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常常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的形式。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模式。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教学法”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学生提问——教师归纳——课堂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的教法体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提问”的含义一般是指“指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目前教师考虑较多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提问”,而如何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涉及较少,甚至根本不考虑.这种只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品质形成缺陷.因此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授、灌输,忽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只重视“学”不重视“问”,很多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提问的欲望和次数反而下降,明显缺乏问题意识.这严重影响了全面推进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进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重视向学生提问,但普遍忽视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本文指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的现状并讨论了在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但传统的课堂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转变呢?在几年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问激趣——引思——释疑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是应该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可针对教学重难点,迂回突破,旁敲侧击,变“直问”为“曲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变教师“提问”为学生“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变换提问角度,转换提问内容,变教师“要问”为“不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效果,不只是教师提问的艺术,还在于对课堂提问的主体——学生群体问题主体意识的树立与班级学风相关,班级学生群体的学风具有其共性,更有其特殊性.在进行班级学风建设过程中,对学生群体问题主体意识的重视和培养应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借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个性主体控制理论,面对班级学生的学习问题氛围引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数学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诱思探究式”教学实践。即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去独立思维、探索和研究,变一言堂为众人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鼓励提问,培养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有兴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一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另一种是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初中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效益的作用不可低估,可冠之以“英语教学催化剂”之美名。它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必须从设问精要、启发诱导及发问巧妙三方面入手,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相似文献   

12.
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获得知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提问的作用,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技巧。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抓住关键点进行设疑:“引疑——激疑——释疑——布疑”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问题成为思与学的纽带,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论欧美课堂提问主体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提问主体理所当然的是教师;进入现代之后,随着"问题-发现法"的提出,提问主体亦出现了分化;当今欧美课堂提问主体显现了由教师向学生转换的趋势.转换提问主体能有效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始于问题",主体转换反映了当代各国对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的迫切要求.它带来的启示是:我们应及早树立学生是课堂提问主体的观念;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提出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自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向学生提问,满足于“师问生答”的传统范式,忽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普遍较弱,出现路不拾“疑”的尴尬状况.有疑问,才会有思考与探索;有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探究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其实,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着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教育始于质疑。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不敢放手,学生不敢提问,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倡质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不少教师中仍然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处于“尊”的地位,学生处于“从”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受到抑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具体习题本身的解答,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换言之,只教“答”,不教“问”,忽视了“…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如果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乐于提问,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发现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者,更要重视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学贵有疑",提问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缺少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的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教师就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本文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一、为何“提问”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行为方式之一,“变讲为问”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如果忽视了它,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尊重,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认识与体验。实践证明:一节课往往由几个问题组成,问题解决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似文献   

20.
一、破旧教学结构,建新教学模式我认为,传统的数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六重视、六忽视”的弊端:①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②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④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思维训练的培养;⑤重视教法研究,忽视学法指导;⑥重视师生间配合,忽视生生间合作。这些弊端的要害是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结构中只有讲练结合的单一化模式。为了破旧立新,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创建了“错题讲评——合作讨论——师生共做——每堂一考——及时反馈——课堂小结”的新综合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