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梁实秋人性论文学观念的发展,以<雅舍小品>的发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人性论文学批评观念偏重于批评主观性的张扬、偏执运用社会批评的哲学批评方法以及理想的伦理理性人文主义的人性标准,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持.后期的人性论散文创作观念,在<雅舍小品>系列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人性论散文创作的题材观、文体观和意象创造的语言观,对人性世相的精彩刻画获得不朽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人性论文学观念的发展,以<雅舍小品>的发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人性论文学批评观念偏重于批评主观性的张扬、偏执运用社会批评的哲学批评方法以及理想的伦理理性人文主义的人性标准,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持.后期的人性论散文创作观念,在<雅舍小品>系列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人性论散文创作的题材观、文体观和意象创造的语言观,对人性世相的精彩刻画获得不朽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梁实秋“美在文学中不重要”的论点出发,通过梁实秋与朱光潜动态的论争过程,从其关学理论质疑始,经表层裁体文字剖析,到文学关学二元分离的三个环节逐层深入,探求梁实秋文学的道德价值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梁实秋的文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初期,中西文化思想在交汇撞击之时,梁实秋多次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论争。文章分析了梁实秋选择新人文主义的审美文学观的原因,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发展及内涵,梁实秋文学观和文学实践同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霍妍 《文教资料》2012,(25):20-22
新月派著名文艺理论家梁实秋的主要观点来自他哈佛大学老师欧文.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理念。然而他在引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来评判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时,却进行了重新构建。作为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和这个团体的交错影响值得关注。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和新月的主体倾向既有重合又有背离。重合是二者相互吸引的基础,而悖离则使梁实秋重构他的文艺观成为可能。梁实秋以新月社为平台,通过设立文学标准,实现了对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历史往往同我们开玩笑,但绝不是故意的。 (一) 距今四十八年前,周扬在《认识月刊》创刊号上发表了题名为《我们需要新的美学》的论文,该文副题是《对于梁实秋和朱光潜两先生关于“文学的美”的论辩的一个看法和感想》。周扬既不完全同意梁实秋的观点,也不完全赞成朱光潜的观点,他自有  相似文献   

7.
《文学和出汗》这篇文章是鲁迅针对梁实秋的谬论而写的一篇驳论性杂文,本文深刻地揭露了梁实秋之流鼓吹的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虚伪性和反动性,痛斥了“文学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的超阶级文艺观。语言犀利,入木三分;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实为一篇难得的讲授逻辑论证的好教材。下面,就笔者粗浅的理解,来谈谈这篇驳论文的逻辑论证。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简洁的文字,转述了梁实秋的荒谬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先生从普遍人性论的观点出发,鼓吹学应当诉诸普遍的、共同的人性,提倡“人有行”,其最给终目的在于提倡贵族学。通过生活实例,批判了梁先生的这一观点,提出人之有行或无行与学作品本身并无必然联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大师,但是他的一些杂文的逻辑严密性却是值得探讨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逻辑学教学实践,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若干逻辑知识,冷静细致地分析了鲁迅杂文《文学与出汗》在批驳梁实秋文学人性论中的几个逻辑问题,指出该文的逻辑说服力是不强的。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其实没有被驳倒。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派理论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梁实秋和朱光谱之间就“学的美”的问题曾展开过一场讨论。 这场讨论是在观念论的旧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周扬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加以阐释,以便建立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新美学。但他仅仅开了个头,以后蔡仪继续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维柯"诗性智慧"的概念所强调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与中国传统诗论有奇妙的契合之处。本文从实际文本出发,探讨维柯《新科学》对朱光潜的影响,以及朱光潜对维柯诗学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的比较、综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象征"之辩     
自象征主义于19世纪中叶滥觞于法国并传入中国后,现代文坛的许多文艺名家对"象征"多有论述.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出对"象征"概念的生发阐释相互龃龉,集中体现在梁宗岱<象征主义>一文的论述中.朱光潜阐释了"象征"的基本概念,梁宗岱则阐释了象征主义的"整体象征论",成为新文学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个有着自足体系的批评理论,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他自己独特的新人文主义立场的文学观上的。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文学观,进而对他的批评理论本身进行梳理,从人性、历史的透视和判断、伦理几个关键词分别对其理论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目的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其理论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实秋挥舞其从大洋彼岸的白璧德邪里学来的人性论武器,分别针对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的佛道传统和时正兴盛的无产阶级文学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从逻辑上说他所肯定的就只乘4下儒家文学传统了。其实他千里迢迢从美国学来的二元人性论,其实质就是大受时人批判的宋明理学人性论,他要保守的也是这种积满历史尘埃的“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在其著名的《谈美》中对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美学观提出了批评,认为罗斯金混淆了美感与快感,过于强调艺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但如果对罗斯金的著作作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朱光潜对罗斯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正,他的批评对国内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罗斯金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罗斯金的“典型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理论是他界定“美感”的核心依据。在对待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罗斯金并非像朱光潜所批评的认为艺术家应该对自然不加任何选择,而是强调其想象力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从《诗论》可以分析,朱光潜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了辩证重解。在诗歌本质和功用方面,朱光潜认同王国维超功利性审美独立价值观,在“超脱观”基础上,把“人生艺术化”作为美学旨归;从生命层面,朱光潜颠覆性地重解王国维“境界说”等美学术语,在理论构架和深层思理上摒弃了王国维感性和零散型特点,以《诗论》构建了严整科学的现代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作为著名美学家,也曾对京派文学作品进行过评论。他通过对京派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批评活动,总结京派“言近旨远”“静穆”“节制”“和谐”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想。他将“美感的态度”“不即不离”的距离说、“物我交融”的移情说等美学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使其文学批评展现出系统性和全面性。朱光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不仅在京派文学批评家中独具特色,而且对推动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何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03-10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梁实秋和朱生豪是我国最早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系统翻译并取得非凡成就的两位翻译家。文章对两人译莎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其译莎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将西方的"sublime"一词译为"雄伟",梁宗岱否定了其准确性。他依据字源学的标准,将"sublime"译为"崇高",确定了其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译名;他将阴柔美与崇高相对接,扩大了崇高理论的研究对象;他否认康德的崇高学说具有绝对真理性,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