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三坊七巷保存了大量的古典园林,其中以明清私家古典园林最具有代表性。明清时期,随着许多文人墨客相继在福州出现,福州私家园林逐渐兴盛。三坊七巷明清私家古典园林作为明清私家古典园林的典范,它融合了传统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伦理秩序的特点与西方文化实用性的特点,在造园理念、造园选址和造园意境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影响了世界各地园林艺术的发展。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论文通过对古典园林景观建筑布局的研究,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形式、造园手法,为现代造园与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影响颇为深远,对世界园林史与建筑史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受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深深影响的日本古典园林,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优势,又结合了地域,气候,人文思想等特点,改进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可当今的中国园林艺术似乎忽略了一些自身的特色,缺少发展创新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园林艺术。师他人之长以自强,中日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各自的特点及长处,通过对两者在造园手法上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对我国未来园林艺术的发展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化方向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划的基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运用旅游美学的基本原理及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造园历史、造园要素、园林布局方式、造景手法、园林意境及园林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说到吴地古典园林的兴盛,人们往往会提到诸如:安定的社会环境、富庶的市镇经济、充沛的水石资源和秀美的自然山水。此说不无道理。但是,园林修筑的重要动力,取决于造园的人,取决于造园人对园林的依赖和需求,取决于他们对园林的嗜好和偏爱,进一步说,取决于吴地的地域风情,这自然就涉及吴地的民风民俗、衣食住行、起居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结论是:地域风情是吴地古典园林兴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发展.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思维,也无规则,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两者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131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的简要总结和反思,从造园的设计规划角度提出了如何真正发扬"古为今用"扬弃思想的某些认识观点和技术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现存两座大型的北方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从园林性质、自然环境、整体布局及造园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儒道两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潜移默化的至深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也就成为充分地表达这些哲学观念的载体,即成为一种儒道互补思想观照下的艺术形式。在计成造园著作《园冶》中,渗透和蕴含着强烈的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同时也包含着计成以及当时居于主流的士大夫造园主人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文化景观教学中,关于中、英园林渊源及各种造园要素比较,主要关注的内容侧重在造园理念、手法、景观风格、构景要素等方面基于文化差异的分析。通过教学和实践结合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基于各自文化背景还有三方面明显的差异应在教学中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文字的景观要素地位、园林的名称及理解、园林建造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因能改善环境、又令人赏心悦目而成为园林要素之一,同时,植物还是表达造园者思想和意志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多元的精神内涵,并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植物的象征意义能创造园林意境,提升园林艺术的感染力.以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因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归纳了植物的象征手法在颐和园中的总体运用,揭示了颐和园中植物配植的文化内涵.结果表明,造园者通过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寄托美好愿望.这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示,即通过运用古典园林艺术精髓,以期形成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景观.  相似文献   

13.
苏州古典园林是生长于中国农耕文化土壤中的一朵奇葩,其造园理念和由此而营造的园林景观诠释着自然经济环境中耕读自怡的内向风格和归田园居式的理想憧憬。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农耕文化景观对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以及造园匠人,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设计与营造了具有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而这种核心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今人对园林这一高雅艺术的创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中"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对造园手法的影响,归纳整理传统的造园手段,并为今后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低碳景观成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热门话题,而中国古典园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针对低碳景观这一热点话题,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生态相合"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在实际的低碳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沈园作为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园林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最为突出的是其"诗文造园"的特殊审美内涵:意境美、人文美和爱情美。通过对沈园审美追求和审美意蕴的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概括其审美特色,并以此了解江南古典园林是以意境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从而形成自然、统一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廊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则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文基于对拙政园等三座苏州园林的详细调研,对苏州园林中的廊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尺度、节点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园林中廊的形态,分析了廊在园林空间的整体组织上所发挥的分隔、引导、展现和衬托等重要作用及相应的处理手法实例,提示在当代园林设计中进行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集中在园林中。中国园林也可以视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包括美学精神的感性显现。中国园林的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儒道兼得,取格“清雅”。儒家思想有两个基本点:家庭文化本位和人生价值本位。中国的园林总是营造出浓浓的家庭意味,但是儒家的等级思想以及由礼仪体现出来的法度井然,也从园林中处处见出。为了励志,园林的风物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怀。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理念是“法自然”,从本质上看,园林是退隐的精神寄托物。这些充分体现出道家的思想。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园林,其文化精神是儒道兼得,而重在“道”意。园林宜雅,雅而脱俗;园林宜清,清而出尘。“清雅”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品格。第二,气韵生动,重在“韵味”。中国园林的美学品味尚“韵”,也就是尚“含蓄”。中国古典美学关于“隐秀”的理论在园林中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众美荟萃,趋于乐境。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综合的美。它有自然的美、人工的美。人工的美中,最为突出是艺术美。中国园林造园的最高理念是音乐的。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是类于音乐却又超越音乐的境界。第四,天人合一,人间仙境。中国园林最高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在物质上是现实的,在精神上却是理想的。它是人间的仙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品.修复其园林景观,必须仔细品味造园者之设计的匠心,体会其造物之神韵,做到修旧如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不同园林的不同精神风貌,达到修复与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会了绘画、书法、建筑等多门艺术成就,与文学更是密不可分。清代钱咏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这说明了造园与文学创作的相通之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口l。其中,中国古典园林更是把园林与文学这种盘根错节的特殊关系发挥至了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