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我主讲的总裁咨询课上,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祝合良教授提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到欧洲旅游,能买回一堆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如果外国人到北京,你说他们能带回去什么品牌?烤鸭?吃到肚子里了.长城?留在相机里了.还有什么?我一时无语.回想前不久到日本考察,日本企业家认真地说,中国要做品牌还要20年.为什么?回答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消费者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朱小如(以下简称"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你的<林斤澜说>,反响很大.这书最初我推荐给别人读,后来有不少朋友向我推荐,这书卖得相当好.北京作协最近授予林老终身成就奖.其实,这几年一直有人提议要给林老一个类似诺贝尔奖的中国文学奖,我听说还曾与你们温州作家一起策划过.你认为林斤澜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话说这50年     
如果你有机会结识几个北京城胡同里的老爷子、老太太,坐在他们的院子里,泡一壶浓茶,听他们聊聊他们小时候的事,那可真是一种乐趣。什么我曾曾曾祖父就住这条胡同了,那时的北京可没这么大,也没这么多楼,这么多车啊;什么我爷爷领着我去戏园子,名角一出场,那个满堂彩啊,那时候谁见过电视呢,能到戏园子看戏,那是有眼福啊;什么我跟着爸爸从西城走到南城,二三十里路啊,就为了买一串大糖葫芦……说的人滔滔  相似文献   

4.
峰仔 《职业圈》2004,(9):26-27
一 2003年6月10号.非典还没完全过去,我揣上做生意失败剩下的700块钱,在惶惶不安中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层大巴上,看着北京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我心里一阵阵悲哀,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吗?下了车,朋友把我领到一个叫西苑的地方.在高楼大厦后面的一个简易平房里,朋友指着一个单人床说:峰仔,委屈你啦,咱俩只能挤这张床了!我苦笑了一声说,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人才市场去了好几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失望.鳖脚的普通话,专科的学历,因营养不良面色蜡黄的脸……  相似文献   

5.
安宁 《文化博览》2006,(2):16-17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是同样的年龄。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实在是不放心,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决地便拒绝掉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百姓对日本侵华的往事怎么想的?对今天的日本、日本人和中日关系有什么看法?近日,我在北京和南京街头,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现把采访记录整理如下:北京北京什刹海公园,风光明媚,环境幽雅。在挂  相似文献   

7.
决定来北京是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才鼓起勇气过来的.初到北京,北京没有让我失望,她兼具古典与现代的气质,让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我着迷.兴致勃勃地游过天安门、长城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拉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求职历程--这个城市迷住了我,我是那么急切地盼望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北京的宏伟气势也鼓舞了我,我相信这广阔的天地必定能够容纳我的希冀.  相似文献   

8.
我本是重庆市郊区一家穷苦农民的儿子,高考落榜后,就随在北京某酒店当保安的表哥来到了北京.可是我发现,像我这样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者在北京找工作很难.  相似文献   

9.
叶广苓 《文化博览》2005,(12):58-59
1956年,我7岁.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多年前,在懵懵懂懂之间,我进入了一家民营企业工作.这家民企非常注重企业管理工作,我也从此开始苦苦思索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 "管理是什么"一度成为我和我的同事探讨的热门话题.而一个个讨论出来的成果,也成为了我们管理工作的指导理埝.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和内容完善,针对管理是什么,我们主要提炼出了两条理论:  相似文献   

11.
江红 《职业圈》2004,(6):44-45
缘起:我被"宏状元"撞了一下腰 来北京第三天,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请我吃饭.我深知该学友跟我一样真诚但是不富裕(月收入2000多元),所以再三推辞.她却安慰我说:"花不了多少钱,但是绝对有特色,称得上北京一道风景呢,不来你可别后悔!"  相似文献   

12.
李彭 《生态文化》2013,(3):48-51
王总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说好了什么时间来谈什么事,没有特殊情况,总是按时赴约。前几天,他打来电话说,他在外地出差,隔天会回到北京,第二天要来找我谈一个合作的项目。可是他没来。现在,我们在一个饭馆里,他就坐在我对面,要向我解释这次回来晚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某日,我在北京正义路北边辅路上自东向西而行,看见一洋小伙儿骑着一辆挂斗摩托车自西向东逆向行驶,不远处就是有武警站岗的北京市公安局。当时,我忍不住扭过头,望了一眼疾驶而去的老外的背影,心里不由发出这样的惊叹:这老外,够大胆的,敢在北京街头违章行驶,而且敢在公安局眼皮底下招摇过市!但转而一想:他有什么不敢的?几乎可以肯定,他准能畅行无阻地抵达他想去的地方。他知道,这不是在他自己的国家,违章行驶司空见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知道,在北京,在中国,他才敢这样做。如果换一个地方,他还敢吗?譬如,在新加坡,别说机动车闯红灯,就是行人闯红灯也要受到重罚。行人第一次闯红灯,要处以  相似文献   

14.
我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书,妻子在美国田纳西州一所大学教书.去年寒假期间,我去了田纳西.  相似文献   

15.
木子 《职业圈》2004,(6):14-15
我叫许盈,1999年从家乡经贸大学毕业后,决定到深圳放手一搏.在特区,我做过天底下最乏味的流水线工人、外企公司的白领.为了顶住竞争往上爬,我拼命做事,虽然工资节节上升,却连谈恋爱都顾不上,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胃病、低血压、贫血.可不甘心如此"病态"地生存下去,萌生了另谋"阳光职业"的念头.当时有朋友劝我,还不如辞职开个小店自己做老板.可除了三四万元的积蓄,我就什么都没了,到底做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16.
又忙了一天     
早上6点,女朋友的姨妈要回北京,我送她去火车站.她说我这辆新"别克"车很气派.  相似文献   

17.
我1986年从北京去上海复旦大学念书,我父母每月给我的生活费是50块.第一个学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50块生活费全部花在了吃上.  相似文献   

18.
教师问高三学生,你准备填报什么专业?学生说,还没想过,反正什么专业挣钱多就考什么.教师惊讶地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标准'?你难道就没有什么爱好吗?"学生:"我怎么没有爱好?我爱好钱.谁不爱好钱呢?"教师说,除了钱,世上美好的东西很多,比如自然,生命,宇宙,品格,爱情,人格,理想,友情等等,都是值得追求的啊.学生说:"这些也不错,可是钱最美好."这种干脆反而让教师张口结舌.  相似文献   

19.
我既不是什么大干部,更不是什么有钱的款儿.可最近出了一趟差,竟住进了一晚1800元的总统套房. 今年夏天非常热,接到上级通知我们全局去某旅游城市开会的消息后,我便乐颠颠地和上级三个领导赶到北方那个城市避暑.上了火车我才发现,领导的家属都来了,有的还带着孩子,人多,热闹,8个小时的火车坐下来一点也不寂寞.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一瓶啤酒是有记忆的话,那么,它会告诉你购买和品尝它的消费者,是男性还是女性,是多大年纪,是什么族裔的人,接受什么程度的文化教育,甚至告诉你,是一个拥有什么性格的人……你会相信吗? 倘若不相信,那就让百威告诉你吧.一瓶啤酒的成长轨迹展示了一个商业逻辑的"非典型"成功者,一个"荣耀"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啤酒赞助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