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志芳 《文教资料》2010,(22):94-96
自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之日起,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认识经历了"猎奇"、"求知"和"认同"三个阶段。这一递进过程与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正是社会实际的改变为西洋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文化与社会环境。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本体建设和"社会服务"活动中,有大量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其起始时间之早、活动内容之多、遍及地域之广、产生影响之大,在西方音乐文化传播历史上地位独特。虽然青年会所从事的音乐文化传播不是青年会活动的主要工作目的,但其在中国南方各地的传播所产生的音乐普及效应,与当时当地学校音乐教育形成了呼应与补充,不仅是十分有益的社会音乐扫盲活动,其各种音乐活动形式也丰富了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内容,带动了音乐文化活动在南方各地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王奇 《成才之路》2010,(36):5-5
"‘新潮音乐’,这是一个难于作出科学界定的、所指对象相当广泛、比较混合、没有确切内涵与外延的音乐术语。"按时代划分,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都被称之为传统音乐。而80年代后,在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的重大变革环境下,中国的一批作曲家在时代的呼唤中,采用现代作曲技法和表现方式,创作出新风格、新体栽的音乐作品,被称之为新潮音乐。  相似文献   

4.
郝梦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6):104-107
《十二首美洲前奏曲》属于希纳斯特拉"客观民族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作曲家选取了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中体现拉丁美洲音乐构成的印第安元素、欧洲伊比利亚元素、非洲黑人元素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音乐体裁形式,高度抽象地概括出这些音乐体裁的主要音乐特点,并将这些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中,形成特有的民族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高中音乐课主要以欣赏课为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提高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欣赏的过程主要通过聆听音乐、品析情感、讲解乐理来进行,学生在欣赏课中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开发各种音乐能力,逐步提高各种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原理是指原本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主要特点即元素性、综合性、创造(即兴)性。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奥尔夫音乐中如何体现创造性这一特点?将以小班秋冬教材中的奥尔夫《好伙伴》为例,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乐器的运用以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四个方面简单地阐述奥尔夫音乐如何体现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音乐审美是人们的一种情绪活动,人们从音乐中体验到具体的情感内容,对情感内容的理解带有主观性。但是,音乐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它的客观性在纵向上体现为历史文化的客观性,因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容、形象都不是听众从音响中直接感知到的,它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8.
钢琴演奏过程中音乐体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音乐体验发挥着三方面的重要作用:音乐体验是演奏者艺术创造的源泉;音乐体验可以使演奏者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体验能够使演奏者在表达过程中再现音乐创作者的立意之美,从而使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得以实现,让音乐作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满足音乐审美者的艺术欣赏需求。  相似文献   

9.
尹莹 《宁夏教育》2012,(6):52-52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分析能力,能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它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乐器为载体,以美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发现、体验与创造,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与音乐作品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不断投身到音乐作品中,将作品的外在审美变为自身的审美感受并产生出具有相对个性的音乐形象和审美体验,这也是欣赏者一个积极创造的过程。音乐艺术不仅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享受,还能直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的创造能力等,以达到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了解音乐、认识音乐、感受音乐、不断地探索音乐的奥秘成为人们一直以  相似文献   

11.
唐代音乐不仅高度发展而且流行及甚广.在一个传播媒介尚且简单、传播手段较为单一的社会,音乐如何流行与推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文章即以此为关注点,对唐代音乐传播的社会环境、传播方式与手段、传播媒介和载体、传播的场合及范围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旨在通过把唐代音乐放至动态中来观察,这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唐代音乐文化与唐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姚岚 《成才之路》2009,(4):58-59
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但是,随着宽带技术、MP3技术、P2P技术、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这种科学技术,必将给音乐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华章》2007,(6):148-148
大学就是一个社会,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并在交流传播信息中成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音乐传播就是指音乐信息流通的过程,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大众音乐传播新技术的出现,在当代音乐作品的市场有了很的发展,大学生接受的音乐信息也极大地增加,同时这些当代音乐作品对其音乐鉴赏力的影响也极大地增加了.  相似文献   

14.
冯立军 《考试周刊》2013,(14):180-180
<正>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音乐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今通俗歌曲、说唱乐、摇滚乐等风格音乐的冲击下,许多经典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  相似文献   

15.
一、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一种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信息,它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的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来实现其自身价值,以真挚、生动的感情去拨动人的心弦。音乐也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小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通过创作者的情感、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6.
音乐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以音乐构成的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和审美的教育。因此,必须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如果要想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就必须对音乐作品所涉及的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在无形中开阔了受教者的视野,扩大了其知识面。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社会的精神产品,它的历史历来被当作某种社会现象来看待,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凝聚。社会是文化的驻地和载体,在这个载体中,“真”、“善”、“美”谨慎而有效地守护着自己的文化领地。音乐与各层次间跨文化的对话、冲突、整合形成了整体文化发展的动力,音乐作为文化系统中艺术层次的子层,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脱社会,充当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上帝。历史的变迁常使音乐无可奈何地变化自身。因此,讨论音乐,应从历史的层面上,在一定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和历史的条件下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对音乐教育作文化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音乐表演在艺术创造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所涉及到的因素有心理方面的,也有生理方面的,在音乐表演中这两方面的因素都表现得非常活跃,音乐演奏者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在心理上要对音乐作品本身进行深入的理解,经过技术训练后,才能通过表演体现出来。研究音乐表演的心理问题,也是对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心理、生理上的一些活动和状态的研究,对研究音乐表演艺术的内在规律的探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基督教音乐是随着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传播开来的。基督教传教±的宗教及音乐传播活动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西方音乐知识的普及,以及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在音乐作品中,采用的节奏方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和形象。在演奏或者演唱的过程中,把握好了节奏,就有利于准确表现出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而如果节奏没有把握好,就会破坏作品的原有风格和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节奏,进而更好地体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