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胡建党,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人世代都是农民。2007年大学毕业时,被国外一家保镖公司选中,月薪有八千美元;恰在这时,北京市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学校推荐我报名参加。当我犹豫不决时,父亲帮助我做出了选择。他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啊"。我想父亲的话对啊,我应该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为农村的发展做些贡献。○做村民"贴心人"王场村地处庞各庄镇最东南角,记得六年前刚踏进村子时,我的心凉了半截:村里的民房低矮、破旧,许多还是上世纪五、  相似文献   

2.
积雪草 《小读者》2012,(Z1):10-11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母亲是普通的农家妇女,父亲是村里的"土秀才",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大凡村里的红白喜事,都有父亲的身影。记得小时候,他趁父亲不在家,就偷偷溜进书房。他爬上书桌,拿起毛笔,蘸满墨汁,在墙上涂画了一个人像。这是他生平的第一幅画作。父亲回家后,看到洁白的墙上留下了儿子的"处女作",气得抄起棍子追着他打。而顽皮的他却边跑边回头,和父亲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把戏。  相似文献   

3.
<正>"人因梦想而伟大",这是电影开始后的第一句话——我喜欢这句话,然而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不是追求梦想的决心,而是父子之情。圣地亚哥喜欢踢足球,后来跟着父亲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父亲不支持他踢球,希望儿子跟着他工作,他告诉圣地亚哥:"所谓的梦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并且拿走了他打工攒下来准备去英国踢球的路费,因此  相似文献   

4.
瘦小而坚强的小桶,曾经告诉我:"老师,生活一直在疏忽我们。"他这样讲,是让人心酸难过的。小桶生活在乡下,据说他们那里的土地长出的红薯就像小土豆,太贫瘠了,村里很多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小桶的父亲和姐姐也在不同的城市打工,可是父亲挣的钱还不够母亲吃药。有一年父亲回家,他藏着的钱被顺利地带出火车,带出城市,偏偏在自己的县城里被偷了。在他看  相似文献   

5.
怀念     
我考上三门中学那年,正赶上家中缺钱,父亲重病卧床,体弱的母亲只好让我跟村里的王老倌学堆稻草自己挣学费。在我的记忆中,王老倌瘦小的个子,整天叼着烟嘴儿。他堆稻草的本领  相似文献   

6.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5岁了还不能说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的人还以为他根本就是一个白痴.但是王守仁的父亲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王守仁是有病了.于是,父亲四处寻访名医,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医,就派人去请,到王守仁6岁时,终于把病治好了.王守仁病虽然好了,可是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有读过书,因此,比起别的小孩,他显得更笨拙一些.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说话,当然笨啦!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王守仁本来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现在又听到别人这样嘲笑自己,心里更加难受.他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别人都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  相似文献   

7.
黄帝的传说     
《现代语文》2007,(11):76-76
中国人一直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里的"黄"就是指黄帝。黄帝不但是中国人原始社会末期的英雄和领袖,而且还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关于黄帝的传说是这样的:他本来姓公孙,他的父亲名叫少典,也是一位王。  相似文献   

8.
从小便佩服父亲,听人说,他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用父亲的话说,他要活得像他自己,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曾经认为父亲的话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将其束之高阁,以为那不过是他写的一个童话罢了。小学写了三年的所谓“作文”,母亲教,老师捧,同学吹,倒也捏出一篇篇  相似文献   

9.
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我面临着复读和谋生的选择。父亲的意思是复读,我心里却暗暗羡慕起村里那几个年龄相仿的外出打工孩子——他们能花上自己挣的钱,能买自己喜欢的衣服。那段时间,我陪父亲在五里外的一个工地上做瓦匠活。这一天,父亲在我的帮助下,早早地结束了他的活。我和父亲一  相似文献   

10.
圆满     
他父亲在乡下当了一辈子的医生,一直到七十五岁才慢慢退休。退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健保之后,村里的人不管大小病都宁愿跑去邻近的大医院挤,加上人口外移以及老病人逐渐凋零。母亲常开玩笑说父亲现在的病人只剩下他自己,病症是自闭、不出门、不讲话,唯一的活动是自己跟自己下围棋。从小他父亲就期待孩子们至少有一个人可以当医生,但三个小孩都让他失望:弟弟从小学钢琴,不过后来也没变成演奏家,现在是录音室老板,每天听别人演奏。  相似文献   

