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科学家精神系指其从事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价值理想、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功能、价值途径、价值规范的集中体现与结晶。它以简洁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取得广泛共识,对其成员具有无形支配性、统领性和约束性。本文对中国科学家精神时代内涵的凝练及塑造方法与路向进行研究,旨在加深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于中国科学家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并成为引领中国科学家进军科技强国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中国药理学报》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为例,对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的意义、方法与努力方向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了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的66篇科技新闻,总结《中国药理学报》推荐科技新闻的实践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结果】此项工作对于科技期刊科普大众、服务作者、扩大期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新闻的选题必须科学价值与新闻价值并重;发表前后做好与科学家沟通工作;新闻撰写重点突出医药特色;处理争议性议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商业利用科技新闻要公平公正。多媒体、多渠道、多语种的新闻发布是我国科技期刊扩大国内外影响的努力方向。【结论】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报道科技新闻是科技期刊发挥科普功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化、我国科技实力迅速腾飞的当下,国家科学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形象立体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际社交媒体推特平台上有关中国科学相关议题讨论的分析发现,西方公众目前对于中国科学类相关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讨论由少量的主要科学事件主导,明显受到了西方主流新闻媒体与政治话语力量的引导与掌控,且认知偏向于负面。这种负面形象的“他塑”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被卷入政治话语与国际关系话语体系中,表征为对中国负面科技新闻的报道及阴谋论的关注。而正面积极的科学形象则更多表征为“去政治化”语境下,对中国突破性科学成果与获得国际科学奖项科学家的赞赏,以及对于中国科幻的格外关注。对此,提升中国国际科学形象需要在重视社交媒体平台这一舆论场域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外科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9):封四-封四
正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6):封四-封四
正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4):封四-封四
正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0):封四-封四
正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8):封四-封四
正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8):封四-封四
正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是科学信息的重要来源,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和创建者,在传播准确信息、避免科学谬误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参与科学传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无论是从行动还是从效果而言,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一直存在着多方面的障碍和问题。本文以科学传播领域近年国际研究进展为参照,对比我国科学家的现实状况,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驱动因素、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情况这三个方面出发,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研究图景展开分析与评述。结果显示,在驱动价值层面,社会责任感、乐趣驱动等内在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群体归属意义等外部激励因素共同作用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结果,但总体看来,时间和经费有限、缺乏同事支持以及科学传播评估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阻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管理体制予以支持;在互动关系层面,科学家通过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来传播科学,科学家的知名度、可信任度、权威性、传播风格、公众感知关系等是影响公众对科学认知的重要因素,然而,尽管科学家主动尝试改善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媒体的分歧和缺乏默契配合也让他们的科学传播努力显得势单力薄;在能力提升层面,相关科学培训项目特别是源自于美洲的培训推动着科学家来提升自身进行科学传播技能,但是一方面,这些项目的效果评估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因而争议不断;另一方面,学者多是将项目培训师的观点、背景及培训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定性分析讨论,未来有待于在参与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培训效果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科学传播工作更显艰难、相关的研究进展也更为滞后。因此,建立详细可行的支持政策、划分科学传播实践对科研事业的贡献比重、打造系统化的科学能力培训项目都是助力我国科学家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总之,立足国际视野下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整体面貌,找寻其面临的阻碍和存在的短板,将为改善我国的科学传播现状提供现实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欧科技合作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欧盟框架计划内的中欧科技合作是目前的主要合作渠道。欧盟框架计划是全球最大的多国合作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也是中国科学家参与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文介绍了中国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现状,探讨了制约中方机构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促进中方机构参与欧盟研发计划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柏坤  贾宝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740-1748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基于科学传播“对话模型”,提出科普实践的“一体两翼”理念,并结合“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的科普实践,分析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专家群体在参与不同平台科普实践的成效和经验,总结了“一体两翼”理念在指导和推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以高质量科普产品引领科普实践进而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0-2015年间中国502家生物医学工程企业的9233篇合著论文数据构建科学合作网络,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获取其在2001-2016年间申请的共16754条发明专利数据,我们实证分析了科学合作网络关系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企业合作伙伴动态性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科学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广度和关系强度均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科学合作网络关系广度有助于提升企业合作伙伴扩展性,关系强度则对企业合作伙伴稳定性有正向作用;合作伙伴稳定性和扩展性在科学合作网络关系广度和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之间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退出和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明,非理性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地球科学自律性发展,以地学家为中心的地球科学场域能够有效化解外部干扰。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因子不断增多、场域结构逐步扩大,作用力关系日益复杂,放大了社会因子的他律性影响。杰出地学家刘东生的科学实践表明,科学精神、科学习性、科学资本和社会生产、国家体制、国际化进程等内外因素能够形成地球科学场域的良性运作机制。地球科学的自身内涵和社会功能日益丰富,维护它的自律性发展有助于准确认识地球系统演化机制,深化人地耦合关系新认知,为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王海芸  刘杨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18-1027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指标体系,以及5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的科技金融效率指标体系,并以2014-2017年数据为基础,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然后,利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分析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低-低型” 四种模式,并探讨了每一类模式的不同特征。最后,本文就四种发展模式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为立志科学为国、追求服务人民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爱国精神对科学家的科研方向、科研动力、科研成果取得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挖掘爱国精神内涵,推动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对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强国、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思想解放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知识的载体,应在创新先进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有着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