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鲜花港游记     
裴乐怡 《新读写》2014,(10):28-29
本文记叙了作者到鲜花港游玩时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在游玩迷宫时领悟到的人生道理:换个角度看事情。文章景色描写语言优美,场面描绘生动活泼,充满真情实感,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鲜花港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对《儒林外史》结尾词──沁园春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的首尾两首词是该书的要旨,尤其是结尾词,前半阙还涉及了作者吴敬梓的个人经历,更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对结尾词──沁园春的理解与翻译,从背景到时代,从作者的思想到感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全诗的英译提出了八点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对于文本的解读和把握,历来有三种主张和数法。 一种是以作者为中心。即解读、分析课文,处处从作者的本意和意图出发,以揣摩和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随着时光的流逝,作者的本意难以做到十分准确的把握。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纵览高考试卷.对于古典诗歌的考查.除了名句默写、文学常识判断之外,考查点更多地集中在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方面。正是因为对这些方面的考查较多.不少教师的教学便极自然地被引入一种机械化的模式:从背景到作者。从作者到作品.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到表现手法。这样的教学套路,基本就囊括了古典诗歌教学的要义。  相似文献   

5.
好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观点态度总是深藏其中,需要反复把玩体会才能得到。文言文含蓄蕴藉,作者的倾向更加需要我们细心琢磨。在对表面文字弄懂弄通的前提下深入到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内在意图,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仕隐与陶诗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作者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所编《陶渊明选集》“前言”的节录,凝聚着作者十几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心得和成果。文章紧密结合晋宋易代前后的政治背景来考察陶渊明的仕与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陶诗风格,论证从《古诗》到阮籍诗到陶诗的诗歌风貌的一脉相承同时又一步步变化的轨迹,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所作结论,使人信服。本文的注释,有些是作者对自己所作结论的考证,有独到之见。  相似文献   

7.
蛇的故事在不同时空的不同作者笔下被多次“故事新编”,分别打上了时代和作者独特的烙印。从冯梦龙的“情教”到刘以鬯的现代意识,再到李碧华的女性情感困惑和宿命,蛇的故事在不断地得到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一线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作者的工作思路。从有效的自然科学教学模式研究到探究式教学研究,从案例研究到竞赛、学业考试、期末考试等命题研究。作者在十一年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课题化教研工作方式。在系列主题鲜明的课题化教学研究中,实现教研员和教师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
何光培 《新读写》2008,(12):37-37
好一个倔强的少年!一对父子,从热战到冷战,到最后儿子终于长大懂事,与父亲前嫌尽释——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看似坚硬无情的语言,作了真切的诠释,让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不经意间,父亲的爱,也如小作者笔下的蓝天、湖水,缓缓呈现。  相似文献   

10.
《冬天里的花》是温若谷的诗集。在诗集中、既可以看到作者直面苦难、拥抱苦难的人格精神,又展露了作者追寻精神家园、呼唤人间真情的浪漫情怀,还可以感受到作者那宁静的生命、澄明的心境,从承验苦难到追求浪漫再到走向宁静,构成了温若谷生命人格实践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手     
张一 《新读写》2010,(3):26-27
以小见大是这篇文章的成功所在。为了体现妈妈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小作者选取了妈妈的手为写作对象,从解决衣食起居到细心辅导功课,妈妈的手给小作者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妈妈手的感情,也间接体现了小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2.
暖春     
灵犀一点:全文思路清晰,结构紧密,语言流畅,一切都是从春天慢慢变暖.大地万物随之而慢慢变化为线索展开的。小作者按时间顺序。从最开始的“春雨绵延”到“春寒料峭”再到“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3.
升格指导: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和小华之间从小到大、从友爱到友谊不再的经历,作者依序道来,表达了作者失去友谊之后的孤单以及心中的困惑,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属于中规中矩的中等文。  相似文献   

14.
心路     
《天津教育》2009,(6):52-52
博客名:凡人心雨 推荐原因: 樊国安。一位与书结缘的新闻工作者。博文中,作者记录着自己与书之间的点滴故事。从嗜书如命的苦孩子到资深记者,从淘地摊儿上的小人书到研究《资本论》,近60年的风雨人生路,作者正是靠着书籍的滋养才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他始终坚信,有了书籍,人类的未来就会充满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人啊,人!》是80年代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品。孙悦寄托了小说作者对人类心灵史的深沉关怀,孙悦在反思中完成从自在到迷失,到忧郁,到自觉,到超越的心灵历程,孙悦历尽艰难走向自觉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6.
台阶     
周致远 《新读写》2010,(1):25-25
通过有形的楼道台阶,联想到无形的感知之阶、物质之院精神之阶,小作者的思考发人深省。能够从师生关系、市民生活、科技产品、外语潮流等角度提出佐证,小作者对生活与社会的关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车站一瞥     
《招生考试通讯》2006,(10):I0007-I0007
车站一瞥,选定母亲。从上到下,从服饰到头发,从步履到皱纹,从吁吁的气喘到塞蛋的关爱,绘形绘神,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行动,一个慈祥伟大的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外貌描写加上行动描写,正面描写辅以侧面描写,详细描写配以简略描写,写得摇曳多姿,足见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底。  相似文献   

18.
享受成长     
庞俭克 《新读写》2010,(10):56-56
读陈江飞的《我的戈壁》,仿佛与作者一起感受戈壁,经历灵肉的坠落与升华。从开篇到结尾,我的阅读始终笼罩在如戈壁的夜一样宽厚的氛围中,作者的倾诉如戈壁的风。似曾相识的梦境:戈壁,白色的马群,突如其来的风沙。  相似文献   

19.
吴振华 《广东教育》2006,(11):52-52
阅读文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字间认读到篇章推敲,从语言感受到思想领悟,每走一步,都与思考有关。文章是作者思考的结果,阅读文章就是在思考作者的“思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和锻炼这种思考力呢?  相似文献   

20.
能否准确而深刻地探究文本,是阅读理解文本成败的关键。从理论上讲,探究文本可以分为浅层探究和深层探究两个层面:浅层探究就是指读懂文章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字面意思;深层探究就是透视文本,即读者通过阅读文本洞察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到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