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6):143-148
诏敕文书专藏之室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民间档案保管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E考据”的方法,在搜剔爬梳古今文献的基础上,以敕体的源流演变为主线,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考证了以“敕书”名室者在古代的存续脉络。敕书之室滥觞于唐代,是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的个别现象。至北宋时,宋初的建法立制改革推动了编敕制度的兴起,敕书库和敕书楼相继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地方官署档案保管场所,为地方性的专门编敕服务。南宋时,官府内部的机构改革使得敕书楼逐渐被架阁库所取代,敕书楼由官方转向民间。至明清时,敕体不再是法规形式,敕书之室的建筑主体由北宋单一的地方政府演化为官方和民间并存并逐渐以民间为主的结构。由于明代饥岁灾荒频繁而实行劝分政策和旌表制度,导致因赐敕旌义而特建楼、阁专藏的现象尤为频繁。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官府藏书发轫于商代甲骨和周代守藏室,私家藏书则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藏书。汉魏以后,藏书楼开始出现,历代相沿不绝。延至明、清两代则臻于鼎盛。在近现代图书馆出现以前,古代藏书楼对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献传播功莫大焉。然而,这些藏书楼的兴废、图书的聚散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清末四大藏书楼以秘册精椠、庋藏丰富闻名一时,它们是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工氏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氏  相似文献   

3.
小资料     
八千卷楼 :清浙江钱塘 (今浙江杭州 )丁国典藏书楼名。因藏书有 80 0 0卷 ,故名。梁山舟为其楼题额。其子洛耆 ,孙丁申、丁丙沿用之 ,因藏书增加 ,后再辟书室 ,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八千卷楼藏有宋元刻本 14 0余种 ,明刻精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校雠秘册约 2 0 0 0余种 ,另有原藏于文澜阁的书 35 0 0余部。其藏书特色有四 :1.多为《四库》修书之底本 ;2 .多为日本、高丽刊本 ;3.多为名儒宿学校本 ;4 .近代校勘、收藏家所藏之书 ,多转为藏之。 190 7年江南图书馆成立 ,曾收购丁氏藏书。其书现存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清代嘉兴藏书业兴盛,私人藏书大家辈出.在藏书过程中,藏书家大多构建室、楼庋藏,并以典雅的名称命名自己的藏书处,以书蕴名,以名传书.这些充满了书卷气、书香味的室、楼之名,无一例外地折射着各个藏书家藏书的心理、情趣和旨归.这些异彩纷呈的藏书楼名,不仅是嘉兴藏书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经济和图书馆发展史,从文献资料管理的奠基、形成时期,奴隶制宗法制度等方面,阐述了老子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图书馆馆长”、文献资料管理者;认为守藏室所藏文献资料为老子的《老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说明从古到今图书馆文献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和研究职能。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节取《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著为第一篇,并且在编辑说明中明确肯定:“《史记》上记载老子曾为周守藏室史。所谓藏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藏室史则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是古代藏书见于文献的最早纪录。”  相似文献   

7.
三、方功惠方功惠,字柳桥,清同治、光绪间湖南巴陵(今岳阳)人,起家盐商,家财殷富,一生极喜收藏古籍。清同治光绪间在广东任太守三十余年,岁岁购书,藏书达二十余万卷,得广东潘家、伍家等名藏书家的珍秘本极多,构成了“碧琳琅馆”藏书的特色,所藏明人诗文集较多。方氏藏书室名“琳琅馆”,大部分藏书是在广东装订的。各书册首册尾均用广东佛山的东丹笺作副页,以避蠧鱼。书根以仿宋字体书写,整齐划一,极为美观大方。方功惠刻书有:《古经解汇函》、《小学汇  相似文献   

8.
据1984年8月间解放日报《学海拾零》载:上海历史研究所吴德铎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即考证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所提到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即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的《纪中国人的历史、科学、艺术、风俗、习惯及其他》一书。这究竟是一部什么书,笔者作为藏书楼的工作人员,对此书略有了解,现将其著者和内容作一番介绍,以飨读者。至  相似文献   

9.
<正>由刘铮云所著《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一书,2017年6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华学人丛书》之一种。刘铮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长期负责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工作,负责建置了内阁大库文件数据库,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三个清代档案典藏机构的数据库整合到一个检索平台上,使研究者可以同时检索三个数据库的内容,并得工作之便,从事清代政治与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天禄琳琅     
清代宫内藏书室名。 174 4年 (清乾隆九年 )命检内府书善本 ,列架庋置昭仁殿 ,并题额天禄琳琅。昭仁殿广三楹 ,为宫之东暖殿。 1775年 (清乾隆四十年 )于敏中等编《天禄琳琅书目》10卷 ,以经、史、子、集为纲 ,以宋、金、元、明刊板朝代为次 ,一书而载数本 ,详其题跋姓名 ,收藏印记、品评甲乙。共收宋版书 71部 ,金版书 1部 ,影宋钞书2 0部 ,元版书 85部 ,明版书 2 5 2部。其后陆续收藏至 1797年。嘉庆二年彭元瑞等仿前编体例续编 2 0卷 ,收书 6 6 3部 ,并宋、辽、金、元、明五朝刊板俱全。故所藏典籍 ,均前朝善本天禄琳琅…  相似文献   

