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频繁发生大学生"弑师案"以及大学生自杀案件,从根源上来看与我国大学道德教育不足的现象紧密相关。依据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德育理论,并在这一视角下对大学德育工作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更新德育理论知识、重构师生和谐关系、提升教师道德水准以及推行学生自我教育理念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可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等理念在中小学得到普遍认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地教育下一代。然而效果怎样呢?当学生弑师案以及自杀、伤害事件频频发生,我们不禁要追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对德育的熏视程度,可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等理念在中小学得到普遍认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地教育下一代.然而效果怎样呢? 当学生弑师案以及自杀、伤害事件频频发生,我们不禁要追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郑文 《教育》2009,(1):5-5
据2008年10月28日《北京晨报》报道:一段时期以来,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夹杂着一丝悲凉,发生在山西和浙江的两起“弑师案”引发社会对于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09,(1):2-2
儿童读物30年,教育大国的基石,“过度责任感”把少年推向不归路,拯救失踪的地理教师,征兵新政折射军队对高素质人才渴求,弑师案真相探寻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智育。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德育的缺失则使部分学生情感淡漠甚至仇视他人,造成校园弑师的惨剧。本案例旨在说明在教会学生写作时更应教会学生做人。用倾听与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公正合理的评价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用诚心和耐心引导学生走向思想的成熟,塑造坚强的人格。同时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成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自从接二连三的弑师事件被曝光以后,有人惊呼:教师,也属高危职业从业者之列。 其实,教师职业的高危性质,还不在于被弑,而在于被“防范”。因为被弑这毕竟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在被弑之外,他们承受的心理重压,才是导致这一职业“高危”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长期累积,已经让现在的中学生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自杀、行凶杀人,甚至弑师灭亲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就全国而言,每年都几十万的人自杀死亡,几百万人自杀未遂。究其原因,也多与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34):6-7
近几年弑师事件屡见不鲜,教师成了一种高危职业,特别是中职教师。贫困地区的中职教育不被大部分人肯定,学校又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发展瓶颈,中职教育管理难度大,教育成效小,中职教师还因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身心健康问题,教师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效。若对此不加以重视任由发展,中职教师必将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的中职教育也难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肖顺凯 《教师》2014,(5):7-8
学生弑师的恶性案件近几年连续发生,震惊教育界。人们不禁要问师生关系怎会这样?怎样防范校园暴力?怎样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从地方政府偏颇政绩观,学校、老师弱化思想道德、生命、法制教育,青春期学生冲动,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扭曲,特别是师德失范、老师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良媒体渲染校园暴力等方面剖析了学生弑师的原因,进而提出政府科学评价学校办学绩效,学校、老师淡化升学成绩,强化学生孝心、爱心、感恩之心教育等措施,以防止校园暴力,构建新型的互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是教育机构,在实践中却常常被等同于教育。学校在发挥正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负作用。一个人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一个正常人,上学之后他却走向被"毁灭"。正常与毁灭之间不论有无直接关系,人的成长与教育都密不可分。一、借案例反观"教育强制"近几年,学生弑母、弑师、厌学自杀等事件频频发生,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认为家人、教师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严格"被学生曲解为对其学习的"强制",对其自由的限制。此类痛心事件的发生,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人们平静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关键词—“弑师”,提起这个词,人们不免要心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山西朔州、浙江丽水到中国政法大学,弑师的人间悲剧在不断上演,这些血的教训让我们警醒。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之后,我们不禁想追问:天下最光荣职业何以变成了危险职业?  相似文献   

13.
范军 《班主任》2014,(7):44-45
为了解决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问题,我决定在家长会上想想办法。家长会前,我对教室进行了特殊的布置。教室两边的墙壁上贴满了A4纸,上面打印的内容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近几年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迫于学业压力弑母、弑师、跳楼、割腕、自残、逃学的新闻、图片,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学生体质状况的权威报告。后墙板报上则抄写了10条有关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身体锻炼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之友》2010,(12):4-11
"教师,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们对人民教师的赞美。但是,在这些赞美的背后,谁又注意到现实生活中教师遭遇的尴尬和无奈呢?201 0年7月3日,郴州市九中政务处主任何海滨老师被指和学生发生"冲突",割腕表明清白,对教师而言夹杂着几多悲凉;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被戮学生刀下,惨案震惊全国;更不用说山西和浙江两起"弑师案"的血迹至今仍未干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一度与"天地君亲"并列,以示尊崇。学生弑师,与弑亲一样,被视为有悖伦常。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学生杀害教师的事件,引起了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以及教育本身的反思。继"保护学生安全"进入师德规范之后,谁来保护教师的安全和尊严,已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不能没有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弑师、家长辱打教师等事件频频发生,许多教师因此被逼疯、被杀害或被迫自杀,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教师因害怕受到伤害而不敢管教学生的情况.有研究者称,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在山西朔州二中、浙江丽水盘溪中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相继发生了三起弑师事件,人们思索这些事件的原因时,往往会将“板子”打在“学校教育”上,甚至还打在“思想品德课”上。某些思想品德教育的确存在着低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教育部官员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相似文献   

18.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教育部官员说“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校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学生欺师"现象,从其攻击性的程度看,主要表现为悖师、辱师、伤师、弑师等四种形式。"学生欺师"是师生关系的异化,其实质是正常师生关系的偏离,是社会人际关系冲突在学校中的反映。"学生欺师"不仅对教师造成直接的身心伤害,同时也会对当事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学生欺师"现象的产生与尊师重道优良传统的弱化,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及不良网络环境对学生的"污染"有关;与教师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及师生沟通技巧的缺乏、中小学生思想简单是非辨别能力及自控力差有关;与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长辈素养与精力缺位、学校管理与评价中的人文情怀缺失有关;与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处置不当也有关联。因此"学生欺师"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政府要重视和承担教师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责任,为师生关系的正常化营造良好环境;学校需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增强管理的柔性与弹性,大力倡导"爱心教育",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同时学校、妇联、社区等机构需强化开展家长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生弑师事件屡有发生,触目惊心,已表现出低龄化、性质严重化、形式显性化、手段残忍化等特点和趋势.为此,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创新评价机制,改进教育方法;关爱"问题学生",重视后续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生本教育,提升共情能力;开展预防研究,维护教师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