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舒欣 《中学科技》2013,(3):28-29
植物叶片是植物识别和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常用的植物叶片保存法是将其压制成腊叶标本,但是腊叶标本容易损坏,保存的难度较高,相对而言,植物叶片拓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采集各种叶片,用颜料着色,将它们拓印下来,制成拓印叶片,虽然不属于植物标本,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植物鉴定分类以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野外实习是《植物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实习的教学内容上,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在实习的教学方法上,由”有问即答”向”诱导启发”转化;在考核方式上,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识别未知植物的能力等建议,进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师的植物分类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别几种常见植物,还要教会他们识别植物的方法和要领,学会用植物检索表独立鉴别植物。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探讨。一、充分准备。植物分类这部分教材涉及面很宽,为了备好课,我备课前先对邯郸丛台公园的植物进行了普查,与其他老师合编了《邯郸丛台公园定植花木简介》;利用假期到武安县山区考察了太行山植被,采集压制了三百多种植物标本;结  相似文献   

4.
初一第一学期,学生学完了植物的形态结构部分。第二学期学习植物分类知识。书上讲到十个科,涉及了100多种植物。学生仅仅了解常见粮食作物、蔬菜。花等20多种,有的只知其名。他们深感自己识别植物种类太少。外出春游、旅行仍然是“睁眼瞎子”。为此,生物小组的同学打算把本地区常见的植物系统地调查整理一下。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被子植物种类繁多,形形色色,初学者难以辩别。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认识常见植物种类是植物分类课的一个教学难点。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以被子植物系统进化为依据,把常见植物分科的主要特征,用代表植物的性状来体现,编成分科口诀,运用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别能力。常见被子植物分科口诀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树木学教学中植物识别这一重点内容,结合近年来的教学体会,提出提高农林院校学生识别植物能力的教学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册教材四至九课的内容是植物的外部器官。小学生对花草树木并不陌生,但认识比较肤浅。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认识植物部分器官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分类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第四、五两课可合并上,先上第五课。  相似文献   

8.
种子植物分类学实验考试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种子植物分类学实验考试改革的摸索与实践,提出了适合本学科特点和有利于全面检查学生实验能力的实验考试方法和内容。考试方法为实验技能达标考核,即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若干量化的标准,期末逐一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考试内容分为观察动手能力、识别植物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和描述、鉴定植物标本能力四个方面,通过实验考试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动手制作标本及对其鉴定 ,掌握其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加深学生对植物学中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提高识别植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何月莲 《科学教育》2004,10(6):55-56
植物类群作为初中生物分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了解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物种,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出其类群特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以此为基础学习植物分类等级知识,进行不同植物间的比较,了解某植物在生物分类上的地位,对植物相互间亲缘关系远近的比较等知识点的学习才会更感性,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利用模式识别领域的特征融合方法进行植物叶片识别,植物叶片对植物种类分辨与认知具有重大作用,其纹理、形状是分辨植物种类的一个极佳指标。以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提取叶片的LBP纹理特征、HOG纹理特征以及形状特征,设计多特征融合模型,基于ECOC-SVM多分类器对UCI数据集32种640张植物叶片图像进行训练、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融合模型训练的ECOC-SVM对数据集中的叶片有很好的描述能力,识别率达92%,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30 000多种植物。植物不仅种类繁多,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也存在着差异。由于中学生缺少植物分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识别植物是一件难事。在生物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植物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分类等知识,查阅互联网资料,鉴别未知植物,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1识别植物,应具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1.1植物分类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巩红冬 《教师》2013,(5):79-79
文章根据目前高校植物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传统植物学教学的特点,从微型课题研究、经济植物种植、植物资源调查和常见植物识别四个方面对植物学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阳市李八庙小学生态校园建设概况,论述了在该校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如何开设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观察、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等课程,并指导该校的语文、艺术和科学课程的老师进行课程设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了生态校园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植物分类授课方式:预习——实物观察——教师归纳;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学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识别一些最常见的被子植物,我们在植物分类考试的形式和评分上作了一些改革。做法如下: 1.要求学生在课外对所看到的花进行观察並在观察的基础上,将花的各部分取下制成标本。教师对此进行评分,成绩列入考试的总分内。对好的标本给予鼓励。一般学生制作了五个左右的标本,最多的制作了二十个以上。 2.指导学生填写科的特征表,包括科的主  相似文献   

17.
原子和原子核这章内容是一个综合范围十分广泛的知识领域,是高考不能忽视的部分.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涉及知识点多,考查多以基础知识为主,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别、理解、应用能力.下面分类例析近几年的一些高考题.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传授虹膜识别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该文设计了虹膜识别系统的综合实验。利用Matlab语言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实现图像读取、虹膜定位、虹膜归一化、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等功能。该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图像处理与识别知识,更好地理解虹膜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野外鉴别药用植物的能力,准确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是评价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植物认知能力、野外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然     
第一部分动植物 (一)植物部分一、复习要点及要求 1.知识要求 (1)认识植物六大器官形态构造和主要作用。认识当地常见的植物及野生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2)认识植物怎样“喝水”,“吃东西”,“繁殖”、“过冬”。 (3)能按指定要求将植物分类。 2.能力要求 (1)会采集和制作叶的压制标本。 (2)会解剖花和果实。 (3)通过观察比较植物六大器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