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激发情趣,产生写作欲望─—我要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能变得饶有兴趣,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便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锻炼机会。 二、积累素材,厚积薄发─—写什么 通过激发写作情趣,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但提…  相似文献   

2.
如何才能使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变“教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写作过程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忽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只有使学生对写...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作文教学而言,则是努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作文,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季晓燕 《陕西教育》2006,(10):36-36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往往偏重于写前指导,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开头结尾到词语的运用等,都会作一番详尽的指导,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及内容,但无形中就提高了作文标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往往偏重于写前指导,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开头结尾到词语的运用等,都会作一番详尽的指导,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及内容,但无形中就提高了作文标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一、真情表白,理清写作思路1、鼓励学生吐真言,抒真情。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学生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张生彪如何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让学生能享有最大限度的思考与写作乐趣,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力求让学生作文乐意,下笔有言,成文自如。  相似文献   

8.
一看学生是否想写施教之功 ,贵在激趣。有人说“兴趣是火种”。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中 ,就要看学生是否想写。1、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否被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的。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通过客体刺激 ,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 ,激发他们想写的欲望。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 ,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 ,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 ,长期下去 ,就会厌倦写作。大凡在作文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否喜爱作文,教师的启发与诱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是怎样使学生爱上作文的呢?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帮助要具体,要对症下药学生作文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了写作材料,但不会去寻找,去发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他们去找。我常在出了题目之后,找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到办公室来,具体指导他们写什么,怎么写,为他们"广开言路"、"找米下锅"。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教学方面1.培养兴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主要的内驱力。所以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培养其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活跃写作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对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等方面放宽要求,可让学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区,真正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学生自然会乐于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手写我口,我笔录我心”。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语的要与忌黄安林(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作文批语,是语文教师用书面形式指导学生作文的特殊方式。作文批语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写批语时,应十分注意“三要”与“三忌”。一、要对症下药,忌笼统空...  相似文献   

12.
学生怕写作,这是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学生视写作为负担,写作文是老师“要我写”,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写作,写作水平怎么能提高呢?学生只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谈一些个人多年来作文教学中的肤浅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作文教学要走这个出误区,必须在“授之以鱼”的同时,再注重“授之以渔”,以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训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怎样教会学生自主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自己的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消除恐惧感,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对作文大都存有一种恐惧感,一见作文两眉紧锁,死咬笔杆,仍无从下笔,穷于应付,写出来的文章寥寥数句,干巴得像个“豆腐块”。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怎样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要转变教学思想,打破封闭式作文训练。这样可以变学生写作“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进行作文教学有很多好处: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写作积极性的源泉。而动机产生于需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当某种具体生活或工作情景需要学生写作时,学生的心理就受了刺激,认识到写作是生活或工作的需要,需要就转化为动机。而写作的动机则推动学生主动地写作,并设法把文章写好,从而满足需要,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作文前的指导,应着重启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明确作文的要求,知道怎样立意,怎样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变“要我作”为“我要作”。有经验的教师,有的在命题上尽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愿意写,喜欢写,有内容写。有的配合讲读课搞“一课一得”,使学生感到学有方  相似文献   

16.
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让学生得到作文能力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一节好的作文讲评课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它打开了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需要性习作,变“需要我写”为“我需要写”。那么如何用心落实作文的讲评与批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上。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性批改,能促使学生相信自我、赏识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与信念,将“要我写”的尴尬局面扭转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9.
在乐中写     
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写” 为“我要写”。当学生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去观察、思考时,便会诱发出写作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感受到成功喜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写作的原望,这样作文教学就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几年来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