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唐诗人李贺和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美学追求的比较,发现二人在诗歌创作内容、创作手法上有很多的相似点。他们的诗歌都崇尚“以丑为美”。他们的美学追求都与各自时代中西传统的美学观相悖。本文对他们美学追求的相似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性悖谬在文学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世界存在压抑与反压抑,人类不能寻得二者之间的平衡而形成人性悖谬。卡夫卡的小说印证了由内在的压抑和外在的压抑形成的人性悖谬。但人性的悖谬开创了世界的美和爱,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国的《红楼梦》和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从正面或负面都体现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刘大杰先生在一九七六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唐代文人沈亚之在李贺死后“为贺编辑集子,并特地请杜牧为之作序”(见第二册第355——356页)。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却说是应集贤学士沈子明之请,“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显然,刘大杰先生把沈子明与沈亚之看做是一个人了。诚然,沈亚之与沈子明都与杜牧、李贺有过友谊,而且他们  相似文献   

4.
巴黎是观察波德莱尔创作的城市背景,城市+浪子,波德莱尔的都市生活题材在情感和情绪领域的深入挖掘,为他赢得了“现代生活诗人”的关名。他的作品弥漫着巴黎的浮世红尘,是城市发展在文学中的反映。波德莱尔是“颓废诗人”,也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遍布欧洲的颓废与他紧密相联;他还是一个浪荡子,栖息在黑暗中歌唱。  相似文献   

5.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在他们的诗歌中均表现出忧郁这一重要特征。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死亡”来表现他们的忧郁情结。李金发写死亡,可以清晰感到他的忧郁,他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表现个人的忧郁情感;波德莱尔是自然地诉说着死亡,与人们交流着死亡的经验,他诗歌中的忧郁充满思辨和哲理,是一种时代的批判。他们诗歌中的忧郁情结都是他们身世经历的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6.
文言阁     
本期推出两位英年早逝的著名人物:一位是春秋时期的颜回,一位是唐朝的李贺。他们虽然都没有活到“而立”之年,但是在道德、文章上已卓有成就,名垂千古。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主要是由于他们好学不倦与刻苦钻研。请看《论语》和《李贺小传》中的有关记述——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鬼才”,其诗的确充满非同寻常的构设。以中国传统文化所谓“三界”的区分衡量,李贺总是“师心作怪”,将神界、人界、鬼界三个不同等级的宇宙空间编织在同一“时空”,从而展现自己所梦想的“自由世界”,以“放纵”自己被压抑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象征主义诗歌是一百多年来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流派。象征主义的名称来自“象征”一词。其义是“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在中国,最早创作象征主义诗歌的是深受法国文学影响的李金发,曾被称为“东方的波德莱尔”、“中国诗界的辰星”。 李金发,广东梅县人。早年于梅县高小毕业后,便到香港罗马书院接受英国式的文化教育。1…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将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冠之以“瑰诡”两字,这真是一语点出李贺诗歌的风采精神。所谓“瑰诡”,就是指李贺诗歌那种语丽辞奇、光夺眼目的艺术风格,和那冷艳凄清、迷离恍惚的艺术境界。李贺的这一奇崛幽峭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也为我国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10.
我校罗顺江教授翻译的法国作家贝尔纳 -亨利·莱维著的《波德莱尔最后的日子》一书 ,2 0 0 0年 6月 ,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该书有 2 1万字。波德莱尔曾因写作过一部“恶之花”,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并使他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但这位开创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先河的“天才诗人”,生前却贫穷潦倒 ,造谣、诽谤、中伤、污蔑伴随着他终生 ,并使他最后惨死在异国他乡。本书从房东、朋友、母亲、神甫和妓女的角度 ,无情地揭开了波德莱尔作为一个伟人和一个凡人的真面目。波德莱尔生于 1 82 1年 ,去世于 1 867年。该书作者贝纳 -亨利·莱…  相似文献   

11.
“三李”是在特定的文学观、文学史观指导下对李白、李贺、李商隐的称呼 ,是包含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一个命题。但是学术界在使用这一称呼时 ,并未就其形成过程及相互关系作过考察。鉴于此 ,本文对“三李”之称形成的过程以及“三李”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仔细考察和论述 ,以期对“三李”的整体研究提供基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是20世纪早期举世公认的美国最知名小说家之一。他为美国文学做出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为文学宝库留下了多部优秀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更在于他对后来的文学巨匠如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为此他相继被海明威和福克纳尊称为“他们所有人的老师”及“他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也曾评价他为“作家的作家,是他那一代讲故事者中对后一代的风格和视野都造成影响的唯一一位”。另一权威文学评论家欧文·豪(Irving Howe)对安德森的评价可谓再中肯不过了——“舍伍德·安德森是个次要、但具有特殊地位——且有时可爱得无可比拟——的美国作家。”  相似文献   

13.
姚文燮是清初有名的诗注家,他在他著名的《昌谷集注》中采用了一种“以史注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其实,他的“以史注诗”就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文本存在的“情节化操作”印建构来服务于文学文本。其主观意图就是通过史料的解释、发挥来重塑李贺,进而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营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精神在清初思想的大混乱中赢得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姚文燮的“以史注诗”就是力图在历史背景里对文学文本进行挖掘,从而找出所谓的“意义”。他这种极具功利性的行为壅塞了李贺诗歌的审美空间,消解了李贺诗歌的想像层面。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13,(6):52-52
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字,李贺的诗在构思、意象、遣词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用“李长吉体”形容李贺所开创的这种冷艳伤感的诗风,后简称“长吉体”。  相似文献   

15.
李贺与波德莱尔,作为两个民族不同时代的杰出抒情诗人,一个被余光中先生认为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位象征派、意象派的极具现代性的诗人,一个在一般意义上被视为西方现代象征派诗歌的鼻祖.他们在人生经历上有着相似性,在诗歌创作手法上也表现出某种一致性.这绝非偶然,而是文学艺术创作规律作用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申英利 《文教资料》2008,4(1):15-18
本文通过"散文诗"将波德莱尔和鲁迅两个非同一般的人联系在一起,对他们各自的散文诗代表作<巴黎的忧郁>和<野草>进行比较,寻找波德莱尔对鲁迅影响的踪迹,亦可说鲁迅对波德莱尔思想的某些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波德莱尔散文诗的文体贡献蒋登科一、近现代诗史上的波德莱尔在法国近代文学史上,乃至世界近代文学史上,波德莱尔(Baudelaire)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他的诗歌把城市生活引入审视视野,并且常常以“恶”作为审视对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契诃夫,是苏联作家。”——显然,教者对“苏联作家”这个概念的含义并未弄清。我们知道,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对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有很深的影响。由于他们生活  相似文献   

19.
《四库提要·(李贺 )昌谷集》 ,余嘉锡先生已有辩证 ,今补四则。一、《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事迹具《新唐书·文学传》。”“《文学传》”当为“《文艺传》”。贺事具《旧唐书·李贺传》、《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传》、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等。新、旧、《唐书》皆谓李贺曾作“协律郎” ,然实为“奉礼郎”之误。贺有《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 ,又《听颖师弹琴歌》有“奉礼官卑复何益”之句可证。二、《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系出郑王 ,故自以郡望称陇西。”考新、旧《唐书》 ,唐代有两个郑王。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李亮 ,武…  相似文献   

20.
李贺《高轩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钱锺书认为其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章府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李贺人生难堪的遭际。“笔补”是李贺对自身生生活缺陷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