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于是就产生了交互电视这样的传播媒体,从而改变了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信息单向传播的缺陷。本文介绍了网络教育的应用现状、交互电视的概念,并就交互电视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视频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消费结构和网络行为日趋多元化。教育视频作为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如何在视频大军中生存和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本文从视觉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网络教育视频的发展与传播现状,提出了优化网络教育视频传播效果的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初探(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教育是指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传播工具和途径进行的教育。现代信息网络包括电话网、广播网、报刊网、计算机交互网等。本文讨论的网络教育主要是基于计算机交互网的未来教育发展问题。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教育的开展,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交互日渐为人们所关注。网络教育中师生情感交互缺失,主要表现在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严重失衡、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教师的角色与职能被弱化或替代等。在网络教育中,构建师生情感交互平台的策略,一是基于BBS论坛的情感交互策略;二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感交互策略;三是基于协作学习的情感交互策略;四是基于多元评价的情感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视觉化创新是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传播媒介数字化发展推动了意识形态叙事内容生产的范式转化,勾勒了社会大众视觉消费惯习的时代图景,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实践指向提供了现实机遇与必要情境。当前,可视化传播作品视觉消费动力不足,视觉创意落实未形成闭环,视觉呈现形式有待加强,图像解读泛娱乐化,成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此,以顶层设计统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以队伍建设保障红色文化视觉呈现,以微距联动创新红色文化话语建构,以融媒矩阵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成为实现红色文化视觉重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化是视觉性占据主因地位的文化,图像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更加普泛化,视觉理解和解释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为促进视觉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对网络课程的知识表征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方法以及视觉元素的表征规律进行了探索,旨在促进学习者将知识、技能内隐并实现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7.
网络学习社区是与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区别的另一种教育社会和教学时空,从教学社会学的视角来诠释网络社区中学习者行为的社会性及其对网络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式。学习者通过最常见的6组基本行为建构着网络学习社区中的知识与情境,这些基本行为既是社区学习者从个体行为演绎成从众活动和学习懈怠等群体行为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学习者之间竞争与合作交互行为、师生之间控制与服从交互行为的基本途径。上述学习者社会行为是网络中教育主体的社会关系与教学活动的主要呈现方式,设计与把握学习者的这些社会行为是网络教育绩效提升的关键,很值得网络教育管理者重视。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和培训。随着近年来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案例库如何激发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证网络案例教学质量,就成为令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网络教学的案例库具有案例表现形式多样、支持案例学习的灵活性和保证考评的全面公正性等特性。建设网络环境下的工商管理课程案例库,必须对网络案例库的交互内容及实现方式进行设计,包括学习者与网络界面的交互设计,学习者与案例教学内容的交互设计,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设计,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和交互工具的设计,旨在使教师、学习者和案例之间全方位的交互沟通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视觉的形式重构红色文化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视觉重构理论下探寻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策略,需要对视觉重构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进行理论分析,认清视觉重构理论下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受到的掣肘,从深挖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视觉元素、建立完善红色文化多模态交互数字馆、积极打造"三微一端"矩阵传播态势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增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育中促进情感交互的要素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情感交互研究是制约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从网络教育的要素分析和设计出发,应做好基于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和学习资源的情感交互设计,通过各要素的整合和设计,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实现学生在网络教育中认知与情感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图像时代,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发生了地位上的变化。Web2.0时代网络由于其可写性,视觉文化的传播因此变得更加广泛、快捷。青少年作为各种视觉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其视觉素养教育意义非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视觉审美、防止视觉污染、引导青少年进行视觉文化创造、传承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本文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如何提高青少年视觉素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通过网络课程的比较研究不仅能看到网络课程本身的差异,还能反映出网络教育模式、网络教育理念等宏观层面的差异。本文利用资料调查、实地参与、内容分析和计算机脚本分析等方法对中美两门教育类的网络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课程背景、课程学习者、课程平台、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课程实施流程、课程中的交互等方面的对比,讨论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独立活动和交互作用、主讲教师和学生的分离、以活动为中心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代儿童审美教育是"读图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读图时代"是对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丰富的图像和影像制品,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视觉景观,传播了海量信息,也为儿童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视觉环境,拓展了儿童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对象,客观上起到了帮助儿童获得视觉经验的作用。形象、趣味与文化,是图像赋予儿童的主要审美教育价值。向图像学习,向流行的图像学习,是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契机,同时也是危机。当代儿童审美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在传统与流行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增加儿童审美教育模式的弹性。  相似文献   

14.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传播提出挑战,并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文化包括图像、视像和影像,而传播最快、受众面最广的就是通过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作品的电视节目。中国人在被色彩斑斓的视觉信息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热衷于通过各种电视节目去寻找和安放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在春晚、《甄嫘传》等电视节目中,符合大众审美的视觉文化却披着传统和历史的外衣充斥于电视荧幕之上,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5.
吴鸿炜 《中国考试》2005,(11):41-47
从高等教育领域起步的网络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所谓网络教育.是一种依托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创造一个师生可以互相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在远距离环境中推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环节,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从而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教育形式。它的主要载体是计算机网络,最大特点是能够远距离双向交互、学习者主动参与.即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时间和空间内人机、人际的交流互动.达到施教的过程与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向教育领域的渗透,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虚拟性,网络教育也由此呈现出虚拟性的特点,网络教育中的学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包括教师都虚拟于网络之中。因此,网络教育的“教”与“学”明显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与“学”。分析网络教育的“教”与“学”,会加深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网络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育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晧 《教育与职业》2002,(11):58-60
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体和工具的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为当代教育的变革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日益受到教育界和投资者的青睐。另一方面,由于理论和技术的局限,网络教育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混乱现象。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教育的原理和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为它的发展提供借鉴。一、网络教育的心理学特点1、资源集约化从来没有一种传统媒体能像计算机因特网一样,能把巨大网络中所存储的海量信息随时随地地迅捷而廉价地传播到广泛的人群之中。因此,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件、场…  相似文献   

18.
集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具有高度开放、实时交互等特点的网络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春天。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网络的世界,让学生依托网络,自主地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9.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互联网络对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育领域也毫不例外地受到计算机网络的重大影响。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访问全球的信息资源及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为网络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教育正从兴起走向普及,并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通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有优势,互相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尽管计算机网络最初表现为一种技术现象,但这种技术现象本身并不脱离与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整体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关联。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就必然地进入社会、文化的分析批判的范围中。我们研究计算机网络传播活动,应该更要注意于文化、意义和社会话语的诠释,研究计算机网络传播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文化整合的维度和作为传播载体的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应用的关系。因此,围绕计算机网络的社会文化空间的探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开启全面研究网络和网络化的新“界面”,从而真正阐释、理解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意义与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