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訏的小说创作在浪漫传奇的通俗形式之下展开的,是对爱情、人性、人生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现代性追问。这种追问主要表现为爱情的哲理反思、心理的深层剖析以及宗教的关怀与提升这三个方面。这种融哲学、心理、宗教于一体的生命的道说,体现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索,是徐计小说的现代性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2.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奇特的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悖论色彩。在思想文化倾向方面,许地山因其个人的宗教因缘而形成了杂糅的宗教哲学观,佛、耶、道精神的冲突,使其小说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与悖论的意味。受此影响,"出世"与"入世"成为了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命题,这在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既表现为"生本不乐"与积极进取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又表现为同时具有的"圣女"和"贞女"的悖论品格。总的说来,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有着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双重意味。探析其小说创作的悖论色彩,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现代小说丰富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4.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是以少女梅吉和英俊神父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本文分析了作者考琳.麦卡洛的宗教观念以及对其小说的影响。说明了在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下,爱情往往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5.
试析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进行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澄清它们各自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宗教与哲学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其共同之处表现在哲学与宗教本质上都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其差别表现在哲学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宗教则诉之于信仰。二者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宋话本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小说从封建文人手中解放出来,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平民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在艺术形式上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人民文学。宋话本小说所反映的生活画面是相当广阔的,但最突出的,也是最成功的则是反映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这一类。在表现爱情婚姻主题的同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破坏别人爱情婚姻和家庭、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考察隐喻中源域"多元性"的认知理据,多恩作为施喻者基于其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以多元源域来反映一个目标域,把天体、圆、动物和器物等与宗教、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源域映射两性合卺,阐发两性合卺的内涵、两性对爱情的诉求和失去爱情的哀怨。研究表明,隐喻是施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和行为认知的过程,设喻者作为行为和认知主体对时代生活和爱情生活的感悟所表现的矛盾、彷徨、复杂心理可以通过其源域的"多元性"来体现,设喻的手法体现了多恩情诗创作深受文艺复兴以降欧洲宗教和科学对爱情哲学思想的影响,反映的是多恩内心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汀的作品向来被认为是阐述婚姻家庭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典范,国内鲜有文学评论家从宗教角度对其加以研究,这里主要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简·奥斯汀生活背景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阐述宗教对其作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小说人物塑造受宗教影响;二、小说采用的叙事手法受宗教影响;三、小说情节安排受到宗教影响;四、小说场景安排受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通过对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的爱情悲剧的描写。以一件通奸案为题材,表现了宗教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权、人性的压抑,反映了清教殖民统治的黑暗。通过描叙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反映了自然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小说描写了文革时期内对爱情、亲情和友情作为林林总总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最本质特点是对人性的蹂躏和践踏,小说作者在悲剧描写中采取的极端露骨和残忍写法表现爱情,是对情感的一种拷问,真正的情感充满了疼痛,却又能够经受住这样的疼痛,悲剧就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可以激活生活,同时也激活艺术的创造,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使真正的情感价值在毁灭中得到另一种永生。  相似文献   

11.
张资平作为一个客家文人 ,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影响着他的一生。客家文化中的儒家教育为他打下了文学根底 ,但其中的功利主义观念又促使他走上了汉奸和文痞的道路 ;客家人的开拓精神使张资平成为创造社元老 ,还使他在情爱小说创作方面“开风气之先”;他的宗教观基本上是建立在客家传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时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 ;客家的风俗习惯也往往成为他小说的重要背景和情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小说以"家庭失落者"的心态,以"人世挑剔者"的眼光,无情地剖析人性的丑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冷漠、残缺,母亲形象阴狠、毒辣、病态,婚姻充满现实和功利,或为物欲,或为情欲,是一片感情的荒漠。父爱和母爱的双重缺失给张爱玲带来一生的不幸。使她的作品充满着荒凉的家园意识和浓重的世纪末日情感。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中,17年文学的经典文本,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史诗式的展现。在新时期文学中,“现代性”则更多表现为对“个人主体”的探索。80年代初期,启蒙现代性又回到人们的视域,“现代性”一度成为文学主题,为文学提供了终极价值和梦想。但直到90年代以来的“后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性”的追问才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等都从不同角度去积极反思“现代性”,并走向多元价值判断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15.
对情爱神话的解构,是张爱玲小说中一个显著的特色。其作品写的不是浪漫美好的爱情故事,没有圆满的结局,更多的是权衡利弊的交易,爱情像影子一样没有份量,金钱是缔结婚姻的主要的衡量标尺。无爱的婚姻生活,构成了张爱玲小说中人物普遍的生存状态。张爱玲不仅颠覆爱情神话。对人世间其它诸种情感,也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河东籍女作家张雅茜扎根晋南沃土,20多年笔耕不辍,曾在《十月》《中国作家》《上海文学》《黄河》等刊物发表小说多篇,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长篇文化散文、散文集、长篇报告文学15部。其中,中篇小说《角儿》荣获山西"赵树理文学奖"。张雅茜堪称山西最具创作实力的女作家之一。2011年8月28日,民进山西省委、山西省社科院、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山西省作家协会长篇小说委员会、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运城学院等单位,在太原银龙宾馆召开了张雅茜长篇小说《此生只为你》创作研讨会。现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张曼娟是台湾女作家,她在二十多年的文坛生活中辛勤写作,用唯美清新的文字记录着现代都市的悲喜生活。文字清雅优美,写作模式多样化,善于书写女性生活。作品虽以爱情小说为包装,但也由"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浪漫与纯雅慢慢变成从写实的观点去看这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新困境。文章通过对张曼娟部分作品的导读,从写作模式、写作内容、女性形象塑造,作品所体现出的写实观几个方面来感受张曼娟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18.
徐Xu的小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不同时期的人生哲理体验。纵观他一生的小说创作历程,可从其个人遭际,复杂性格三方面透视其作品的“内向性”。徐Xu是一个爱国作家,面对现实的无奈,他将一颗企羡于真,善,美的痴心沉醉于艺术,爱及宗教,一生漂泊的灵魂终得安身之所。  相似文献   

19.
女性对于都市中越来越严重的人性异化的抗争与拒绝,女性温柔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在这个世界所遭受的悲剧性打击,但无论如何她们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对爱、对美、对尊严和善良这些美好情感的执着。  相似文献   

20.
《春明外史》借旧派小说模式描摹世间人生百态,透过对主人公杨杏园丰富的情感经历描写,将张恨水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传达给读者.文章以小说主人公杨杏园波折的情感经历为切入点,以杨杏园与梨云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其对于人间之真性情的赞美与无奈之情,其后又通过杨杏园与李冬青的恋爱表现出作者对于名士才情完美爱情的欣赏与向往,最终希望借助主人公独特的情感经历探究张恨水的情感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