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是民众教育的直接资源,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价值。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行,通过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结合学科渗透民俗文化、设立民俗文化综合实践课、邀请民俗学家进入课堂等措施来向学生进行民俗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何真 《亚太教育》2023,(5):139-141
民俗文化诞生于生产生活中的文化种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民俗文化,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民俗文化融入的途径需要结合文化自身特征和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幼儿需求,从环境、语言、民俗表演、饮食等多个角度着手。因此,以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作为分析探讨的主要对象,探寻闽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陈冬曼 《成才之路》2009,(33):39-40
乡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承传乡土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又促进语文教学,乡土民俗文化具有辅助教学、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和审美教育等功能。本文试以本土民俗文化为例,谈谈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无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选择合适的民俗艺术教育内容;创设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环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以往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师对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不够重视,故民俗文化教育评价无从谈起。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学评价却发挥着直接的导航作用,对提高历史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可以从评价功能强调促发展、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评价内容要求综合化、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民俗文化教育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将地方民俗文化作为中小学地方特色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既有利于形成地方教育和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合肥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积极利用合肥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教育集团滨江小学以"从儿童出发,向生活学习"为办学理念,以"生活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家乡民俗文化为资源,着力打造校园民俗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有"两馆"(民俗文化体验馆、民俗文化陈列馆)、"四园"(锄禾园、诗意园、行知园、物趣园)、"五坊"(竹纤坊、柳绦坊、烙画坊、丹青坊、手工坊)等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学校以"传承的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6):167-168
家乡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中的瑰宝,也是应该让幼儿从小就接受到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的教学教育阶段中,教师将家乡的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对培养幼儿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拟分析出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课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财富,具有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寄托性以及形象性的特征,有特殊的社会和教育价值.文章在分析民俗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民俗文化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与现实脱节、针对性不强、实践性较弱的问题,积极拓展内涵,打造实践平台,创新开展实地化、交互式及活动式教学,探索出一条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民俗文化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民俗文化教育思想,能够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推动我国民俗文化继续向教育的基础和纵深层面扩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变革是整个教育变革进程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部分,它的每个环节都深受社会变革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是影响学校德育变革进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不良社会道德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最大阻力。社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宏观文化环境和人际交往起作用。儿童节目中的敏感内容、负面教育新闻等媒体文化,公众对社会信任、社...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并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文化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文化资源、社会伦理文化资源、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生态伦理文化资源等。将广西道德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之中,成为广西本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民族文化造就了其独特的社会道德教育传统,游牧生活决定了男性在社会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在哈萨克族的古代道德思想中,人的社会关系也是以男性为主从外族亲缘、婚姻亲缘及亲近亲缘三个空间维度分类的,相应地在社会道德教育上也就形成了血缘亲属之间的道德教育、婚姻亲家之间的道德教育、女婿和岳丈家之间的道德教育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转型的巨大变化,我国计划经济务件下的道德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迫使我们思考道德教育模式转化和重新构建的问题。但我们在思索和研究这个问题时,必须从深层次探究和分析道德教育模式转变和重构的主要依据。重构道德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本身。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道德环境,对人们的道德教化及道德养成起着积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制度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道德教育环境的功能不断弱化,给道德教育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文章就如何重构道德教育环境,加强道德教化提出一点思考,以引起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对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研究也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匡正高校德育教育理解的基础上定位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对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德育人才队伍建设、德育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最具价值困惑与挑战的教学任务,在保持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与价值观念的同时,它还必须面对信息化浪潮下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事实以及这种事实背后的文化冲突。因此,对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应仅限于道德教育如何对社会所提出的要求作出的回应,而更应从道德教育的内在属性出发寻找其变迁的动力与合法性基础,尤其要考虑道德知识性质转型与教师社会形象变迁条件下的道德教育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原始德育源的家庭德育很容易对个体先入为主,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极为重要,也是促进社会文化传递以及社会稳定和进步一个途径,同时也是对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贯彻文化养成和生活养成原则,改革各级学校德育教材编写体例,在德育及相关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重自然知识、人文知识、社科知识的合理布局,培养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主体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培养优良社会公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育人、约束、陶冶等德育功能。但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多元文化、大众文化、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影响着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