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档案法》背景下,开展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工作,有利于明确服务目标,优化服务工作,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论文阐述了新《档案法》背景下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意义,分析了滞后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思路与策略。以新《档案法》为指导,从服务理念、资源建设、方法创新等方面优化民族档案服务工作,对提升民族档案服务能力,助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记录了滇西抗战时期,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土司积极投入对日作战,体现了边疆民族对统一民族国家认同的意识。本文以保山市及周边县城为例的相关档案典藏机构的调查结果为核心,全面呈现档案机构对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文献整理发掘的研究现状,通过剖析原因提出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整理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边疆治理已成为我国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发掘治边历史档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生态与海疆治理等领域的丰富内涵,开展多元化编纂工作,可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针对我国治边历史档案编纂存在的自编成果多、编纂方法滞后等问题,阐述多元化编纂要素与逻辑框架,可从主体协同化、资源数据化、方法数字化与服务精准化等方面创新编纂工作。开展治边历史档案多元化编纂,对推动编纂工作数字转型、提供优质档案汇编服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边疆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南京明代功臣墓石刻发现清理和修复保护档案入手,在分析评价现有保护档案记录整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南京明代功臣墓石刻保护档案新的分类原则,并初步探讨实现南京明代功臣墓石刻保护档案数字化,形成保护档案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王茜 《档案管理》2021,(1):127-128
本文通过对地方档案和地方文献关系的分析,总结出地方档案在地方文献整理发掘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理挖掘地方档案的价值、档案人员参与地方文献整理、利用档案整理方法发掘地方文献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档案>曾刊载过云南省文山州档案馆陈志文的文章<清代石刻档案进档案馆>,仔细品味这篇文章,心中颇有感触.石刻档案是否应该入藏档案馆,档案馆收藏石刻档案是否影响了文物部门的收藏职能,石刻档案的价值内容能否得到充分发掘,这一连串的疑惑萦绕在心头.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后可以看出,石刻档案征集入藏档案馆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张伟  华林 《山西档案》2021,(2):96-103
乡规民约档案蕴含有丰富乡治理念,对其进行价值发掘,对乡村振兴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阐释了乡规民约及乡规民约档案概念,分析了乡村振兴与乡规民约档案的关系。提出乡规民约档案价值发掘面临资源建设滞后、开发方式简单、内容发掘转化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鲁汉蓉 《兰台世界》2015,(2):111-112
本文基于旅游学中的本真性理论,在回顾分析藏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开发藏族档案的旅游文化价值符合旅游本真性的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开发藏族档案旅游文化价值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是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等生态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的发掘传播与转化创新,对生态文明治理工作有促进作用。本文探析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的生态文明治理价值,分析发掘要素,提出生态文明治理发掘对策。本文认为,以协同治理、记忆传承、文化自觉和转化创新理念,整合发掘主体,开展资源建设,发掘档案文献,进行引导性和约束性生态文明治理,可推进云南民族地区,乃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刘永成  阮兴 《档案》2023,(9):56-60
清代甘肃循化厅藏事档案,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宗教性、边疆性特征,是十分珍贵的藏事原始文献资料。对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整理与研究,探讨清朝在循化厅地区的社会治理状况,有助于丰富与发展西北区域史的研究,有助于为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从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省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是对一个省级行政区域档案事业的战略布局和总体部署,是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扩散与承接,也是档案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分析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与档案治理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建立“时间—治理—空间”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历史制度主义和区域研究方法,解析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三五”“十四五”时期34部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工具、治理主体、治理单元和治理能力的变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我国省域档案事业治理模型并阐释了其内在机理,进而从制度、组织、效率、空间四个方面提出治理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杨文 《档案学研究》2021,35(5):45-51
企业档案机构是确保企业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优化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直接关系到档案机构本身的履职能力和企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对我国企业档案机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以中国石油为例,全面介绍和剖析了中国石油档案机构的优化背景、主要做法、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最后,基于治理现代化视阈提出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的对策建议,即国家应加大对企业档案机构设置的指导力度,企业设置档案机构应优先考虑管理职能的发挥,企业档案机构应把握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职能。  相似文献   

13.
秦刘威 《档案管理》2022,(1):127-128
本文对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进行了界定,详解介绍了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并从革命老干部与革命后代交流访谈、革命历史资料收集、专业学术理论支撑三个方面论述了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辨考,最后从历史档案的编撰、历史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红色研学游的发展几个方面探讨了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以期为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的收集...  相似文献   

14.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基础。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政府数字治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经历了“概念引入—实质探究—路径探索—实践深化”的研究阶段;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别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及公民参与对政府数字治理的硬作用与软作用分析、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政府)研究、政府数字治理的实践研究以及制约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档案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尤为必要。本文在“规范意识”的引导下,以理论与实践融合为视角,从探讨档案治理的理论根基入手,分析档案治理的现实依据和档案治理与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互进关系,考察档案治理研究的难点,提出应对之策,同时指出需要构建档案治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档案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档案治理的研究现状,并对比分析了其异同点。其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科学构想我国档案治理的未来图景,即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档案治理共同体、建设以依法治档为核心的档案治理制度体系、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档案治理内容体系和以善治为目标的档案治理评估体系等。为此还需要学界不断强化档案治理研究的实践导向,努力拓展档案治理的研究视野,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化档案治理研究内容并高度重视相关治理经验的学习借鉴,以加快推进我国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而推动档案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档案资源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已开始施行,我国档案资源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机遇和风险并存。文章剖析了新时代环境对我国档案资源治理实践提出的四大挑战;阐述了档案资源整体治理体系的含义,说明了档案部门去中心化环境下我国档案资源整体治理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并从构建我国档案资源整体治理体系出发,针对政务档案、企业档案和民间档案分别提出了大数据治理、平台式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增效视角的档案服务建设是指将档案视为国家治理要素,通过档案服务建设,为国家各项治理工作提供档案支撑,以提升国家治理效率。该问题研究有利于明确档案工作服务国家治理大局目标,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提出国家治理增效档案服务建设问题,阐释国家治理内涵,并以抗战档案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档案工作服务国家治理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从国家治理增效视角开展档案服务建设,对树立档案工作服务理念,明确服务目标,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国家治理大局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