歌理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诗教,他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有鉴于此,高启特别注重诗歌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19,(5):75-81
以入京为界,可将明代诗人高棅的诗风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入京前所作《啸台集》,广泛地复古拟唐,使其诗歌具有多元风格,兼备沉郁、飘逸、冲淡、悲壮;入京后所作《木天清气集》,多歌功颂德、官吏唱酬之作,近于"台阁体",语言雍容华丽,风格典雅醇正,由此走向一元风格。高棅前后期诗风的转变与其自身经历及其尚未形成独特而稳定的诗风有关,亦与明代诗歌潮流的转变有关,而后者则使高棅诗歌具有印证诗歌的时代发展的意义。对比高棅文学活动的其他成就,则可定位其诗歌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9.
杨维桢诗歌思想片论哈嘉莹杨维桢是元代较有影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其极富创作个性的诗歌使元末绮缛单调的诗风为之一变,而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诗歌思想又是紧密相联的。考察他的诗歌理论,对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他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元代诗风将是不无裨益的。一、“诗至律,...  相似文献   

20.
“安史之乱”后,唐诗创作进入到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而在此时的江南吴中地区,却活跃者一批身份各异的诗人,他们以诙谐善辩、潇洒自适、放荡不羁的诗歌创作风格为当时笼罩在盛唐诗歌阴影下的中唐诗歌注入了一股新风,为大历、贞元后的中国诗歌指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皎然《诗式》中的“三格四品”说正是对“吴中诗风”的理论总结,它的形成、内涵和“吴中诗风”是紧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吴中诗风”,不能不对皎然的“三格四品”说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