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新闻作品的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扩大新闻的信息量,必须对新闻作品进行信息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新闻作品的信息分析问题。首先阐述新闻作品信息分析的两种类型:一是层次分析法:二是主次分析法。其次阐述新闻作品的潜在信息,指出显现新闻作品潜在信息的三个途径:一是注意选择新闻事实,二是注意选用背景材料,三是注意新闻事实的排列组合。最后阐述新闻作品信息分析的五条标准:一、是否有有效信息,二、是否是首传信患,三、是否有主要信息,四、是否有必需信息,五、有无深层信息。  相似文献   

2.
汪莉 《新闻传播》2005,(12):71-71
随着信息时代和厚报时代的到来,读者对新闻背后的信息有着愈来愈强烈的需求,而资料中潜在的信息价值恰恰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的这种需求。近年来,资料在新闻制作中正逐渐受到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提高经济新闻的信息价值,这是新形势下新闻界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在《增加经济新闻的信息量》一文中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信息的量的问题,本文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经济新闻信息的质的问题,即信息价值问题.经济新闻的信息价值,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新鲜度、信息的广度、信息的深度、信息的厚度、信息的潜在影响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博客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其通过网络传播新闻的潜在价值就被挖掘出来,现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作为一个不设门槛的媒体,普通人通过博客拥有了话语权,既能提供新闻,又能评论新闻,实现了由信息接受者向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转换。博客群的迅速膨胀,对新闻传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左右舆情,使传统媒体不敢小觑。  相似文献   

5.
汪莉 《记者摇篮》2005,(8):61-61
新闻与资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一对矛盾,因为新闻的价值在于它的即时性和鲜活性,而资料的价值则在于其史料性和参考性,两者价值体现不同,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认为将资料做成新闻似乎不符合新闻的要求。但是随着信息时代和厚报时代的到来,读者对新闻背后的信息有着愈来愈强烈的需求.而资料中潜在的信息价值恰恰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的这种需求。近年来,资料在新闻制作中正逐渐受到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闻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指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把已产生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的加工和整序,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使用价值,并以各种新闻信息产品和信息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从文献资源的角度而言,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质上就是把分散的、无序的新闻信息再加工和传播后,融入国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大框架之中,为国家文化国力及软实力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事实讲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但“事实”除传递显露在外、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外,同时也有潜藏其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即潜在信息。新闻的潜在信息来自事实的不同排列、词语的不同组合,来自语言诸因素的各种千变万化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环境。因而,对客观事实的选择和报道,就能表述一种作者的意见,形成舆论导向。有些语言没有直接抒情,可同样表达作者的感情,也是语言的潜在信息。这种间接的抒情往往是隐含在语言表层意义之下传达出来的。例如:(1)“公元1991年12月25日晚7时许。莫斯科。隆冬中的红场。7时25…  相似文献   

8.
新闻信息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就增加了可充分利用的潜在价值。《解放军报》数据库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完善,已经形成军事信息丰富、检索途径完备、实用性强的特色。本文着重探讨其标引特色与检索策略,希望对新闻数据库的建设、发展,以及用户的使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一个在新闻学教科书中难以找到的名词,却在新闻实践领域日益升温并被视为新闻竞争的成功经验。它标志着新闻媒体主观思维的创造力活跃舒展,也更引发了对现行新闻传播活动性质演化与功能作用的反思。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者通过主体性的创意和谋划,有意识地进行或加强某一领域或方面的新闻报道。它表明新闻媒介突破被动追逐新闻事实,让已然事实牵着鼻子走的新闻作业流程,而尝试转向主动性的有计划的组织报道,进而对繁杂芜多的信息进行凸现,激发潜在的信息需求,获得更大的反馈效应。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新闻策划谋略…  相似文献   

10.
杜大军 《新闻世界》2010,(11):108-109
近年来,民生新闻风起云涌,受到各地电视台的推崇。它们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注重新闻信息的地域性和本土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许多大胆的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收视业绩。本文旨在通过对民生新闻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潜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期望民生新闻能够在质量与品味上有所提升,从而获得更为深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闻信息资源,是以新闻传播者为主体、以新闻传播为目的指向的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近所发生的相对变动、以及与变动相关的各类信息,是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表象和潜在的信息之和。采集新闻信息资源,是新闻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多向思维和经济行为,是记者在新闻实践中以较小的投入,获得关于客观变动丰富、深层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一、多向思维   记者应该有“发现力”,包括善于发现新鲜事实;善于澄清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善于提炼有用的新鲜经验;善于捕捉观念上的新变化;善于表现典型人物;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  相似文献   

