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牵手     
窗外新成立的独轮车队正在举行首次集训,没有参加车队的同学们都在圈外为队员们呐喊助威。杨洋终究没抵挡住三月阳光的温暖撩拨和不时从窗外侵入的笑声,他犹豫了一会儿到底还是合上了作业本悄悄地溜下了楼。  相似文献   

2.
“笑”,是人之常情。文学作品描写笑声,屡见不鲜,不足为奇。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笑声”,却能显示出一种奇特的艺术工力,对构思全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小说主要是写孔乙己的命运的。从全篇的结构层次来看,很明显,孔乙己悲剧的故事情节以“笑声”开端(开头三个自然段,通过小伙计的观察来描写咸亨酒店里的“笑声”),在“笑声”中发展(中间五个自然段写了酒客和孩子们两个层次的“笑声”),最后在己受到众人的冷漠,没人谈天,“只好向孩子说话”。小说通过孩子们的笑声,补充刻画了孔乙己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的性格特征。最后在“酒客和掌柜的谈笑声中,我们又得知他被丁举人毒打,看到了他残废的身体。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显示他的性格特征,在笑声中演完他一生的悲剧,他所演的是下层知识分子被封建制度毁灭的悲剧。最后又在笑声中消失。第三,作者还用“笑声”表达创作意国,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爸爸是他的第一偶像。爸爸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  相似文献   

4.
王芬 《早期教育》2005,(1):21-21
飞飞是我班一个特殊的孩子.这孩子智力发展缓慢,言语、能力方面均达不到该年龄段孩子所需要求.安安静静的教室,孩子们都在专心听讲,唯独他钟情于窗外的"挖土机",好像老师讲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05,(6)
A.拆玩具一无是处吗?孩子的内心独白:前几天,小姑送我一块电子表,挺好玩的。我盯着它琢磨了半天,为什么里边有数字,为什么小黑点一闪一闪的,它怎么藏在里面的?我决定弄明白。我偷偷把爸爸的工具拿来,把表拆开,可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怎么也看不明白,也没找到小黑点在哪儿。我想重新装好,却怎么也装不上了。爸爸这时恰巧过来,看见了我的“破坏”行为,瞪大眼睛怒吼,吓得我不敢出声。唉。为了屁股不挨板子,还是老老实实的吧!爸爸的内心独白:这孩子真能闯祸,见什么拆什么,好好的玩具,都让他拆坏了。他怎么就不知道爱惜呢?再不管他,哪天能把电视…  相似文献   

6.
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爱迪生小时候是个十分淘气的孩。有一天,他对青草不会燃烧,而枯草可以燃烧感到怀疑,于是自己跑到仓里,用火点燃了干草堆,实地试验一,不料却酿成了火灾,把父亲囤积的草付之一炬。生活中孩子们的破坏行为很多,拆、毁物品,屡见不鲜。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种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现,把玩具汽车开是因为他想知道汽车里面是什么样,是什么会使汽车转动,如果把轱辘拆来,汽车会怎样?孩子的头脑中充满新奇的念头,于是他会毫不犹豫地付行动。因此成人不能轻率地将孩子的些违规行为定性为“破坏”,而应该真地相信每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7.
正距期末测试还有一周的时间。早晨,雪花漫天飞舞,轻轻悠悠地飘落下来,孩子的心也轻轻悠悠地飞出窗外。一下课,操场上便沸腾了。孩子们涌向操场,在雪中蹦啊、跳啊……你团一个雪球,掷过去,我捏一个更大的雪球,抛过来,笑声、喊声,真能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铃声响起,孩子们飞回教室,心儿却留在了窗外。原本计划安排练习的我,突然改变了主意,何不提前复习写话,  相似文献   

8.
小义是所有任课老师一致认定的“特别”孩子:水笔握笔处的橡胶、口罩两端的棉绳、随处可见的塑料笔盖……这些他都能放进嘴里,乐此不疲地嚼上好久;任何崭新的笔,只要放在他手中,不到一节课就会被拆得四分五裂,水笔芯内的墨汁沾满他的小脸、小手,涂抹在他衣服的各个地方。  相似文献   

9.
儿子的理想     
许多家长都喜欢问刚会说话的孩子长大了准备做什么,我也不例外。儿子两岁时,我问他,他歪着大脑袋想了半天,指了指窗外说:“干这个!”我探头一看,天哪!窗外站着一个卖麦芽糖的老头,正亮开了他的大嗓  相似文献   

