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字起初作为动词产生,后来演变为介词,而"从"字的介词用法,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尝试对介词"从"用法的历史演变做些浅显的探讨,主要对比"从"的上古、中古汉语用法和近代汉语用法。本文参考语料,上古、中古汉语是各时期文献,近代汉语以《红楼梦》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祖堂集》中的复音介词,集中反映了晚唐五代复音介词的整体面貌特征。与上古、中古相比,《祖堂集》复音介词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且在构成方式与分布位置上也有其特点。由此可见,至晚唐五代时期,复音介词发展已比较成熟,为现代汉语复音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汉语属于典型分析性语言,句子中各种句法成分缺乏必要的格形态标记,介词就成为标记句子中部分句法语义成分必要的外在形态。不同类型的语言,介词与它所介引间接题元的句法位置不尽相同。皖北中原官话介词和普通话介词一样都是在古代汉语介词、近代汉语介词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在介词系统上同大于异,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为了更全面认识皖北中原官话介词系统,探讨其类型学蕴含,需要追根溯源,了解汉语介词演变的历时轨迹,从历时共时角度进行比较,才能把汉语方言介词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汉语介词研究成果丰硕,视角多样。国内汉语介词经历了训诂学、传统语法理论和现代语法理论三种视野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大量成果;国外汉语介词研究多为语法化的个案或类型学研究。目前,汉语介词研究的系统性成果不多,介词系统及其演变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将"其用法可分为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介词、助词六类,其中: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保留了上古中古汉语的一些用法特点,是承接发展的,而介词"将"和助词"将"却有了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时间介词是汉语介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通过对时间介词的细分,将《大唐新语》中的时间介词归纳为"起始点、正当、终到点、时点、临近点、时机和经过"这7类。从语法位置、语法意义以及使用频率这3个角度对这7类时间介词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勾勒出《大唐新语》所处的近代汉语时期时间介词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存在很多框式介词,《春秋左传》中也出现了"自……至/及……"框式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或终点,或是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结合《春秋左传》中"自……至/及……"的使用情况,考察上古时期其他文献典籍中"自……至/及……"的语料,进一步了解该框式介词在该时期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在上古汉语中,"所以"是一个介词结构,是由代词"所"加介词"以"组成,再与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来说明动词行为产生的原因.但其在后来虚化成一个因果连词.据此本文在语言历时比较的基础上对"所以"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黄敬轩 《双语学习》2007,(5M):68-70
“就”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用法非常灵活,包括介词,副词,和连词用法,前人对“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副词用法上,对介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就”从动词向介词演变的轨迹,揭示汉语介词“就”从古汉语动词,向近代汉语介词“就”演变,又向现代汉语介词“就”演变的一个历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所谓上古汉语中的固定结构“有以”“无以”句式的析解,证明其中“有”“无”仍为动词,表存在、不存在,“以”的意义实在,与它的介词用法对应整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著为基础,分析总结20余年来,有关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汉语介词的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比了留学生真实口语和本族语者口语中汉语介词的使用状况,发现除“把”以外留学生口语中使用的高频介词与本族语者比较一致,但介词种类总数不及本族语者丰富。另外,留学生口语中介词的后接成分以单纯成分为主。文章以言语生成理论中的“利己性”假说为基础,具体分析了频率、组块效应以及编码复杂度对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著为基础,分析总结20余年来,有关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汉语介词的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时间、处所、方位介词是汉语介词类中的重要类别,从这3个角度对《东京梦华录》中的介词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考察《东京梦华录》中这3类介词,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勾勒出《东京梦华录》中时间、处所、方位介词的概貌,总结出《东京梦华录》中这3类介词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琉球写本《人中画》的与事介词替可表达与事范畴的受益、相与和指涉三种关系,这与当时的北京官话不同,而与今天的吴、闽、粤、客等典型的南方方言与事介词的功能分布相平行。典型南方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使用一个介词通表与事范畴三种关系的用法,北京话、西北方言和普通话却不存在这种现象,而用不同的介词来表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英语介词内在的语义,总结、归纳了英语介词翻译成汉语时的一些转换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面向汉蒙机器翻译的汉语介词短语(pp)的蒙古语转换规则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我们在借鉴汉语语法关于介词(p)及介词短语(pp)的研究成果和传统蒙古语翻译关于汉语介词的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语料,从汉蒙机器翻译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由最典型的几个介词构成的汉语pp的蒙古语转换规则进行形式化描述的同时,探讨了有关pp转换方面的语法和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汉语介词可以作为不同类型主题的标志,包括作为语域式主题、论元共指式主题以及论元式主题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介词激活其附着言语成分主题性的四种情况,然后讨论介词主题标志功能的语用、语义以及句法动因。本文认为介词作为汉语中最有争议的虚词类别,在不同语体中的功能表现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介词是语法词 ,通过它可以探究一种方言的语法特征。跟北京话介词相比 ,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介词数量少 ,功能多 ,有些用法比较特殊。不少介词还保存着近代汉语的特点 ,个别介词与藏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