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涛  李祎  汪樟发 《科研管理》2011,32(6):108-11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1988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从政策的发起背景、政策数量分布、政策参与部门、政策工具演进等四个方面考察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演进历程;从政策连续性、政策互补性、政策交叉性、政策缺失性及政策矛盾性等五个维度研究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的目标和工具都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延续性和互补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政策缺失和矛盾现象,与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方面政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南昌国家高新区LED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产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为南昌国家高新区LED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115个高新区为样本,沿袭区域创业生态已有研究,通过整体视角和QCA方法整合高新区创业生态环境中人才、资金、市场、交通4类要素层面的7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新区创业活跃度差异的多重并发关系和复杂联动机制。结果表明,高新区创业生态要素组合成的7条路径中3条为高效路径;市场要素中的出口额和技术合同成交额核心变量,且其余要素只有与市场要素共存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不同高新区创业生态的优化提供了情景依据,也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创业政策提供了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4.
司增绰  曹露玉 《科研管理》2022,43(5):113-120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整体看高新区设立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据高新区所属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所在地区和高新区自身所处生长周期不同,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二线及以下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显著,一线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不显著;初创期和发展期高新区设立有效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成熟期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加强高新区质量建设,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能仅依赖高新区政策,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成渝地区是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外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通过对成渝地区国家高新区特别是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其发展的基础、特点、协同情况及对成渝发展的作用,分析其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促进区域内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财政、土地、人才等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20年后的今天,作为政策推动的结果,国家高新区是否已承担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如何,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导向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政策评价的视角,讨论了国家高新区对创新体系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和目标实现程度,同时,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变化,提出了高新区新需求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导向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探讨产学研合作深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文章基于2011年-2018年83家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基础上,系统阐述并检验了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促进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是产学研合作深度影响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中介渠道;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大;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对合作程度敏感,在合作程度深的子样本中影响显著,但在浅层次合作子样本中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优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政策,加快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鹏  吴思霖 《科学学研究》2019,37(6):996-1005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研发投入是高新区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非线性的门限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影响的门限效应,并通过分组回归对门限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本投入除了受到自身门限的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减小的抑制作用外,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研发人员投入受自身门限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变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才规模比人才质量对高新区集聚发展更有利。在对门限效应异质性进行分析时发现,仅在高校科研水平较高地区才具有门限效应,高校科研水平较低地区的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高新区集聚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差异,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因地制宜地引导高新区的研发活动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对高新区绩效的研究存在评价目标单一、评价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为有效评价我国高新区绩效水平,基于高新区的"高新技术"和"政府引导"两个基本内涵和多元化的功能定位,以37个国家高新区为例,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其剔除环境和随机误差前后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结果表明:我国高新区整体绩效水平良好,而高新区综合效率无效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无效;运用传统DEA模型测算存在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且被低估程度大于被高估程度的问题;对于高新区绩效,市场开放程度、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为正,而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的影响为负.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新区资源配置,提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当重视营造良好环境,对高新区的发展科学统筹规划,并加强引导和协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2):1-5
以高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高新区高新企业为对照组,采用2007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高新区政策是否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结果表明,高新区政策是有效的,但显著性逐年减小,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新区政策为产业集聚和生产率提升带来正的效应,中西部地区无显著关系,我国的核心—边缘问题已逐渐形成。同时,高新区政策在人才开发和技术收入方面存在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发展变迁史也是一部政策机制演进史。本文将通过国家高新区政策机制的“D-A-T-P”理论分析模型,分析政策机制演进的逻辑和规律。研究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机制演进呈现规律性特征:需求触发机制从国家战略向个体创新需求转变;目标导向机制从点上改革突破向面上辐射带动转变;工具实现机制从单型工具向多型工具转变;绩效跟踪机制从经济单一向度向高质量综合向度转变。本文结合国家高新区政策机制演进经验,从促进政策供求匹配、形成政策目标共识、优化政策工具结构、畅通政策绩效链路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庸置疑,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新的所得税法的实施.国家高新区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本文对2008年以前的国家高新区历史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和现状,分析国家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指出国家高新区今后需按照产业集群的导向,从硬环境优势转向软环境优势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新区示范能力关联要素的理论遴选和实证筛选,从载体支撑力、自主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力四个维度,设计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力”甄选指标体系,并采用均衡判别模型和威弗组合指数构建了综合甄选模型;以2007-2011年指标均值为依据对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四力”甄选的实证应用,确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佳创建数量为7个,选定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天津和西安为重点建设对象,并结合各高新区“四力”强弱提出了强化示范效应的政策建议;“四力”甄选体系的构建,以期为高新区示范能力诊断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4.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具有区位环境优势、产业升级有成效、科技赋能有基础、科学城建设有支撑、应用场景有市场、对外开放有实力,整体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拥有良好区域依托,呈现双核引领、多园崛起局面,已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示范,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面临缺少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引领型高成长企业、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以及一体化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协同机制,通过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带和成渝科技创新大走廊,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区域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管理引导,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及建设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本文构建了由创新体系、产业升级、开放水平、政策供给4个部分组成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对标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等先进国家高新区,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进行测算,综合评价差距与不足,得出对标先进园区仍存在很多进步空间、争先创优发展差异较大、二级指标多点突破等结论,并对应指标和发展方向提出具体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通过深入考虑我国高新区发展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提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加速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内生化"和以主导产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等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国家高新区的案例,对全国高新区发展情况中的经验、做法、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国高新区创业生态现状,以中国115家高新区为样本,通过整体视角探讨影响高新区创业活跃度的诸多因素间的复杂联动机制,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整合高新区创业生态中四类要素层面的7个变量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高新区创业生态要素组合成的7条路径中3条为高效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创业活跃度;市场要素中出口额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作为核心变量,其余要素只有与市场要素共存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中国高新区创业生态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广场》2002,(5):6-7
为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科技部决定加大对国家高新区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一、进一步优化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针对当前制约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政策问题,科技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完善推动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建设的政策、鼓励技术和管理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建立高新技术领域风险投资机制的政策和法规、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鼓励留学人员创业的政策、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法规、建立技术转让机制、高技术产业产权交易机制和资本重组的政…  相似文献   

20.
徐正丽  肖尧 《大众科技》2021,23(8):99-101
文章以西部地区某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通过总结政策工具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激励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该市发布的人才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从三个层面探索人才政策中人才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策略性措施、政府采购等因素对高新区科技人才引进的影响,并将人才政策文本的分析结果与该市高新区科技人才现状相结合,探索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其成因,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