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教育》2005,(6A):37-37
名师是大山,是大树;名师能带动一方,能影响一代。我们仰慕名师,我们渴望成为名师,我们期盼与名师交流,然而我们中的多数人和名师交流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能够阅读名师的作品,能够倾听名师的讲座,却很少有机会和名师直接交流,对多数人而言,想要让名师单独回答自己的某一个问题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陶小青 《上海教育》2007,(6A):23-23
何谓美术名师,怎样成为美术名师,美术名师从何而来?近日,在上海市普教系统美术名师培养基地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上,美术名师、基地导师张家素就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富有创造性地推出了“名师工程”,于是,其他地方和学校也不甘示弱,都憋足了干劲,竞相推出“名师工程”,一时之间,“名师”制造如潮涌动。然而,物以稀为贵,草因多而贱,泛滥的称号黯淡了“名师”令人景仰的光辉。试问,名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名师该靠什么来成名?难道,名师是  相似文献   

4.
前两年,一些地方竞相推出“名师工程”。一时之间,博得“名师”桂冠者多如过江之鲫。这反倒削弱了名师原本厚重的分量,黯淡了名师令人敬仰的光辉。名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名师应该靠什么来成名?难道名师是按照计划指标评选抑或依靠行政手段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名师,需要保护开发 名师,需要与时俱进 名师,需要推陈出新 这个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6.
“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成为教育教学环境中的示范性力量。名师课堂一直是我们关注和学习的焦点,对于许多一线教师来说.名师的课堂是被模仿的对象。不过,大多数教师都发现,学得名师一招一式容易.学得名师教学智慧和精髓难。名师教学的秘密和智慧在哪里呢?怎样才能透视名师开满鲜花的课堂,不断学习名师的优秀经验乃至精髓。从而最终改善、提升自己的日常教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名师靠什么成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个别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富有创见性地推出了“名师工程”。于是,其它地方和学校也不甘示弱,都憋足了干劲,也竞相推出“名师工程”。一时之间,“名师”制造如潮涌动,搏得“名师”桂冠多如过江之鲫。然而,物以稀为贵,草因多而贱,超载的人群倏然削弱了名师原本厚重的分量,泛滥的称号立即黯淡了名师令人敬仰的光辉。试问,名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名师应该靠什么来成名?难道,名师是按照计划指标评选出来的?亦或是依靠行政手段培养出来的?或许,看罢下面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能够获得某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朱卫星 《江苏教育》2006,(5A):11-12
名师是一所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名师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抓教育事业发展,就是抓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今后一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三个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名师群体成长的良好环境。创造有利于名师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名师各尽其才的用武之地,实现名师培养的新一轮突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对名师的需求增多,渴望早出名师、快出名师、多出名师。于是乎,各地纷纷出台所谓的“打造名师工程”,采取诸如每年派遣一定数量教师赴境外培训,投巨资在大学建立名师培训基地,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交流和课堂教学研讨会等措施。不可否认,这些举措对教师的成长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不少人也对此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4,(4X):17-18
我在上海较早成立了工作室,因为可以继续搞教育科研。我在想的问题是名师和名师工作室的关系。所谓名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流动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反映了那个时代最现实、最迫切的要求。名师工作室是为名师提供空间、时间和能量的一个载体,如果把名师比喻成鱼和鸟.那名师工作室就是能让名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徐吉志 《教书育人》2007,(11):13-13
名师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当前,在教育界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越是名校,名师越多,教学风格越丰富多彩,创新特色越斑斓绚丽。为此,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加大了名师培养的力度,不断地扩大名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吉林教育》2009,(7):F0003-F0003
学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做实做优名师工程。名师引路,名师访谈,名师讲座,放飞睿智的教育理想。凸显教学实效,点燃孩子的智慧;深入孩子心灵的德育工作以仁爱工程为引领,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3.
名校与名师是相辅相成、同构共生的一对概念。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肩负着培养名师的责任,名师的生成与壮大则能促进名校的发展。怎样的学校称得上是“名校”,怎样的老师可谓是“名师”?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名校”、“名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4.
观摩名师教学之后,总有一批好学上进的老师被感染,移植名师教案,克隆名师教法,模仿名师教学,以期名师课堂上打造的那种鱼水亲和的场景,行云流水的教程.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但有不少实践者却屡试屡不爽。于是万般喟叹:教案、教法都没变,我怎么就玩不转?  相似文献   

15.
叶纂妹 《师道》2004,(7):11-11
走近名师,成为名师,是每一位教师的远大理想。而这个理想却如海天相吻的弧线,叫人可望而不可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你想成为名师,就可以如愿以偿的,因为名师毕竟寥若晨星。其实,一时不能成为名师的,也大可不必感到失落。试看晴朗的夜空,当月亮悬挂中天之时,如果没有众星的相捧,月亮也会黯然失色的。  相似文献   

16.
李万忠 《甘肃教育》2011,(19):24-24
何谓“名师”?顾名思义,名师就是有名气、有名望的教师,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每个名师成长的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身上有着诸多共性。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支持本校教师参加名师评选,希望通过名师的辐射效应、示范效应和激励效应引领更多教师奋发有为。笔者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名师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们被评上名师之后做什么,怎样做。  相似文献   

18.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4,(10S):13-13
2004年4月《上海教育》圆桌论坛首场研讨会——“名师工作室的使命”举行。研讨不仅追溯了名师工作室的形成原因,剖析了工作室的职责、任务和经验。而且更加明晰了名师工作室的现代使命——“名师要成为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源”。会议上,理念碰撞,思维发散,为与会者提供了精神大餐和创新思路,半年来,不断有新的区县加入建设名师工作室的队伍中,更多的区县将“名师再造”的工程引入深入,使名师工作室不仅成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抓手,更成为了推动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切入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名师工作室在一些地方相继成立,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成果已经证明了其成立时的初衷目的:它不但可以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扩大名师的影响力,而且能够带动和引领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20.
名师效应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师是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名师效应可从名师-名生效应、名师-名校效应、名师-名人效应等多个角度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