11.
沈伟 《兰台世界》2020,(1):145-148
清代编纂了数量众多的私修类书,按照其目的用途,可以划分为博通治学、诗文词赋、童蒙科举、道德教化、日用应酬五个类型,不同类型的私修类书在顺治朝至道光朝的时段内编纂数量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对清代私修类书展开研究,有助于发掘其中蕴含的文献学和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署名权、作者稿酬、书籍的复制、古代作者的编辑活动和古代图书市场的出现等方面对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涉及到的书籍版权保护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我国直到魏晋时期,士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才成为惯例;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作者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稿酬收入;手抄复制书籍现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很少被限制;虽然古代学者为校订书籍做出的包括校雠、注释等在内的编辑活动属于二次劳动创作,却得不到封建国家的有效确认和保护;我国宋代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现象与古代图书市场的出现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士人的个体自主意识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考述了唐、宋、元、明、清书籍价格的变化以及近现代以来古籍价格的变迁。从产生时间、发展历史以及各阶段发展特点,探讨了古籍价格的形成规律,为今天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古籍的价值、更好地保护古籍、更高层次地应用古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明杰  周亚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1):111-115,126
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从最初的不署名,到书名兼署作者信息,再到后来单独的卷端署名;从单一的著述方式的题署,到多种著述方式的分列题署,再到后来的各种著述方式的组合题署;从单一的作者姓名的题署,到姓名与朝代、籍贯、官职、字号、著述方式等其他项目的连署,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历经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详细的规范化发展过程,这也是古人著作权意识不断觉醒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维系并加强皇权专制,清朝在广泛借鉴中国历朝历代政治传播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机构设置、公文制度等方式,构造了一套有利于皇权专制的政治传播系统。为加强皇帝在权力中枢的信息传播控制力,清初相继成立南书房与军机处,逐渐剥夺了议政王大臣和内阁大臣在军机大事上的发言权和知情权,使皇帝成为唯一的传播主体。为扩充政治信息收集并加强反馈,清朝继承中国传统的御史制,又创造了奏折制度,拓宽了皇帝的信息渠道,扩充了皇帝掌握的信息内容,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保密性。为保障全国各地的信息传播,清朝在继承明朝驿传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全国各地的传播系统,并对各项弊端大加改进,力求实现驿传的快速、高效和安全运转。此外,为加强意识形态宣教效果,清朝改造明朝的乡约制度,使其成为由礼部管辖,以宣讲圣谕为主,专门用于教化的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清代辑佚的繁兴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但具体到每一位学者而言,他们辑佚的缘起又有所不同。文章从为学术研究、重视某类文献、不满已有辑本、重应用、因师承家学五个方面对清儒辑佚的缘起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董康日本访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康是晚清、民国年间赴日访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访书兼涉日本图书寮、内阁文库等著名藏书处及学者私人秘籍,以 唐写宋刊珍本及戏曲小说稀本为主要搜寻目的,访书所获或购归,或著录,或影印刊行,对中日典籍文化交流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清人著述总目》为例,总结了中国史志目录的传统编法,即利用已有书目,摘取清人著述。分类编纂。指出困难在于难以齐全,难以避免有名无实的书滥入,难以避免以讹传讹。这三个困难一时难以克服,为史志目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希望引起目录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善本与清本     
在我国现存的古代文献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清代版本,而其中被确认为善本典籍的文献却只有极少部分。这种现象不仅与该部分文献的绝对存世量不相符,也可以认为是对清人在文献工作方面的成就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是观念的问题;二是从清版文献中选择善本是一项不熟悉和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实际的成果,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就清版善本的选择问题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求方家一哂。  相似文献   

20.
自唐代之后,我国封建政府一直实行历法官府专有出版的政策。元明清时期的书籍版权保护继承宋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没有超越宋代。元明清时期盗版活动猖獗,在明代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书坊主和盗版者之间自发的矛盾斗争中,作者的版权权益几乎被忽视。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大都是对出版权(属于版权邻接权范畴)的保护。无论是从政治环境,还是从人文传统上来说,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都缺乏全国性版权成文法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