12.
以新闻事实为本位,新闻文本为对象,从整体质态上层递性地观照新闻文本的不同品质,用理论的逻辑厘定新闻文体的特性,通过理论抽象以丰富内涵深化理解,增强新闻文本实践的前瞻性、自觉性、主动性、鲜活性。以新闻事实为视域,新闻文本建构为主线,新闻事实信息传播为旨归,从静态与动态的互塑中,考察整体与部分、客体与主体、结构与关系、要素与功能、显在与潜在的信息呈现状态,探究新闻文体体类、体相与体性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李超  陈龙 《传媒》2023,(14):91-93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回避现象愈加显著。文章在对“新闻回避”进行概念阐释的基础上提出,负面新闻过度、公众对新闻机构缺乏信任、新闻信息过载、社交媒体新闻效能降低四个潜在因素对有意回避新闻的影响显著;无意回避新闻的情况更加灵活多变,主要是因为媒介选择的高度自由化和算法机制实现的个性化。文章认为应该通过推进建设性新闻实践、优化“社交过滤”、增加新闻“偶遇”建立“公共服务算法”等措施来引导公众参与新闻和公共行动,构建面向未来的健康的新闻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坚 《新闻记者》2001,(9):36-36
在 我们的报纸上 ,原生态新闻总是有限的 ,从原生态新闻衍生而出的新闻相对比较多。俗话说 :“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条原生态新闻往往可以带出许多衍生性新闻。原生态新闻好比煤与石油。一张报纸如果只是刊发原生态新闻而不注意对衍生性新闻的开发利用 ,就好比直接燃烧煤与石油 ,这是一种潜在的巨大浪费。在信息时代 ,新闻竞争不单看重信息数量与传播的速度 ,更看重的是对重要新闻的处理。重要新闻的处理如要做到“准确、权威、丰富、深入” ,就应十分重视对衍生性新闻的开发利用。这好比一块玉 ,你可以将它刻成国宝级的艺术品 ,也可以刻成…  相似文献   

15.
正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之分,新闻事件也不例外。新闻事件发生后,除了表面的现象外,新闻的背后还有新闻。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由于具有强大舆论引导力量的新闻媒体的参与,借助新闻报道,新闻事件的影响力会被放大,从而产生更大的舆论效应。当记者作为新闻事件中没有直接利益关联的第三者出现去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时,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力会让新闻事件中的主体的心境发生变化,从而会刻意或者无意地突出或者隐去部分信息,影响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一、捕捉阶段:寻找新闻素材 1.做有心人。要做一个“有心人”记,须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新闻多是一时一地的事件,寻找新闻素材却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而到接受采访任务后才临时抱佛脚。潜在的新闻素材散布于众多的企业、单位和人物之中,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接触它们,还必须在工作之余扩大视野。一则信息、一份件、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时时处处用心去听、去观察、去接触,抓住一切线索和机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避免新闻采访浅尝辄止,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5G技术在各个领域陆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将带给新闻领域深重的影响,研究下一代通信技术非常必要。【方法】文章尝试以目前国内外对6G技术的研究规划为背景,从媒体应用、赋能新闻传播的视角出发,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可能对新闻传播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与潜在挑战展开讨论与展望。【结果】6G技术通过构建多维感知与信息融合网络,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信息传播效能的提升。【结论】6G技术将为信息传播的速率、路径、形态、效果等带来深刻变革,塑造未来的新闻业。  相似文献   

18.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近年来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在今年新华社工作会议上,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代表新华社党组正式提出,要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就国内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落实新华社党组的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在两会报道、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道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受众需求调查和媒体用户调查。2007年1月29日至2月9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两会的关注点与信息需求,为两会报道更好地把握需求、服务百姓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在,新闻界在谈论新闻改革时,都认为新闻观念的改变必须先行;而列举需要改变的新闻观念时,则又无不提到信息观念。那末,信息观念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同时,增强信息观念将会对新闻改革产生一些什么影响呢?对此,我想根据信息论的原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一次初步探讨,以就敬于广大读者。这十个方面是:新闻信息资源观、新闻信息服务观、新闻信息美学观、新闻信息纵横观、新闻信息预测观、新闻信息价值观、新闻信息新鲜观、新闻信息扩充观、新闻信息浓缩观、新闻信息反馈观。现分别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席文举  薛洪 《传媒》2002,(4):27-28
“新闻活动”就是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发掘新闻事件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新闻事件潜在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事件,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期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经济效益进行挖掘,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就报纸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