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于文言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部分,明确指出:"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所谓"回到原点",方能"问道方圆",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明确课标要求的同时,也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课前,学习的起点在哪里?课中,思维的轨迹又怎样?课后,巩固内化的方式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立足于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客观呈现课堂问题等的基础上,描述现象,剖析原因,呈现了自己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追求的是"课内阅读、课内学习",突出特征是充分利用课内时间进行大量阅读。课堂是实验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这就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多教师困惑过或者正在困惑着,始终没有寻求到好的解决方法):课堂上光课文学习时间就不足了,哪有时间去让学生阅读呢?课堂上,阅读时间从哪里来?在实际课堂研究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的确存在阅读没有时间或时间不足的现象。那么,时间到哪里去了?事实上,时  相似文献   

3.
许正萍 《考试周刊》2013,(37):39-40
<正>阅读欣赏,是指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和从中获得的美好情感的体验。若要真正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喜爱文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让阅读走向多元,让欣赏型的阅读陪伴学生一生。那么,阅读的"多元"体现在哪里呢?一、阅读时间多元化学校课程设置是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这节阅读课我都  相似文献   

4.
一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是"先学后教"的前提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先学"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常问自己:我了解学生吗?学生原有的认知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应该是自得其乐的事,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旁人的干涉。而语文课的阅读,学生选择什么方法,思考什么问题,花多少时间,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里能够自得其乐呢?怎样在语文课上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干涉",把阅读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们乐起来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在哪里?如何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能有效拓展?如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数量和质量?这是我们要探索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题目讲了好几遍,过一段时间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做.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总是从自己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错误的出发点.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错误的源头,帮助学生对自己看似"有道理"的错误进行分析,对在哪儿?又错在哪里?利用哪种方法解题更好?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做到事半功倍.试想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指出学生错在哪里,而是简单地否决,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开展了历时8年的"万字时文阅读",他们自编读本,以读促写,着眼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的老师和同学.  相似文献   

9.
顾美华 《学周刊C版》2013,(1):156-157
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寻找阅读的"突破口",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加以探索。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阅读的"突破"在于"品味"题目;2.阅读的"突破"在于"考察"过渡;3.阅读的"突破"在于"体会"抒情和议论;4.阅读的"突破"在于"思考"结尾的匠心。当我们让学生明确了阅读应该在哪里下工夫,当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成功,学生必然会在阅读上实现"突破",让阅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课内阅读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经常是文章上"不留一丝痕迹"。面对学生读书"不留一丝痕迹"的现象,首先要让学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12.
左袁新 《广西教育》2013,(13):35-35,38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感悟或质疑,这样的"随堂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自行阅读、自己注解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解、感悟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通过"随堂批注式"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批注"随"在初读前批注"随"在初读前,即用粗线条勾勒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阅读教学相对高年级来说,一直比较滞后,多数情况下按照高年级的方式操作,使得孩子的阅读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符号阅读"可以调动孩子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圈圈画画实践活动中,悄然进入文本,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学会自能积累运用、感悟检验,有效提升思维能力。这个过程,也正是学生自能读书的自我萌发阶段,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14.
徐特立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要求读书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做上批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注式阅读法。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年中考时,农村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总是输给城镇学生,并且分值相差较大。特别是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题目中得分普遍较低。问题的结症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真正亲近阅读、有效阅读,不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呢?首先要唤醒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其次要加强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断丰富自主阅读的形式,开展"读书推荐会"、编订"美文手抄报"、写读书笔记以及组织有竞争性的主题比赛等,让学生在阅读反思和阅读期待中不断提高阅读质量,拓展思维空间,在阅读中收获更多。  相似文献   

17.
"不读书"怎么会在教师身上发生?一些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事实上,在揭开一些中小学教师"不读书"现象背后的一些问题后,人们的思考可能就不仅仅局限于"读书"本身了。"教师阅读缺失"根在哪里?在于兴趣、习惯的缺失?在于工作压力沉重?还是在于阅读需要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中小学评价的"牛鼻子"在哪里?如何打开中小学评价的局面?从哪里着手建立系统的中小学督导评价制度?换句话说,中小学评价的"牛鼻子"在哪里?在学生?在教师?在升学率?在学校管理?在教育质量?在办学水平?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中小学评价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20.
王颖 《中国教师》2009,(Z2):293-294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尽管这一条目标只是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却贯穿于整个中小学各个学段。怎么使学生喜欢阅读?很简单,就是让他和文本对话,使他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自主阅读中,也就是和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学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自主阅读中,才能培养喜欢阅读的情感和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