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汉翻译中,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译语语言表达习惯。翻译时不能逐字翻译,也不能一味追求词类的对应,而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搭配习惯进行不同的翻译搭配来选择和确定词义。对于英语长句的处理,可以采取葡萄型向竹竿型转换。对于很难译成汉语对应形式的句子,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变通手段,诸如:词性转换、肯定和否定互换、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等翻译技巧。翻译出来的词句既要传意,又要使人容易接受,这样才能体现翻译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否定的概念时所用的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甚至语言逻辑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在汉译时,只有正确地判断出英语否定句中的否定重点,才能译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浅议英译汉中否定形式及其意义上的差异王世华英语中表达否定意义的形式很多,也很复杂,而且有时存在着否定形式与否定意义上的不一致,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特别在习惯用法上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时,不可生搬硬套将英语肯定句都译成汉语肯定句,或者将英语否...  相似文献   

4.
否定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的否定结构是语言中的一个很重要而且应用很广泛的范畴 ,几乎一切肯定结构的句子都可以改为否定结构。从汉英两种语言对比的角度来看 ,学习和研究英语的否定结构对于中国人掌握英语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初学者往往以为否定句极为简单 ,只要在翻译时学会加not,no或者“不”就行了 ;却不知道英语的否定结构 ,比其他任何语法范畴要复杂得多。因此译者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习惯将其加以调整 ,切不可望文生义或死译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否定句的理解和翻译方面提高一步 ,丰富否定句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极其丰富的,它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同时又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表面上看来,对文学的外译实际上就是不同的文字和语言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等等之间的差异;实质上,外译文学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转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对任何文学的外译都离不开文化,对文学的外译实质上是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探讨目前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英译的现状和改进途径,以期引起对规范地方性产品外宣英译的关注,提升外宣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强化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支持性服务和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理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对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听、说、译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输入的模因进行复制、传播和应用,从而形成听、说、译各环节的模因复合体,将模因复合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不断检测和综合运用,以此构建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的正说反说,肯定与否定之义,肯定与否定在语言使用中互为因果,有时肯定的句式是为了表达否定的意思,而否定的句式却是为了表示肯定的内容,并能加强语意,增强修辞效果。如:例1 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曹禺《雷雨》)这是四凤为了阻止其父亲的噜苏而使用的一种委婉表达法,虽是肯定句,却是“您别说了”的否定含义。例2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诗·小雅)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语言差异的影响始终存在。英汉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语言表达法的不同,可译性总是相对的,可译性限度是绝对的。英汉语言修辞性词语的选择、词语的语义色彩、情态与语气是造成英汉翻译可译性限度的几个主要方面。认识英汉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探索两种语言在深层意义上的对等,摆脱语言表层的约束,将不可译性转化为可译性,是提高英汉翻译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用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来表述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把它改造成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能否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三段式来表述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哲学界中,历来就有争论。本文从黑格尔自己对正、反、合的论述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它的改造,论证黑格尔的三段式中包含着合理的东西,三阶段的周期性是客观过程的正确概括。本文不同意那种认为多次否定、多个阶段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观点,指出其所以错误正是把部分否定当作否定而引起的。本文也不同意用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的两段式来表述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其错误是对列宁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论点作了简单化的理解所致,其结果是否认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独立的一个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语言差异的影响始终存在。英汉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语言表达法的不同,可译性总是相对的,可译性限度是绝对的。认识英汉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探索两种语言在深层意义上的对等,摆脱语言表层的约束,将不可译性转化为可译性,是提高英汉翻译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背景造成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不同的文化认同导致了文化的不可译,但这种不可译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翻译方法得以解决。中文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无论是语言的结构层面还是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均存在着判若鸿沟的区别,这就导致语际的翻译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性。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两个不同的层面展开不可译情况在中英文化不同系统中的表现研究,同时借助于相关的例子,展开细致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视译训练有助于交传训练,对学生在交传中的意义摄取和流畅度有积极影响。因此,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应当重视视译训练。本文从帮助学生“脱离语言外壳”的角度,分析了视译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反语言是从语言演变而来,具有寄生性和隐喻性,功能上除了保密作用外,还能构建另外一个反社会现实。反语言代表着社会边缘人群对抗社会权威的一种武器。文章首先综述Halliday对反语言的研究,然后以美剧《越狱》中囚犯语言为例进行了反语言视角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中的语言学派的译学构想为切入点,以奈达、威尔斯、卡特福德和费道罗夫四位重要代表人物为例,旨在探讨这一学派对译学研究所作的语言学探索,并指出其贡献和局限性,这对全面深入认识这一学派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无疑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为例,分析其中的语用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和语言翻译失误。论文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结合变译理论,对这三种主要的翻译失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改译、阐释、译评和编译的翻译策略,旨在提高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的可读性,增强北京市的文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是高校反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否定与反对,也是高校中与社会要求和期待相违背的文化。本文尝试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分析其发展趋势,以此为社会应对高校学生反主流文化奠定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说唱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如前卫的用词、强烈的情感宣泄、明显的反抗性。本文就是通过研究中国说唱乐中的反语言,分析反语言的隐喻特征,进而说明反语言与反社会、反语言与身份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否定在语言交际中能表达修辞效果,使否定语气加强或缓和以便更好地满足交际者的实际需要。英语否定修辞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委婉否定和加强否定,二者有不同的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因此,其汉译的策略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反事实思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指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从反事实思维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以及反事实思维的功能这两方面来讨论反事实思维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对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