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出版业谈的最多的是转企改制,机制体制的转变对出版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是不是出版社变成了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后,就真正是企业了?真正具备了企业生存发展的要素?作为企业,有两个要素是必须具备的:一是对产品的开发能力,二是产品的分销能力(或者叫营销能力).就目前状况来看,图书产品的真正开发者是作者;由于大部分出版社的分销能力有限,出版社的产品卖给谁了,我们只知道一小部分,因此,出版社必须迅速提高产品开发与分销能力以适应转企改制后的市场环境,下面围绕这两个问题谈一点机械工业出版社(简称机工社)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20年来,那些值得行业瞩目的出版社,都在分销上有所突破.总体来说,书业存在以下分销模式. 模式A:直营模式.它并未绕过经销商,而是面向终端直接营销.这是教育社和专业社分销的必然趋势,典型的例子是外研社.如<新编大学英语>的营销,外研社以优秀的编辑、策划组成团队,一年内走遍几百所大学,对教师进行培训.尽管费用巨大,但回报也很可观.  相似文献   

3.
《传媒》2004,(4)
会议通知主题 电子商务为出版业提供活力2004年4月7日至9日 北京全球的电子商务发展证实,图书和电子音像是最适合采用电子商务进行发展和分销的商品之一。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国上网人数和企业上网数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这对我国的任何一家出版社来说,都是利用电子商务和网络分销发展自己的千载难逢的机遇。电子商务已经是各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锐和的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专业出版社主要是指那些涉足医学领域的出版社,而不是其他出版社.如何对这些出版社进行学术评估,是出版管理部门特别关注的问题,对于出版社发展和科研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生产型企业,分销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大多采用大区经理制.笔者所在的出版社就是如此,发行部人员分片负责全国几个区的图书分销业务.  相似文献   

6.
2005年对于全国出版社而言可以说是改革发展关键的一年,一方面图书分销领域将进一步放开,出版社不仅要应付国内出版市场的竞争,还将面对海外出版资源所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出版社改革转制已迫在眉睫.如何在挑战与机遇面前,认清图书市场发展趋势,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积极调整出版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变得尤为重要.作为科技出版社同样也面临着这种形势带来的困惑和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7.
总部设在密歇根州的“通路”独立出版商分销网于2000年7月破产后,由它负责分销业务的小型乃至微型出版社都面临重重困境。一年后,原通路公司的高层成员之一,密雪儿·赫伯特,以及它的出版商之一,Whitmire出版社的迈克尔·达克特,决定成立一家新的分销公司  相似文献   

8.
2003年,我在<出版发行研究>第9期发表<出版社"企业属性"考>一文,考察了我国出版社企业与事业单位属性的变化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和出版总署将出版社定性为出版企业;1983年文化部出版局经批准将出版社定性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我还根据查阅的历史档案在上文中讲了一个情况:1960年文化部党组对直属的人民出版社等七家出版社进行了整顿,并决定将这七家出版社由企业单位改为事业单位,以减轻对出版社的经济压力,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但因财政部以不能企业事业单位两头沾为由坚决反对而未改成.  相似文献   

9.
延琳 《出版参考》2005,(12):17-18,20
缘由:"出版社本身的品牌营造,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品牌培育过程.出版物品牌认知在专家和业内更容易形成,而在一般性读者中,很难培育出品牌忠诚.由于出版活动的专业门槛较高,受老百姓关注程度相对低下,因此,难以与读者建立互动."这是张稷在2003年对出版营销所做的深度分析和理论探讨.2004年,她率领她的部门对此进行了实践验证.一年下来,绩效如何?上述判断有无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赢利是出版社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能赢利的出版社才能谈得上社会服务.出版社发展的成败与赢利模式的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谓赢利模式,就是出版社获得利润、产生效益的方式.那么,出版社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呢?本文将论述出版社处于生命周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再生期)的不同阶段,该如何选择恰当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