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是给人以美感,并使之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音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音乐教学要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的论题,指出了音乐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阐明了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握其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竹 《考试周刊》2014,(81):181-181
<正>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聆听,音乐和时间艺术同为一体,且在时间里以艺术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觉体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审美体验也极为重要。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度的感知反应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一、围绕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是给人以美感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快的、活跃的、轻松的良好音乐氛围,让学生时时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的心灵在跳动的音符中自由放飞。一、别出心裁地导入,创设轻松的音乐氛围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因而是一门非常抽象而又神秘的艺术:它能直接激起生命的活力,激起人们的情感,拨动人们的,心弦.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深刻体验的态度。音乐是无言的,又是有声的,有声是在于它是用音乐述说,无言在于它没有明确的语恚,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世界性语言.鉴于这种特殊性,我们在进行音乐艺术审美活动时,应谊首先探讨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的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听赏作品时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沟通和表达人类的情感与思想,使个体与个体,情感与情感相互融通,相互交流,以达到彼此温暖与关怀的目的。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性上首先是通过感情的表现;音乐与情感的密切关联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志国 《成才之路》2010,(15):73-73
关于音乐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其本质和自然规律有着精辟的概括,即:“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我们可以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四个方面来浅析。  相似文献   

9.
盛彬 《儿童音乐》2014,(2):52-53,64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好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与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地、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个体欣赏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形成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某种态度。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情感的直接载体。因此,音乐能给人以情感的移入,它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音乐能引起情感的共鸣,音乐欣赏是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音乐对人的情感作用比较直接,声音刺激于人的感官,唤醒着听觉、感觉、知觉和表象,蔓延到大脑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改变了心跳、呼吸、血流及运动神经的活动频率,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和情感。音乐可以使对立两极的感情相互转化,如通过积极的感情内涵作用于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们原有的消极感情并使之转化为积极的感情。优美的音乐中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使人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处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等良好的教育作用。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中,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是其他领域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本文所要讲的环境音乐,正是发挥音乐听觉艺术的独有特点,配合幼儿园生活环节,为幼儿创设听音乐的机会,使他们在音乐环境中,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培养音乐素养,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通过听觉和我们的心灵接触 ;影响人的精神。音乐鉴赏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 (包括艺术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 )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它诉诸于听觉,去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它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时间艺术,或者叫做听觉艺术。它是用声音去打动人心,用音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种由音响构成的听觉艺术,它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把钥匙;音乐形象是音乐的艺术形象,在音乐艺术教育中是一个关键因素,必须注重发挥它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同时,要注意把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干熏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自身特点的体现。音乐艺术是以人为载体,直接作用于人的礼觉、听觉、动觉,即由感官接受而直抵肌体深入的艺术。因此,其教育过程必然具有较强的参与特征,学生只有亲自去弹、去唱、去舞动,通过自己亲身的动觉感爱,才能深入体会、理解和把握艺术美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8.
音乐艺术以音响为存在形式,如果离开了音响,音乐也就彻底失去了其存在意义。音乐无疑为一种听觉艺术,其独特性决定了对其欣赏的直接环节就是聆听。只有在反复聆听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良好必要的听觉习惯,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提升音乐理解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广阔性的特点。音乐想象是艺术家创作、演唱、演奏、诠释作品的条件和前提,想象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隶属于艺术,音乐艺术是人类艺术品中最璀璨的艺术,其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听觉直达心灵,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丰富人类的感觉,提高人的审美敏感,塑造人的高雅气质,提高音乐修养,增强音乐美的感受,是构成人的精神和人格不可或缺的.提高音乐艺术修养,与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与把握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