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有时数学教师在备课中也喜欢选用一些有多种解法的例题,一者为开阔学生眼界,二者也体现数学的灵活多变.同时“一题多解”既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一题多解的训练作用,就特别值得我们教师推敲和探讨.教师在课堂中解法的选取将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解法的选取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的把握.1 不能刻意去构造繁解一个新问题的提出,教师和学生往往有一种默契,数学题绝对不会太繁.但有的教师在讲好的解法之前,总喜欢设置一种繁解,以体现另一种解法的巧  相似文献   

2.
培养具有思维创新能力的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以教材为本的数学教学,不应是捏对教材的重复,而应是教师引导学生仅大限度地挖掘课本所蕴含的智能价值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在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对例题进行思考,寻求多种解题途径,注重扩展例题的教学功能。探究一般规律及其本质,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较好方法.下面结合教材,谈谈扩展例题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l对于倒题的多种探求以例题的解法为中心,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或寻求较简的方法.例1如图1,OO;和①O。外切于点A,BC是…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有时数学教师在备课中也喜欢选用一些有多种解法的例题,一者为开阔学生眼界,二者也体现数学的灵活多变。同时“一题多解”既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一题多解的训练作用,就特别值得我们教师推敲和探讨。教师在课堂中解法的选取将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解法的选取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总复习中,选讲例题是复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初中数学内容较多,因而一些教师选讲例题时,往往以多、齐、全为准绳。其实,在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面面俱到,中心(重点)不突出,结果会适得其反.选择例题的标准在精而不在多。选择题典型例题精讲精练、探索研究、揭示规律、训练技能技巧,则可举一反三,以少胜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精选例题的几种做法,以求同仁赐教。 一、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选择典型例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多种解法的比较,择优弃劣,将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而例题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技能的主要载体,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借助丰富的教学案例,重点从类化例题、变式例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学生自主出题的设计5个方面阐述例题的有效设计,以期起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种解法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优化解题思路,而且能增强思维的广泛性.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性质,揭示了三角形中一个奇妙的比例关系,可作为例题或习题,让学生欣赏并运用所学知识探讨解法.笔者在相似三角形习题课中以它的解法为例,来培养学生思维广泛性,提高解题能力.题目: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为两部分与两邻边成比例.  相似文献   

7.
在函数的教学中,经常遇到求满足某式恒成立时的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随着对代数课程学习的深入,这类题目有着越来越多的不同的解法。而对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一题多解,总结一类问题的各种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问题的各种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解析当一个二次函数大于等于零恒成立时,求其参数取值范围的例题来说明一题多解能将多种知识综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从多种角度探索教材典型例题、习题的不同解法,通过对各种解法的梳理、比较、优化、拓展和延伸,寻找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探究反思,体会数学思想,创新解题思路,发掘并扩大数学问题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在数学复习教学中,选好一道例题,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讲,可以巩固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利用课本的例题,进行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掘题目各个方面的内涵,使学生学会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一题多解,激活思维一道数学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思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努力寻求多种解法,有利于沟通各知识的内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今年参加了南通市中考数学第25题的阅卷,发现这一题学生的解法较多,这些不同的解法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我想把学生的解法整理出来让教师对学生例题教学和一题多解的引导有一点帮助.当然也有不少错误值得我们老师反思,学生典型错误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这些错误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以及对学困生指导上希望能对同行的数学教学有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多元化”作业设计理念,尊重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设计层次分明的作业,给予学困生个性化作业评价,设计小组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奥秘。教师自主编创变式典型例题,渗透一题多解思维,运用多元化的数学作业方式吸引学生,实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和教学水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一题多解可以开阔学生思路,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少数学教师在理解它对培养学生的初心认识好像不够.本文以襄阳市2019年中考试题第22题多种解法为例,重拾一题多解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一题多解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抓手例题原型是九上教材124面第13题.学生平时对圆的这类解答题做过不少,中考试卷分析表明,该题难度系数低于0.35.说明教师在圆的综合题方面训练学生分析探究能力上缺少了精准定位.题中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道高质量的中考试题,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求试题的解法,又要挖掘试题背后所隐含的教学价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试题或例题为载体,使得解题教学从纯粹的学习解题方法走向学习学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分析问题,在问题的变化中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特别在复习课教学中,注重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证明的思路和思维能力 .下面用实例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  一、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数学题目,由于其内在的规律,或由于思考的途径不同,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在平时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探索多种解法,从而使“双基”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增强,智力得到开发 .在寻找各种解法时应注重分析 .  …  相似文献   

16.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之一.在解题教学中,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解题方法,试图通过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往往事与愿违,教师的好意学生不但不领情,反而常常听到一些学生的抱怨:"这么多种方法,我都不知道该用哪一种,方法越多反而解题思路越混乱."学生的抱怨值得反思:为什么教师提供多种解法反而造成茫然的感觉?在解题的教学中,是否仅仅是为了"多解"而"多解"?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解题教学.解题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当解题教学成为习题解答或题海战术时,数学思维训练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不仅要向学生展现问题的解答方法,还要注意揭示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逻辑训练,也要重视非逻辑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克服思维的封闭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揭示规律,建立联系,在丰富的联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考虑,而一题多解、多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途径之一.从对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或证法,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92):4-6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日常的解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题进行方法归纳,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选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利用这些典型例题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学生共同探讨它的多种解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与引申,不仅有利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攻克重点、难点,高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常常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教师是简单地把多种解法呈现给学生,还是着力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知识迁移,主动去直观感知,感悟发现呢?两者的教学效果显然大相径庭.如何把由教师的呈现变为学生的主动发现,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前段时间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展示了一堂一题多解的教学公开课,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