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ゃ”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日语中词义相近的时间副词“このごろ”、“近ごろ”与さいきん↑“最近”的用法通过具体的例句进行了详细的辨析,从而澄清了三者在使用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てぃゐ”是日语持续体的标志,由于前面接续动词种类的不同,造成其用法复杂,难于掌握。汉语主要用动态助词“着”表示持续意义,那么,作为持续体,两者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联,从对照角度出发,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对译实例,探讨“てぃゐ”和“着”的语法意义,找出两者的对应关系。通过比较,希望对日语教学和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5.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也”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相似文献   

7.
廖敏 《考试周刊》2011,(62):118-119
助词在日语语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正确掌握运用日语就必须正确掌握运用助词。在日语中助词“に二”和“て”的使用十分频繁,初学者在实际运用中也容易出错.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为此,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与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日语初学者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王楠 《文教资料》2010,(9):31-34
副词“才”和“就”的用法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重点.同时一直以来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门课题。但是,经过对现有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几种教材的分析发现,存在着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不同步的现象。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即语法研究与教学实际相脱节。本文从语法研究领域的部分现有研究成果出发,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对基础汉语精读课上副词“才”和“就”的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なる”是日语研究论的一个关键词,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不少日语学者将日语称为“ナル言語”。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日语学习者对表示变化的“~なる”的用法掌握不清,造成大量的错用误用。笔者对此深有体会。本文就“~なる”的基本用法及表示变化含义的分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1,(89):85-8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助词的用法是一大难关。其中,在表示起点的格助词用法中,“から”与“を”的误用现象频繁。很多日语学习者认为两者在表示起点的含义时可互换使用,这是导致误用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大量误用句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该用法上的异同及限定条件,以便于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力图通过实词“比”的语义及语义结构来探寻副词“比”和介词“比”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时关注了相关双音节的副词、介词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章蜜 《语文知识》2011,(3):86-88
江西修水话里的程度副词比较丰富,有单音节的,如“闷”、“几”、“蛮”、“好99~66死”等;也有双音节的,如“点吧”、“确实”等,其用法和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既有相对应的地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方言特色。文章基于方言事实,主要从语义、语用、语法三个方面对修水话中程度副词“闷”和“几”的用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副词“就”与“就是”在表强调时存在替换关系:首先,以强调功能为切入点,将副词“就”与“就是”分为强调时间、强调范围或状态、强调数量、强调自身观点4 类;其次,副词“就”与“就是”存在的替换关系为:构造格式相同的句子强调的内容存在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即使强调内容相同,出现的具体替换情况也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杜璐璐 《考试周刊》2009,(23):66-67
日语是一门敬语用法发达的语言,这与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存在着的很多敬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难寻着踪迹了。可是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却是日语的一大表现形式,而敬语的表现形式又有多种,比如说尊敬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等,其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所以本文对“お”和“ご”的用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日语学习者特辊是中上级水平学习者的日常运用中存在着“のた”的“遏剩生成”即“多用”现象。“のた”的“不用”和“のた”的“多用”,看似矛盾的两种误用,实际上暴露了日语学习者“のた”习得状况的不安定。文章试通过对“のた”的实质的剖析,对学习者“のた”的习得和日语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做”“干”“搞”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动词,它们都具有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意义,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常常译为日语中的动词「する 」或「やる」.以中国作家莫言小说《蛙》中的例句为例,从中日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并讨论译为日语动词「する」和「やる」的两种情况,以期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的日语译法,更加准确地掌握日语动词「す为」「やる」的区别与用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再”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副词。因为“再”在汉语句子中有多种用法,所以在翻译成日语时,不能简单地使用日语副词“また”或“もう”来进行翻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汉语副词“再”的意义和用法,来探讨其在日语中对应的表达方式,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考察时间副词“在”的形成与“正”“正在”的内在联系,进而通过对时间副词“在”的形成及其语法化过程的分析,探讨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其虚化机制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其作用和影响是相互的、辨证的。一方面,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文化反过来也影响语言。作为日本文化载体的日语语言同样反映日本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副词“ちよつと”的词义和典型用例的分析,意在揭示“ちよつと”背后隐藏的日本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ほ”和“か”这两个助词在日语当中使用十分频繁,这两个助词也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二者的用法和区别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