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超  闫桂玲 《信息系统工程》2013,(11):144-144,160
根据国内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明确基于“卓越工程计划”的专业教学改革的时代紧迫性。具体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确定了该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目标和意义;提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阐述了教学体系的改革采用“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的改革采用以“学生为本按需融入CDIO”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以及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研究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项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教学资源、网络实验室、授课教材和实验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如何学以致用是高等院校教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重构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本文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中的《新媒体概论》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并从学生身份、学习资源和课堂形式三个方面融合混合式学习方法,构建“模块化教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评价体系重构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论述了其在课程应用中的方案,通过“做中学”、“案例教学”及组建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其学习的自觉性及程序设计能力,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应充分利用在高校现有的公共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需求,构建校园网络课程教学与实验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访问便捷、接近现实环境的网络教学和实验平台。目前具体建设实现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IPv6技术学习与实验平台:校园网网络数据分析与研究平台: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学习平台,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网络为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为基本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基于对《中华茶艺(下)》课程学生的基本学情、基本学习需求的分析,创新地引入该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该课程中“创意茶席设计”这一教学任务的实施为范例,呈现“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刘柳霞 《大观周刊》2012,(6):217-21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下面我就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徐韬 《大观周刊》2012,(41):169-169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与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题导向型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集中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思路,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和自主协作等方面的能力。随着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在网络环境下PBL的教学成为目前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文章以财经类学科教学为例,对现行教学体制下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戴兴明 《大观周刊》2013,(1):175-175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实施,网络化教学及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探讨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对于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听说教学的两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康鸿雁 《信息系统工程》2010,(7):107-108,106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规划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对其的需求。本文就《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将Linux操作系统引入操作系统理论教学,和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具有三大难点,一是教学手段缺乏情景的启发性和思维的创新性,二是教学工具难以满足教学进度要求和复杂度要求,三是实践项目缺乏实战性。对此,“沙盘推演”、“原型工具”、“实战化项目训练”三硕教学改革举措,旨在突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特色,为培养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筝 《信息系统工程》2009,(11):124-125,12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学习,广大教师都在探索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更有效地融合。本文探讨了用Flash制作教学积件并运用于教学的思路,并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混合学习理论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混合学习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整合,优势互补,以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混合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秋季实施“开放教育”工作以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致力于对“开放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七化为主’教学改革模式”、“注重效率与质量的‘三层六化’教学管理模式”和“体现‘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多位一体’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运作,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IO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它以系统的产品设计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河北工程大学通过文献检索课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的有机结合授课方式获得实践经验,提炼出一个与专业课结合的专业教师授课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模式分为3个层面:首先,教师根据社会科学和数理逻辑的相关理念来构思教学大纲并确立学生分组规则。其次,使用基于系统工程理念所开发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加强教师和学生有规律的学习互动。最后,师生把课堂环境演化为知识交换市场,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实践证明,文献检索课教学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是CDIO模式下一种理想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肖雯 《大观周刊》2012,(38):327-327
《基础日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课程.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能依靠书木来获取有限的信息。造成只讲理论忽略实际的后果。把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形式与H语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日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能够有效地完成精读课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徐德智  黄鸽 《大观周刊》2012,(18):168-169
在依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导思想,本文结合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际情况,从结构建设方面来阐述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恺 《大观周刊》2012,(37):209-209
在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各设计专业的《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急需形成完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文章着重讨论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观念,达成“产学结合,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教学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多模式教学的需求,本文从网络技术与现代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过程。该系统将综合教学、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自我评价并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