11.
子由 《家长》2014,(11):24-26
正这位成功的网络天才和商界精英身后,父亲是一直帮助李彦宏的"贵人"。父亲的循循善诱,让他从小立志要上北京大学;崇拜父亲饱读诗书,渴望置身书海的他选择了北大图书情报专业;大学里,他发现自己更喜欢计算机专业,对自己所学渐失学习兴趣时,父亲的"冰棍疗法"拯救了日后的网络天才;当他成功时,父亲再一次对他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原则。他就是李彦宏。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最美下沙人组委会给他颁奖词:从资助失学儿童到组建义工联盟到大学生创意集市再到优秀创业导师,十年如一日,他践行着"帮助他人,成就自己"的人生格言!苦难成长却成了他的人生第一笔财富他刚出生不久,其父亲便被查出患了癌症,一家人不得不为此四处奔波,只留下他姐妹四人相依生活。"几年后,父亲的病情总算得到控制,但代价是拿掉了整个直肠,这是一个非人的痛苦,按照父亲的话‘要不是你们四个孩子还小,我真想闭上眼睛就走了’。"对尚贞涛来说,父亲这份对家庭的责任,使他很早就领悟到"责任"二字的真谛。"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别人坚强的活着。课余的他和同学上山挖蜈蚣、找药材,帮学校解决老师的工资问题,被蜈蚣咬已是常事了,"百毒不浸"的本领也在那时练就  相似文献   

13.
熊宝讲述第一个故事: 来城里念书一个多月了,我还没有回过家. 一想起父亲那张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和他临走时扔下的那儿句冷冰冰的话,回家的脚步抬起,又缩了回来. 记得父亲把我送到学校的那天,分别时,他从上衣内兜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票子,塞到我手上,嘱咐的几句话是硬邦邦的: "钱揣好,住校生活自己要慢慢适应,不要老往家里跑,来来回回,又要花不少路费!"  相似文献   

14.
周末的时候,我约了几个老师去一个好友家玩。其间,我们和好友的父亲闲谈起来。他父亲是个很随和的老人,从县里的要职退休,在老家颐养天年。老人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全村人都很尊敬他。谈着谈着,我们说起了做老师的辛苦、收入的微薄,言辞间颇有不甘之意。老人对我们的话没有接茬,却跟我们讲了他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给学生上了一堂口头作文课,内容是《我的父亲》。我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出自己父亲的特色。一会儿同学们就打开了话匣子。一个学生说:"我的父亲是个无用之人。他去年到大庆跟人家干活,做了一年活,没挣到几个钱,连个路费也不够。爷爷、奶奶还盼他挣钱回来过年。他一回来,就唉声叹气的,弄得家里人过年也没乐趣。"另一个学生说:"我的爸爸是个养鸭的,喂的全是金黄灿亮的稻谷。10天中,百来只鸭子吃掉稻谷上千斤,生下的鸭蛋不值钱,这一年下来,不但不赚钱,还蚀几千元,不是白吃苦吗?"也有的说:"爸爸对我很严格,…  相似文献   

16.
龚晓丹 《教育文汇》2009,(12):52-53
1986年,我4岁。那年秋季,村里唯一的教师调走了,急需一名代课教师。父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这任务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肩上。母亲抱怨一个人忙农活没时间照顾我,让父亲每天去学校时把我也捎带去。就这样,我便伴随村里一帮比我大两三岁的孩子一起成了父亲班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喜欢与尊重     
<正>记忆中,村里有个懒汉,春夏秋冬对他来说,只是蹲的地方不一样罢了。天凉了,哪里有太阳他就蹲哪里;天热了,哪里有阴凉他就去哪里。"好吃懒做怕动弹",这是村里人对他唯一的评价,说时脸上写满鄙夷,似乎提一下他都会玷污自己。小孩子们更是取笑、戏耍、捉弄他。可不管受了怎样的捉弄,他也只是咧嘴笑笑,从不动怒。没骨气的人自然没脾气。一天,我家门口站着几个叔叔伯伯,他们在跟父亲商量着今年种啥庄稼。父亲掏出香  相似文献   

18.
<正>儿女都在大城市工作,老赵却一个人留在村里生活,他坚守着那座孤零零的房子和他那一屋子的木雕。老赵最喜欢院子正中央那个老木桩。清晨,老赵会挑拣一块木头料子,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将它放在木桩上细细打磨。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老赵的儿子担心父亲一个人住在村里不方便,劝他去城里跟他们一起住,老赵不肯。  相似文献   

19.
正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学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学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常常告诉他:"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献之却当做耳边风。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越看越觉得自己写的字  相似文献   

20.
正王能智老师说,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忠于学生,这是从教宗旨;有能力在自己的角落里成就自己的事业;在自己的专业中找到自己独立的位置;与人交往谦和、自律,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甚至忍让;淡泊名利。1970年,王老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密云县焦家坞中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老校长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下,他凭着年青人的勤奋、热情和关心农村孩子的朴素情怀,用自编的乡土地理教材,帮助闭塞的农村孩子们睁开了一双科学的、理性的看待家乡和认识家乡的眼睛。尽管当时并没有诸如"学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