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呵,爱情……     
SIDE A她写过那么多的故事,她把别人的故事当自己的,她把自己的故事当别人的,她写别人故事的时候潸然泪下,她过自己的生活时却麻木迟缓。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中国文坛,海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坚定不移的“另类”——反世俗,不从众,有自己的立场、坐标和出发点,一直在自己的精神背景下、遵循自己的心灵规则写作,她的作品,尤其是诗歌,极具“个人史”性质,几乎是一种与生活、时代“无关”的写作。或者说,在她的诗歌里面,你很难把握到生活的印迹,很难获知她和她的生活之间处于—种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玛蒂尔德是否具备进入上流社会的条件?小说中介绍了她的情况:出生在小市民家庭,嫁给了一位书记员。虽然她自认为有美貌,但那实际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她的生活其实是略有储蓄并不富有的小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也正是因为生活的相对平静,使他们生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玛蒂尔德幻想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对家庭生活的简单、朴素、单调充满了抱怨。她的美梦能成真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她的姿色,未必如她自己想像的美丽,即使在舞会上她觉得自己是晚会的“皇后”,但等待夜归妻子的还有“三个男宾”,可见那只是她自我感觉良好。其次,她的社交圈…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名技工学校毕业生的生活经历与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从工人到编辑,再到自由撰稿人,她不停地发现着自己、创造着自己。对她的选择,我不想做什么评说,但是,她那种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不断向自己挑战的精神的确令人钦敬。面对今天这个被人们称之为“竞争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的丝织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相似文献   

6.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相似文献   

7.
<正> 地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她生命的一切。她为我们提供食物,给予我们呼吸的空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尚不说敬她、爱她、回报她,至少我们应该善待她! 然而,当人类不断地以一种又一种新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一切给地球母亲所带来的严重伤害。瞧!温室效应的出现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小岛上的女孩苏西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她不喜欢自己的家,不喜欢校园生活,跟父母和同学的关系都很糟糕……她唯一的朋友,是一个跟她同龄的男孩山姆,他们靠写信成为了笔友。  相似文献   

9.
正即使走了很长的路,我仍然一个人走在灰暗的街角。孤独而沉默的思考让我冷静地旁观着这个世界,去口始终无法让自己成为心中幻想的那个主角。直到那个让我觉得焕然一新的学期,她开始进入了我的生活,我才真正明白适合自己的生活往往才是最好的。她是一名艺术生,所以从来都不在意学业,也因为如此才会有更多的时光生活在那个莽撞的青春中。她经常用安静、胆小来形容自己,可在我的眼里她从来都不是这样。她在学校简直就是女神级的人物,她拥有我一直以来所期待的东西,却毫不在意,这样的差距让我把她视为一个光辉的存在,只能仰望。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作品和她的一生为我们制造了"张爱玲梦魇";她写了《传奇》,但她的一生是一部更大的传奇。她的作品离不开她那个时代和她的家族。她的为人、行事及思想发展都能从她的家庭、生活经历中找到对应。不难看出,她的作品有"她自己不快乐的童年生活反映并转化"。  相似文献   

11.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层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柔的、韧韧的丝织成的。她埋怨、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要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个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疲劳使她沉沉地睡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  相似文献   

12.
她没有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一项爱好不仅让她在德国生活得自由自在,更是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狄金森始终生活在矛盾中。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独身一生。在矛盾之中,她总在为如何既保存自己的真实又适应社会的规定而塑造着自己。  相似文献   

14.
<正>有的孩子是一夜之间长大的,那不是童话,而是令人心痛的残酷现实。在重庆长江师范学院读书的女孩靖易,不用回忆,就能直接说出让自己一夜之间长大的生活变故。虽然她曾经"完美"地瞒过了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但是她从来没有对自己隐瞒、对生活隐瞒,而是活得坦荡美好,让人觉得她就是飞越沧海  相似文献   

15.
乡村天使     
她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来到这里——土湾子。因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渴望读书的山村孩子们。如今,她终于来了,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她,受着父母的宠爱,对于在电影上看过却从未体验过的艰苦生活,她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6.
也许一个人的寂寞只有她自己才懂,寂寞的心灵也只能由自己去抚慰、填充,那么,请打开一扇窗,让明媚的阳光温暖整个心房。她的命运很悲惨,可她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纵然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她始终选择坚强地去面对。  相似文献   

17.
儿女凤凰是家中的成员。我和妻子商量,她在家庭中应有自己的一块“小天地”。于是给她隔了一间小房,把她的活动床从客厅搬到了她的小房里。她高兴得眉飞色舞,自已动手安排自己的生活:抽屉里放着图书;桌上放着墨水、笔筒;墙上挂着报纸,贴着功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在这属于她自己的空间里,她感到快乐、舒适,每天按时上学,放学  相似文献   

18.
读了李欣雨小朋友的作文,你会发现,她的作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善于写自己的生活,而且很会用第一人称。所以,读她写的作文,就像是在听她讲自己身边的故事,在听她讲自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成功的塑造了安娜这一典型的个性形象。她是上流社会妇女的一面镜子。她热情、勇敢、聪明、好动,意志坚强、积极上进。然而她所处的社会却虚伪、卑劣、残酷。她的生活是别人为她设定好的;她的婚姻是僵死的婚姻;她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这与这个社会的虛伪、卑劣、残酷和对妇女的压制不相容。她在一次次的斗争,一次次的挣扎,又在斗争中一次次地失去,一次次地绝望,她得不到任何的援助,鸡蛋终究碰不过石头,她无力改变自己的一切。她宁要自由,也不要做奴隶;要死也不过那种无望的生活,最终选择了卧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安娜的命运悲剧不仅是社会造成的,同时也是她的性格因素造成的,是那个社会和她的性格因素共同造就了她的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多面·神秘     
美,不可辜负。从微凉明媚的清晨到充实惬意的夜晚,无论春夏抑或秋冬,循环播放的白天和黑夜用截然不同的光影呈现着真实的生活,还原每一帧美的画面。Maje女子时刻富有魅力,因为她快乐并且自信;她热爱旅行;她懂得感恩;她总能自由自在地微笑和生活;她永不认输,敢于挑战;她有着强烈的个性……她的迷人魅力还在于认识自己,了解最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她从来不是一个时尚受害者,懂得怎样用衣饰长持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