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名著整本书导读客观上是个庞大的工程,内容浩繁。而师生长期缺乏整本书意识和策略,陷入浅表化和碎片化的困局。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以初中名著《水浒传》整本书导读为例,阐述滚动式深读的导读新范式,让学生动态真读名著整本书,真正走进多彩深邃的文学殿堂。一、初中名著整本书导读的深层痛疾根据2022版新课标的理念,来审视当前大多数老师的名著导读课,笔者认为当前名著导读潜藏着如下“深层痛疾”:(一)名著阅读越来越功利化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累整本  相似文献   

2.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名著仍存在照“本”宣科、泛泛而读、以观代读等误区。站在学生立场,引着学生导向名著的提要处、矛盾转折处、质疑处、活用处,有助于解决导读名著应该引导学生读何处的问题,对于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悄然兴起,对于整本书导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与叶圣陶提出的读整本书理念相映成趣。笔者认为关于初中名著整本书导读也要"有法可依",不能"放羊式"导读,否则导读就成为空中楼阁。也不能都是概略式导读,否则导读就会成为了解故事大意,失去名著阅读的意义,不能真正走进名著。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将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明确纳入"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语文教材中精心设计了"名著导读"内容。肖培东老师执教《<艾青诗选>名著导读》,巧妙利用教材资源,从"名评引路""方法导航""专题示范""选文聚焦"四个方面切入教学,为大家做了有益的探索与指引。  相似文献   

5.
初中的语文教学阅读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里所谓的整本书阅读,主要针对部编教材里必读名著和自主阅读名著。部编教材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由原来的每学期两本扩大到每学期六本,增加了阅读整本书的数量,加大了阅读的难度,使得一线语文教师为之烦恼。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导读激趣、多维活动促读两个方面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儒林外史》人物众多,故事繁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所取舍,分阶段找准切入点,步步推进深入阅读:第一阶段,导读激发兴趣,让学生“要读”;第二阶段,设计任务单,让学生“深读”;第三阶段,专题探讨,让学生“会读”.导读课前,笔者制作了阅读学情调查表,摸清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紧扣“讽刺小说的阅读”这一点,利用教材中的“导读”信息,整合有效资源,以六张邮票为切入口组织导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指导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璐 《教师》2019,(9):64-6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关于“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但是不少一线教师面对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仍疑惑重重。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探索导读课教学的可能性,文章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为例,探讨兴趣引路、方法指导、形象感知三种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构建核心,其表现为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的有机结合,摒弃自读课文与名著导读不被重视的旧教材编写方式,这样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统一地纳入新教材教学体制内,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对于名著导读的教学而言,学生应知晓多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多重视学生如何读、怎样读,以引领学生能在名著中体味人生百态,欣赏文字语句的优美与风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学生真实、深入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提问,带着问题读名著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按照学生阅读的三个阶段,阐述了问题式导读策略:读前提问,调动阅读内驱力;读中提问,强化深度阅读;读后提问,提升个体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0.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教材名著导读内容的基础上,从为学生阅读规划方向、指明范围、设置问题、点拨方法、评估成果五个方面,呈现以"导"促读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乐读、善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编入,正是提倡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名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的不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一直停留在"假阅读"层面,进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具体探究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专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真正地阅读。  相似文献   

12.
杨方明 《成才之路》2021,(13):36-37
学校要注重实施师生“海量阅读”计划,建设书香校园,建立“屏读时代”名著导读网络教学模式与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屏读时代”名著导读教学新的教学方式,明确“屏读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找到有效的导读途径,在全校推进“屏读时代”名著导读课的开展,让学生在各种言语实践活动中深入感知名著、理解名著。  相似文献   

13.
李劲 《湖北教育》2023,(2):56-57
<正>荆州市沙市区教科院以行动研究为重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出“一书三段四课”名著阅读教学课程化模式。“一书”指名著阅读教学着眼于整本书阅读;“三段”指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四课”依次为激趣导读课、助读推进课、研读探究课、交流分享课。  相似文献   

14.
名著导读中存在着一些现象:老师以开列书目和讲名著内容代替“导”,或导而不评,学生以做练习题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代替“读”,或读而不化,这都导致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运用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全面地﹒辩证地、系统地构建名著导读的综合体系,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得到重视,新的部编语文教材倡导建立"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明确要求让语文课回到读书,让孩子多读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的地位在制度设计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都日益得到凸显,中高考也开始加大对阅读量和名著阅读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名著阅读是语文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三类名著阅读课课型,即导读课、活动课、分享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文章以《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为例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名著阅读虽然处于课外阅读这个“第三位”且只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但其体量之大、内容之繁、教学之难,恐怕要占据教材“第一位”。基于这些困难,当下的名著教学尤其是新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教师往往只顾就名著教名著,而无法将其与教材整合起来宏观对待。因此,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教材建设和使用,便成为当下一个亟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2017年秋季起,全国所有地区初中起始年级都使用了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的明显变化,就是增设了“名著导读”,每册有必读名著2部,选读名著4部。同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首位。“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学生读整本书,而整本书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导读”。“激趣—推进—展示”是合理、高效的导读思路,三步融通,步步深入,而读中推进尤其需要策略的支持,形成行之有效的读中推进课。文章以《水浒传》导读为例,围绕读中推进课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建构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课外阅读的重点的整本书阅读。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目的是将课内、课外阅读进行勾连,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导读推荐、及时跟进、交流总结等策略,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整本书的深刻内涵,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