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默不是金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说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场景1:一年级学生组。小学生们看了黑板上的圆圈之后,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是个月亮!”“怎么是个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个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场景2:初中生组。一个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起了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节目主持人又问:…  相似文献   

2.
褚红娜 《辅导员》2014,(1):15-16
如果我问你:当你们学校有外宾参观时,你们会用什么节目来展示学校和自己的风采?相信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选择经过千锤百炼,特别能代表中国特色的节目了;如果我问你:当有客人来访时,你会用什么样的衣着来接待?你一定会回答:当然是庄重、正规的衣着;如果我问你:有外宾到学校参观时,你会允许猫、狗等小动物来参加吗?你一定会回答:不会!  相似文献   

3.
奇问妙答     
游戏说明:从现在开始《小溪流》故事作文每期会有一个问答,由你来问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回答问题的人不能回答正确答案,必须用自己的想象力非常离奇又非常“合理”地用一个小故事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有许多种颜色?”孩子们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定是错误的。当节目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云云……直到节目最后,...  相似文献   

5.
黑白斋主 《师道》2004,(2):12-12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然后问学生这个圈代表了什么。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回答是千奇百怪的,但都是充满想象力的;而越往高的年级,学生的回答越趋于一致,表现出学生的想象力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消失。不论这则故事是否真实,但它所要表达的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现在的学生不是缺乏想象力 ,而是现行的教学模式制约着他们发挥想象力。把他们解放出来 ,让他们重新张开想象的翅膀 ,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 (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 ) ,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一则材料说 :“有一个小学老师问学生 :‘雪化后是什么 ?’有学生回答化成水 ,有学生回答变成水汽 ,他们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但当有一位学生回答雪化后是明媚的春天时 ,却被老师否定了 !”…  相似文献   

7.
实习时,我在“认识水”这一节课上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你们想想看,除了水是会流动的外,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会流动的?”“我每天早上喝的牛奶。”“爷爷最爱喝的茶。”……孩子们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其想象力之丰富,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笑话     
《中学生英语》2011,(3):25-25
汤姆是一个美国男孩,他和爸爸妈妈现在住在北京。他的爸爸妈妈在一所学校教书。一天,他跟妈妈一起在剧场看演出,当一个节目结束时,观众总是大声叫:“再来一个!”汤姆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就问妈妈。妈妈回答说:“这是表示欢迎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设置合理的问题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就会适得其反,这是导致学生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甚至无从回答的主要原因。一、“祸”的表现有教师在教学广东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节《与人为善》时,以阅读《禅师的故事》后回答问题作为导人,结果发生了意外。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该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认为这个孩子可真自私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坚定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小朋友唱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了: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 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  相似文献   

12.
鼓励的魅力     
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老师问:"雪融化了是什么?"孩子们大多主动举手回答说是水。只有一个孩子坐在角落里,怯怯的举起手说是春天。她的回答与众不同,极富想象力,老师热情地鼓励了她,她的小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相似文献   

13.
《今日教育》2010,(12):31-31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小小恋人     
李蔚 《山东教育》2009,(6):48-49
这是我刚买的一本图画书的名字。 这本书让我回想起儿子曾经遇到的事情: 二年级时,班里的一个女生曾经无数次揪坏儿子的衣服;有时会很用力地推他;很多次险些绊倒他,甚至在课堂上当儿子准备上讲台回答问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2006,(5):26-27
想象力与创造力有至亲的血缘关系,富有想象力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本问卷测试你的想象力水平处于何种状态,请根据你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回答下列问题,每个问题选择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6.
吴薇 《四川教育》2007,(9):46-46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在一个名为《财富人生》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是一位当今颇具知名度的青年企业家。当节目渐近尾声时,按照惯例,主持人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便是———请问:你认为事业成功的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沉思片刻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12年前,有一个小伙子高中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他发现当地的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凭着自己的聪明,他精确地估算出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他为自己的这…  相似文献   

18.
教育无痕     
张瑞兰 《河北教育》2005,(23):37-37
听课时,常常看到以下情景。镜头一:公开课上,一位同学表现欲特强,一连回答了好几个问题,还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在老师面前晃来晃去。老师和蔼地对他说:你回答了好几个问题,都特别棒,这回由你来点名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好吗?这一学生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观摩教学课上,我请学生刘x回答一个问题时,她十分勉强地站起来说:“我不回答你。”我原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忙问:“什么?请你再说一遍。”那学生轻轻地、又十分认真地说了一遍:“我不回答你。” 这时,我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回答虽然平静,但却像热油锅里撒下一把盐,使本来问答和谐、严肃有序的课堂顿时“开了锅”。有的学生在交头接耳,甚至嗤嗤讪笑;也有的怒目而视着刘x。前来观摩的领导和同事,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我不回答你”弄得瞠目结舌,有的摇头,有的惋惜,有人低眉蹙额,当然也有少数窃喜者。…  相似文献   

20.
高效课堂需要让所有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倾听"。一次听"认识秒"这课,整堂课学生身上散发出来的认真劲儿让我记忆犹新。当教师讲授时,学生的眼睛专注地看着教师;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大家或转身、或侧身,都看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并认认真真地听;当小组讨论时,组员们个个趴在桌上,头挨着头、踮起脚尖,时而点头时而摆手……这些可是一年级的小不点儿们,上课怎么这么认真听讲?在我的印象中,一年级的小孩子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更别提认真听同学回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