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边缘化的方式走向内核式的学习支持,把超越浅层学习、面向深度学习视为信息化教学的诉求和旨趣.该文首先针对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浅层学习问题,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并从学习科学的视角对深度学习的内在机制做出了诠释.进而从学习客体、社会中介及学习者三个方面论述了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的内容,指出要从“脱境”的知识内容呈现转向融入“真实境脉”的问题创设,从支持个体化学习转向社群学习所需的社会中介,以及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认知与身份认同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思维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境脉式跨学科学习综合了2022年版课标倡导的问题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优点,尤其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具有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特质。本文试图依托境脉主义世界观,探索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学重要概念为单元主题,以教学导航的样式设计“总-分-总”式单元“学习图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部分剖析—整体反思”的思维方式,自我计划单元学习内容与过程,转变碎片化和浅表化学习的现状。研究认为:“总-分-总”式单元“学习图谱”开展过程中,单元“境脉”应具有贯穿性和问题导向性,单元核心问题应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设计,单元任务要指向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活动要围绕任务的解决来设计,单元评价要关注过程意识。  相似文献   

4.
项目式学习一直以来都根植于课堂中,致力于课程结构的变迁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形态下,提高学生素养是未来教学转型的关键,学习素养下的项目式学习强调概念理解的深度性、认知能力的高阶性、问题解决的创造性、学习境脉的真实性、互动关系的建构性以及学习成果的内化性,根据学习素养对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诉求从而对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知识、高阶认知、驱动性问题、学习情境、学习互动、学习成果进行维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境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即为个体学习境脉所构成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信息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境脉学习理论重视认知的具身性、情境化和螺旋式,可为生物学教学凸显“有人、有情、有义”的原初教学意义提供良好支持。基于境脉学习的教学设计致力于知识境脉、认知境脉和教学境脉的研究,但是不再满足于知识的逻辑性、认知的发展性和教学的系统性,而是追求有效教学境脉下协调发展具身认知、理性逻辑的有序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6.
微专题复习是单元复习或章节复习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振动与波的图象问题”微专题教学为例,提出了:真题回顾、明确高考方向;深度对比、理解知识本质;情境创设、增强切身体验;规律迁移、进行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引导深度反思等五个微专题教学策略,尝试在高三微专题教学中践行深度学习理念,提高物理问...  相似文献   

7.
重视学科一般性概念原理掌握的“本手”甚至“模板化”教学的“俗手”,仍是当前高中区域认知教学的主要方法。分析2022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认为“因应境脉增加区域认知的深度、运用证据思维增强逻辑推理能力、架桥类比助力区域认知问题解决,以及借助思维技能将认知过程可视化”,可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将“本手”变“妙手”的区域认知深度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8.
“双减”背景下基于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把握师生双主体地位,以主题为中轴,基于核心教学主题开展高效高质的课堂教学,其在纵向时序上的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内容主题化、核心主题境脉化、生活境脉问题化、问题解决实验化、知识运演结构化与能力素养高阶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段式训练法中的问题清单法设计实验,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内涵式发展。通过3个阶段“基础培训—申报/主持课题—结题”,围绕3个问题“做什么”“如何做”“结果怎样”展开。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自主拟订方案、自主开展实验。研究了碳量子点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和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分析了不同形貌二氧化钛材料的量子点敏化效果差异。该训练逐步培养了学生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清单法,培养了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顺眉 《考试周刊》2024,(10):126-131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核心素质,而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则能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因此,如何利用好情景教学这种方式,使其发挥出最大作用就成为当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着重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对初中地理的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出现在课堂上,境脉式课堂是现阶段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境脉式课堂,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境脉式课堂是指教师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教学目标为主要方向,然后把化学课堂与学生学习构建联系。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境脉”视角下初中化学课堂的具体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探索单元与课时境脉架构的路径,形成了"递进式"任务解决型、"并联式"问题分析型和"支架式"问题探究型三种境脉架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创设“糖尿病患者的问诊过程”为学习境脉,以“递进式”任务解决为主要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四级水平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课题开题论证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走向深入的关键一环。当前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存在专家准备缺乏深度、对话交流缺乏深度、学习思考缺乏深度的问题。以全员深度学习式课题开题论证新型模式解决中小学教师开题论证中的真实问题。该模式聚焦全员深度学习式开题论证“破什么”“是什么”“有何特征”等根本性问题,揭示其核心要义;从重构开题模式、引领全员成长、赋能品质提升等不同维度探讨其多元价值;从专家“开放多元”组建、资料“独立思考”准备、会务“温暖细致”安排、流程“逻辑架构”设计、主持“恪守规范”伦理、会后强化“重构反思”多个方面梳理其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与抛锚式教学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与抛锚式教学都重视“功能性情境”的创设,都重视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合作学习,都重视形成性评价,都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习者,都重视探索问题的多种解答,都重视对问题的发展和迁移能力,但在不同的层面上各有侧重.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抛锚式教学更适合在课题学习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学习设计作为学习范式落地的抓手,成为范式转型之际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研究话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学习设计的本质是关注认识发生和学习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当前学习设计对学习关注不足;其次,以“五维学习设计”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学习设计的结构关系;最后,以“发生认识论”为学理基础,以小学阶段为例阐释了1~3年级和4~6年级两学段学习设计的层次:“物”经历“具体形象型”学习空间到“形象—抽象型”学习空间的变化,“人”经历主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变化,“事”经历序列化学习场景到关联化学习场景的变化,“境”经历原生之境到派生之境的变化,“脉”经历具体知识到知识专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行动研究从教师的深度教研、小课题研究和深度阅读三条实践路径总结促进教师深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并逐步总结形成“确定专题、自主研修、专家引领、教学改进、交流分享、固化成果”六步法推进深度教研;形成“选题立项、开题指导、行动研究、交流分享、总结展示”五步法推进小课题研究;形成“推荐·自读、共读·分享、实践·提升”三步法推进深度阅读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究其本质,学生都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学科知识.要真正解决问题,学生需要经历“分析”与“综合”等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与技能.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教师应掌握问题解决的特征,了解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其对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制约,分析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揭示其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和技能,运用提示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深度学习的三个视点——主体性、对话性、协同性,正是应试教育课堂的缺陷所在.深度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着力于从“基于教科书水准”上升到“超越教科书水准”,而“对话指导”与“反思指导”则是支撑深度学习的两根支柱.深度学习是课堂转型的标识.革新的教师面临的课题是,汲取学习科学的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择“数列”专题结合课程标准、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和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首先提出了数学深度学习的定义,然后应用SOLO分类理论描述学生“数列”学习的结果分类,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深度,最后给出三点教学建议:借助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逐步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单元教学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凸显数学本质;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