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散文发展是不平衡的。抒必散文走过了一条从寂寞以复兴到繁荣再到的发展之路。虽然它以杨朔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政论抒情散文、吴伯萧的加快性散文,以及秦牧的散文、碧野等的游记散文等各具风采的散文个性造就了绚丽多姿的散文印象,但在这绚丽这中又潜隐内在危机,并导至最终的困境。报告文学在建国初是繁盛的,但这种繁盛是以对报告文学自身个性的漠视为代价的。而杂文更只能在迂回曲折中发  相似文献   

2.
纪实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的繁荣,已成为美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其诞生、发展和繁荣,无一不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报告文学以其鲜明的新闻性和浓郁的文学性,满足了美国读者的信息要求和审美愉悦,拥有庞大的创作队伍和读者群  相似文献   

3.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2002年12月在山东济宁成立后,为进一步共同交流、探讨报告文学理论问题,促进报告文学理论队伍的形成,加强报告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联谊,推动报告文学理论的发展,进而繁荣报告文学的创作,由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  相似文献   

4.
<正> (一) 众所周知,周立波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以独树一帜的小说创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周立波的成名是较迟的。但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主要以散文、文艺论文等文学形式问世文坛。他当时翻译的捷克作家基希的写中国现实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对报告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他逝世前夕,周立波同志从未间断过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散文发展是不平衡的。抒情散文走过了一条从寂寞 到复兴到繁荣再到困境的发展之路。虽然它以扬朔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政论抒情散文、吴伯 肃的回忆性散文,以及秦牧的小品散文、碧野等的游记散文等各具风采的散文个性造就了绚丽 多姿的散文印象,但在这绚丽之中又潜隐着内在危机,并导至最终的困境。报告文学在建国初 是繁盛的,但这种繁盛是以对报告文学自身个性的漠视为代价的。而杂文更只能在迂回曲折中 发展。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哈萨克文学大家庭中最年青的成员,它的发展经历了发轫期、发育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主要成就集中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三阶段,涌现出艾克拜尔·米吉提、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和哈依霞·塔巴热克等一批年青的散文作家。与创作成绩不很显著的散文相比,哈萨克报告文学的成绩更加单薄,虽然产生了一些较好的作品,但今后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新时期内蒙古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得益于创作队伍“宠辱不惊”的稳健的艺术风格,执著的创作精神及较高的文学素质。表现在它拥有一支由多民族的几代作家构成的、以稳健执著的创作精神共同创造了新时期内蒙古小说繁荣的队伍;和这支队伍坚执于地区特点,以稳步丰富文学自身的执著精神而创作出的一批又一批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以及其在艺术追求上所表现的沉稳与扎实,不但在创作中保持发扬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而且使之得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出现过三次散文繁荣期。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继续推动散文发展的举措:一是散文作家、作者思想认识要跟上时代,要了解新时代的读者;二是壮大散文创作队伍;三是努力扩大、巩固散文发表、出版阵地。如此,散文的春天将会永驻!  相似文献   

10.
在报告文学和小说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宁波作家夏真,近年来又将散文作为自己新的创作热点。夏真散文的总体艺术特征是:充满智性与理趣;爱,是夏真散文的创作源泉;体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本色与质朴风格,而“红杜鹃精神”正是夏真散文之所以成功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篇报告文学《台北的忧郁》与诗文集《太阳的葬礼》是王钟陵教授2005年出版的两本创作集。大气、诗性、隽永深邃,是王钟陵教授文学创作的明显特点。古今中西文学的营养交融于王先生的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西方意象派及现代派手法的运用,中国古典诗词韵味的糅合,对报告文学、散文、新诗三种文体应如何突破的清楚认识,以及将此种认识在创作中予以成功实践。这些都与作者那学者而兼作家的睿智与才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访苏心潮》与《狂喜札记》中可以看出.报告文学不应兴奋张扬地抒发激情.报告文学是有限制的文学艺术创作.多样性不是随意性,它只能反映和报告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地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在历史流变与现实发展的交汇点上进行升华与创造.使作品深深打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才是真正把握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长期寄人篱下、依附散文,被人称做“二等文学”的报告文学,新时期伊始,竟成了时代的宠儿,异军突起,几度辉煌,用自己的创作实绩,结束了作为散文的附庸、“过去的报告文学,只被编选在散文特写选里”(张光年语)的历史,且蔚为大国,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独立的文学地位.新时期近20年来报告文学地位的确立和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堪称我国20世纪文学的又一伟绩!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5.
[作家档案]阮梅,湖南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送你一枝原野竹》,《报告文学》月刊特聘作家。主要从事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先后有作品80多万字发表在全国数家报刊。2005年,散文随笔《生命如瓷》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散文年选《2005散文》,励志文章《闯过难关的通行证》作为学生必读课文被选入浙江省中考试卷中现代阅读题。报告文学《拿什么救赎失陷的青春灵魂》在《北京文学》2007年第1期发表,有较大的影响;报告文学《中国留守儿童》再次掀起留守儿童热。  相似文献   

16.
于田 《江西教育》2004,(11):4-4
沐浴着时代春风的校园,是一块充满生机的乐土,也是一个足以引发散文、报告文学作者创作激情的地方。历时半年多,由江西日报社主办、江西教育期刊社协办的中小学风采征文所发表的作品,就已经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校园画卷,令人激奋和喜悦。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繁荣的散文创作中,有一支规模宏大、读者甚众的美文创作大军,正以其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不俗创作实绩,在文坛内外赢得广泛的关注和赞赏。许多美文作家都拥有大量的“粉丝”,他们已在图书市场产生响亮的品牌效应。众多的美文作品专集和各类美文丛书被读者争相抢购,其代表人物如毕淑敏、雪小禅、张丽钧、马德、鲍尔吉·原野、刘继荣、吴淡如、叶倾城等等,每位散文批评者都可以轻松地排出长长的一列。作为其中值得关注的一员,崔修建的美文创作,业已形成自己较为明晰的个人标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星体文学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评论界再不能不屑理睬 ,必须予以关注。此文将星体文学分为四类 :生活抒情性散文类 ;自传性散文类 ;随感杂谈类 ;自传体报告文学类。文章着重分析研究了自传体报告文学这一新文体。探讨了它与传记、记人报告文学的差异。找出了自传体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一、作者不再是 0℃介入 ,而是 10 0℃介入 ;二、它是介于自传与报告文学之间的新文体 ;三、作者的自我得以充分张扬 ;四、“自述”是其独特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星体文学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评论界再不能不屑理睬,必须予以关注。此文将星体文学分为四类:生活抒情性散文类:自传性散文类;随感来谈类;自传作报告文学类。文章着重分析研究了自传体报告文学这一新文体。探讨了它与传记、记人报告文学的差异。找出了自传体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一、作者不再是0°介入,而是100°介入;二、它是介于自传体与报告文学之间的新文体;三、作者的自我得以充分张扬;四、“自述”是其独特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如果把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比作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那么,在这条大河中,曾经激起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初期,以一九七八年初的《哥德巴赫猜想》为起点,大约持续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大潮之后,报告文学创作进入暂时的相对的平缓期。此段时间,报告文学在沉默中修正、调整、积蓄,然后再度于近几年崛起。大约以《唐山大地震》为标志,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从此掀起了第二次浪潮,迄今仍是方兴未艾,大波迭超。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报告文学前后掀起两次浪潮,其间定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资鉴戒的东西。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次浪潮的掀起和它们各不相同的主要创作特征的描述,来看看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是怎样在扬长避短,不断修整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