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韩传达 《当代电大》2004,(4):26-27,30
1 填空题 1)<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初祖".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青年》杂志创办、编辑部的迁移、发表的宣言、杂志的文章四个方面,说明了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余年文学(1917年——1949年)的发展情况。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1.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曾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后,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并和陈独秀一起主办了《新青年》杂志。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宗旨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他主编的《青年杂志》(一年后改为《新青年》)第一卷第一号的《通信》中写道:“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后至今,史学界的大量文章和专著都以此为据,认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开始时并没有针对当时人们最关心的现实政治问题,即反对袁世凯的帝制阴谋,进行直接的鼓动”,“把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分割开来”了。对于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商确的必要。首先,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时表示这个杂志宗旨是不批评时政,是因为他所指的政  相似文献   

7.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他主编的《青年杂志》(一年后改为《新青年》)第一卷第一号的《通信》中写道:“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后至今,史学界的大量文章和专著都以此为据,认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开始时并没有针对当时人们最关心的现实政治问题,即反对袁世凯的帝制阴谋,进行直接的鼓动”,“把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分割开来”了。对于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商确的必要。首先,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时表示这个杂志宗旨是不批评时政,是因为他所指的政  相似文献   

8.
缤空题(文学史知识) 1.《新青年》(第·卷啄名《青年杂志》)年创刊于上海,主编为、夕新占年》一开始就举起_和一二~两面人旗,向专制L义和封建道德发起了进攻。胡适在1917年1月发表了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陈独秀于1917年2月发表亡 ,正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年_月,主要成员有 、______、______等,他们提侣创作方法,被称为_______,___主编的《小说月报》在当时的影响很人创造社成亿于_年_月,主要成员有___、___、_____等.他们提侣创作方法,被称为____)鲁迅当年在北京参加和支持的文学社团有___、__、等,发表了不少文学占…  相似文献   

9.
1915年,陈独秀创立了《新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他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们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一件事,是物色北大新学的领军人物。他的好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汤尔和向他推荐了陈独秀,并将十余本《新青年》杂志交给他。他翻阅了《新青年》杂志后,马上决定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月薪300元,并立即徒步前往前门外煤市街的旅店拜访陈独秀。1905年,蔡元培和陈独秀曾在上  相似文献   

11.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大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之一.他发表的反对旧礼教,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化,赞助新文学的言论很多.“五四”以来许多记述新文化运动史实的文章,都是把钱玄同和陈独秀、胡适连称的.自从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四卷四期),《汉文革命之讨论》(五卷五期),《罗马字与新青年》(五卷六期)等文章,提出废除汉字改用音标文字的问题,他毕生就以很大精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拟订许多步骤切实的计划,做了许多深入浅出的研  相似文献   

12.
<正> 1998年8月1日中午,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史事与回忆——郑超麟晚年文选》第一卷送到上海郑超麟身边时,这位世纪老人已在清晨4点29分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走完了漫长的坎坷的一生的路。对自己的著作不能看最后一眼。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像他那样在国民党狱中度过六年,新中国成立初,1952年12月又被关进共产党监狱里关押了27年,这样的人几乎是没有的。1919年郑超麟赴法国勤工俭学,在邮船上阅读了《新青年》杂志,知道了陈独秀这不凡的名字,开始崇拜陈独秀,从此和陈独秀产生了长达八十年的不结之缘。郑超麟如果不认识陈独秀,他的一生也许是另一种样子,同样,如果没有郑超麟,不在世的陈独秀不知会被人描写成什么样子。郑超麟和陈独秀相处多年,他们之间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关系。郑超麟为恢复陈独秀本来面目,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其产生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它是晚清以来近代文学和思想启蒙运动逐步推进的结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空谷之音震动了文坛;同年2月,陈独秀又在随后出版  相似文献   

14.
<正>1915年,在《青年杂志》(又名《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先生在发刊词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先辈对青年人的寄望,睿智深刻,历久弥新。同学们,你们关注到了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出现了许多青年的身影。  相似文献   

15.
<正>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当时陈独秀应蔡元培之聘主持北大文科,胡适、刘半农等在蔡元培、陈独秀的邀约之下担任文科教授。《新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个人主办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他积极响应胡适、陈独秀等人宣传新文学、新思想的主张,并开始作白话文。这一年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是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他在进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反封建斗争的同时,很重视文学上的革新。一九一七年二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推倒旧文学建立新文学的主张,第一个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子。如果再看一下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的支持,更可见他对提倡新文学的功绩。鲁迅与《新青年》发生联系,是在该杂志从上海迁到北京之后,约在一九一七年春。鲁迅应邀给《新青年》写文章。一九一八年五月,《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史的内容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在从事这段历史教学时 ,面对以教材为主要媒介的教与学 ,产生过一些迷茫和困惑 ,并为之引发了几点思考。但因学力浅薄 ,资料匮乏 ,错误不当之处 ,还请读者方家批评指正。一中学历史教材介绍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 ,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笔者案 ,此处教材中有注释 :“《新青年》 ,第一卷称《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起 ,改名《新青年》。”实际上 ,此注中陈独秀创办刊物之名实为《青年》 ,并非《青年杂志》。)而且 ,随着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其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1915年9月,从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起,他和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20年4、5月间,陈独秀连续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论》、《劳动者底觉悟》、《答知耻》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陈独秀在1915年创刊《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时之所以远离政治,转而面向青年,是受政治环境所迫。其实,从民初书业竞争背景来考量,《青年杂志》是按照群益书社定位于"学生杂志"的要求创办的。办刊伊始,陈独秀的办刊方针受到一定限制,出版商的策划成就了《新青年》,锁定了明确的读者对象,埋下文学革命的引线,为其成为一代名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汹涌澎湃的新文化运动浪潮中,成就突出的是鲁迅———一个勇猛顽强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宗法礼教制度,痛斥了一切所谓“仁义道德”旧礼教旧教条“吃人”的血腥本质。它是一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书,号召人们奋起打倒“吃人”的旧礼教。之后,1919年4、5月间,鲁迅又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孔乙己》和《药》两篇小说。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对深受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