10.
让爱歇歇脚     
我儿子今年6岁,健康、活泼、可爱。但很多事情他都不愿意去学,每天吃饭都要喂。每次我都很认真地教他,可他总是心不在焉。于是我不免心浮气躁,常对自己说:“这次就算了吧,下次绝不心软。”儿子很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昨天晚饭时,窗外传来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声,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一个劲儿地喊:“妈妈,妈妈,你快喂我吃饭,小朋友们都已经在外面玩了。”我正在厨房擦油锅,忙应道:“哎,来了,妈妈马上就来,你自己先吃吧。”儿子既委屈又着急地说:“妈妈,我不会,我不会,你快来!待会儿小朋友们都走了。”我边忙活儿边对他说:“你那么聪明,一定会…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4,(11):100-103
宝宝的笑充满了魔力,让你忘却烦恼,心都化了。1岁之前,宝贝笑容的含义会越来越丰富,欣赏宝宝的笑容,读懂他的内心。 笑是一种良好的情绪表达方式,表明宝宝心情愉悦,爱笑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笑也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柔和剂,爱笑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笑还是一种良好的运动,能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所以了解孩子笑的发展过程,并积极培养孩子笑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从宝宝的笑声里,我们可以窥探到宝宝整个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拆房     
英国有个政治家叫福克斯,在国人中享有言而有信的美誉,这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父亲想把自家花园的一个亭子拆掉,当时福克斯正度完假期要返回学校。他对拆亭子很好奇,便要求看着亭子拆完再走。他父亲觉得不妥,便将拆亭子的事推迟到来年假期。可福克斯走后,他父亲又想“当年事当年毕”,于是,就找人把亭子拆了,在另一开阔处盖了一个新的。假期里,小福克斯回来了,看见这一切,不满地对父亲说:“父亲,你说话不算数!”他父亲原来认为孩子是一时好奇,过去就忘了,此时大为震惊,严肃地说:“孩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就改。…  相似文献   

13.
我的儿子快上初中了,可是淘气得要命,最可气的一点就是不论什么新鲜玩意,只要到他手上不超过一天他就能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前几天,我们花了好几百元买了块怀表,准备过两天作为孩子的爷爷60大寿的礼物,可第二天我刚回家就看见儿子把它拆得没了原样,我气得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孩子这样的表现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该怎样对待他,怎样教育他?梁劲时常听到父母们诉苦:我家的孩子就喜欢搞“破坏活动”,一个崭新的东西在他手中,要不了多久甚至几分钟时间,就会被“肢解”,他才不管你花了多少钱呢!其实,孩子这种单纯的爱搞“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下雪的日子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一下雪,满眼满耳的都是孩子们的身影和笑声。这几个孩子在打雪仗,玩的是那么高兴,不时地发出一阵阵轻快的笑声;那几个孩子的自制滑板车也  相似文献   

15.
当被问到最喜欢哪一门课程时,杰森·艾布拉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午餐。”他以为他这种恶作剧般的回答会引来一阵笑声。但是他的父母———简和斯图亚特却认为杰森不把学习当回事儿。他们担心儿子的学习成绩———凑合但不优秀———让他不能顺利的升级。“你总是希望你的孩子能是最好的。”简说,“我们知道如果杰森努力的话,他的学习成绩能更好。”但是他愿意努力吗?大多数家长都会出于善意地为孩子制定高目标,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犹他州大学儿童成长专业的心理学家萨姆·戈德斯登说,“但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孩子…  相似文献   

16.
陈琪敬 《小火炬》2008,(11):22-23
"哈哈哈!"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正在画画的同学纷纷探头看。豆豆正为自己画不好螃蟹发愁呢,听见笑声,觉得它似乎在笑自己笨,于是就把画揉成团,狠狠地向窗外扔去。  相似文献   

17.
错不在孩子     
初春的午后,阳光温暖又恬静,几个七八岁的小孩儿在窗外“跳房子”,开心的笑声不时传来。这笑声感染了我,我扔下案头的工作,倚窗望去。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重,我已经很少看到这种轻松的游戏场面了。那个穿红上衣的女孩显然很有统帅才能,她不时地解决相互之间的“纠纷”,公平而又合理,看得出大家都很服她。她自己也不骄不躁,有输有赢,但不管是输还是赢,都是一脸的愉悦。这个时候来了一对老夫妇,两个人拉着一个男孩。看到大家玩得有趣,男孩也要加入。奶奶拉住红上衣女孩,笑眯眯地替孙子求情,并掏出几块糖给她。女孩没有拿糖,但…  相似文献   

18.
正邓自然是二年级时由贵州转到我班来的,父母靠到乡下赶集卖茶叶为生。刚来时,由于语言上的障碍,邓自然从不敢在人前讲话,大大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种胆怯。看到这种情况,我的心总是揪得紧紧的。如何打开孩子的心灵,让他尽快融入到这个班集体中?我一直在寻找契机,因此特别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课堂上,当我叫他回答问题时,孩子满口的贵州方言总是引起班里其他学生的笑声,这笑声让他更紧张了,说话更不利索了。那眼神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胆怯,还有恐慌。我看在眼里,  相似文献   

19.
融立 《家长》2014,(Z1):45-48
正父母可以为孩子充沛的感情开一道沟渠,给他方向和引导,让他驶向成熟的航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快速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有的忧心忡忡,有的灰心失望,有的烦躁易怒……很多父母都说:"那个可爱的孩子消失了,现在的他经常对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可以和朋友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并报以愉快的笑声,却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前,一位好心的老太太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她的花园里种满了喇叭状的百合花。一天晚上,老太太被一阵甜美的歌声和孩子的笑声吵醒。她向窗外望去,那声音好像是从百合花丛中传来的,但她却什么也没看到。第二天早晨,老太太来到花园,仔细地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昨晚有人来过的迹象。第二天晚上,老太太又被甜美的歌声和孩子们的笑声吵醒。她悄悄地来到花园,想看个究竟。银色的月光洒在百合花丛中,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老太太仔细地看了看,她发现,每朵花上都站着一位百合花仙妈妈,她们边唱边摇着摇篮似的花朵,每个小喇叭里都躺着一个小百合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