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会方式和言传方式,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两种基本形式。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都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变化、组合和具体应用。意会与言传的关系和具体应用。在历代语文教学论著和文学理论著作中都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只要稍许翻一翻,“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得意已忘育”之类的话,比比皆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特别是美国本杰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后,否定“意会”  相似文献   

2.
沈赟 《四川教育》2001,(12):18-19
汉语中有一条成语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条成语中有两个重要概念:“意会”和“言传”. 言传,即通过语言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言传的知识表现为外显的编码化知识,如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或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达的知识。意会,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意会知识就是通过体验、感悟而达到的一种微妙的尤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隐含经验类知识。随着现代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越来越关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认识活动,如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科技创造活动小的灵感和顿…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缺乏相应的载体,导致古诗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以为,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意会"感悟,走进诗词意境,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小学低段古诗词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为:解析词句——串讲诗词意思。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容易破坏诗词本有的美感和意境。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意会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低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默化知识,通常表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是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感悟,它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正是要努力搭建意会和言传的桥梁,促进学生意会和言传的不断转化。一、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通过作者的言传还原于作者的意会  相似文献   

6.
焊接技能中的意会知识是焊接技能训练的难点。利用微格教学,通过分析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操作行为,可以突破焊接技能意会知识传授的难点,有效解决意会知识教学中的教学周期长、教学成本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考现代文阅读,核心是意会与言传,“意会”须高效、“言传”要有效,现结合高考例题阐述“高效意会与有效言传”。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会话中会经常出现彼此心照不宣达成某种理解的意会现象。意会实际上就是会话者为理解对方所进行的一种推理活动。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学说”及其四条基本准则,为我们提供了意会推理的理论模式。会话一方在觉察对方有明显的不合作嫌疑时,就要运用四条准则对其语意进行逻辑推理,寻找对方的合作点,领会其深层含意,达到理解之目的。观察对方语外因素的变化,更有利于意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默化知识,通常表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是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感悟,它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正是要努力搭建意会和言传的桥梁,促进学生意会和言传的不断转化.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62):21-22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文教学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怎样教好古诗词?作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架起从"意会"走向"言传"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言传”是手段,“意会”才是美术鉴赏的最高境界。能做到“尽在无言中”,我认为这时的“无言”却是“千言万语”,也就是达到了“悟”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12.
(一)“言传”和“意会”是词义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手段。所谓“言传”,是用语言或文字对词语加以解释,使学生理解词义;所谓“意会”,是通过直觉或者联想,让学生领会词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个体/亚个体意识分层的视角,对意会知识的优先性、认知结构和学习过程做了一种新的诠释,旨在说明在意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亚个体层次的参与,并进一步对意会知识的涉身特点做出探索。意会知识的认知优先性和因果优先性的根源在于亚个体;意会知识结构的运作原理是主体在个体层次上产生焦点意识,进而在亚个体层次上整合辅助意识以完成身体动作。意会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在亚个体层面上事实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和高考测试所面临的止于“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尴尬,本文从阅读形态上分析了“言”“意”转换的机理,指出了做到准确“意会”和有效“言传”的途径,并进一步以悖论的角度提出了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不必非要精确地“言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刘凤华 《考试》2004,(10):55-57
高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诗读多了,对诗的感悟能力就会提高,而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理解透彻,表述准确。下面将从古诗鉴赏考查的两个层面——“意会”和“言传”,对古诗鉴赏必备的知识积累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缺乏深层的系统的清理。两千多年的传统语文教学确实包含着许多陈腐的内容,它压抑、窒息着今天语文教改的活力和生机。但是,其中也确实蕴藏着不少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对它的清理,且借鉴于今天的语文教改,怕也不无益处。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始终依附于儒家文化教育而弱化了个性,我们探寻传统语文教学“意会性”发展的历史、积淀的过程以及生成的背景,只能从历代教育家、思想家的总论及经史哲学著作中寻章摘句入手,有时还须透过宏观的教学论的言论中去窥视、去发现。“意会”这个概念在各个时期,在不同的教育家,即便在同一个教育家不同著作中,表述也  相似文献   

17.
探讨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教学,首先必须研究两种知识,即“可表达性知识”和“只能意会的知识”,特别要研究只能意会的知识是如何习得的,它对教学有什么要求。与两种知识相对应的两种学习是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与两种学习相对应的两种教学是讲授性教学和感受性教学。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新课程把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教学中的感受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中的教学主要是感受性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和反思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言传语境”与“意会语境”是对低语境和高语境内涵的表征,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两种语境差异有着不同的溯源,容易令交际者产生困惑、误解和不适。在“意会语境”中从事跨文化交际,应该在语言风格、逆向思维和交际观念等策略层面寻找突破口,并坚持差异性、倾向性和合作性三大语境交流原则。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民权思想的崛起,“意会”语境中的中国文化有着向“言传”语境迁移的态势,不仅要求“知识共享”,还要求“价值互补”,既要坚持文化“本土特色”,又要加强外部语言文化的“认同”,这对于培养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理解度和宽容度,增强我们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川 《文教资料》2011,(1):48-49
在现代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从显性知识的角度来看.尽管是不完善、不清晰的.但是它们对于学生的生活及认识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唤醒学生的意会,才能引领学生领悟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20.
意会是汉语的特征之一。意会实际上是指说话或创作过程中对语义、语义关系进行综合表达,以及听话者、读者进行综合理解时所运用的语言手段,以及这种手段构成的系统。这种手段,以语义为基点,在可理解的前提下进行重心嵌合,或利用语义相悖及零形式去组词、造句、谋篇。意会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上均有体现。意会的产生与汉语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与运用汉语表达和理解时的具体语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