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2.
一读:整体感知,知晓"窃读"之意。一读《窃读记》,我发现课文题目很特别,引人深思:"窃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很快深入文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店,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惧怕着作者的"惧怕"。原来,"窃读"是作者童年读书的一种特殊方式:她常常光顾书店而从不购买书籍,趁老板不注意美美地享受读书之乐。二读:沉入词句,感受"窃  相似文献   

3.
品读严子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李国斌 《教育》2013,(22):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也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一、读要有层次性学习每一篇课文,首先要  相似文献   

6.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7.
一、落实学生为主体,使"读"到位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才能得到"读"的机会,使学生能实实在在的读,而不是走走过场。课前预习要有时间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把握课文层次要有时间读,分析课文思想内容要有时间读。保证了"读"的时间,学生才能用心地去通读全文。才  相似文献   

8.
正"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多读才能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多读才能表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才能在写作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而这些,都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9.
李瑛 《教师》2010,(28)
一、"四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吟读"、"译读"、"说读"、"背读". 第一步,"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学生自己的体会读.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读"是重点。只有"读",我们才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只有"读"我们才能了解更多的事物;只有"读"才能让我们体会真实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读"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谈一谈"读——悟——读"的三步读书法。第一步"读"每当我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贯的主张。让学生爱上读书,读得轻松,读得入味,"方法"之中有学问。毕竟读一本书不同于读一篇文章,"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读整本书"使学生的阅读心理更加专一,"读整本书"可以培养各种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2、品味本文层次美、意境美,学习写景的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思路:本节课以"读"贯穿整节课,采用"一线串珠"式的教学方法,我设计了"一读课文通文意,二读课文理层次,三读课文品意境,四读课文悟情怀,五读课文诵经典"这五个环节,层序递进,预期在"三读课文品  相似文献   

13.
张美 《小学生》2012,(9):75-7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很低,对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何使学生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更是一件要教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什么?让学生读通课文。在对一个班级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了解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朗读课文。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读通课文"。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读通课文呢?一、明确目标"读通"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个训练目标,教师要了然于胸。"读通"只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标点符号和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读  相似文献   

15.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首先应强调读,下面主要就一堂语文课中如何运用范读、听读,感读,美读,展读这五种方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7.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的《三峡》)一句中"裳"字究竟应该读什么,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读"shang",有人认为应该读"cháng"。那么,究竟应该读什么呢?百度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读"cháng"时意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现代汉语词典》里"裳"字有两个读音,读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教学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教材按照双线结构编排课文,每一单元的编排都包含了大致相同的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训练点,因此每一单元的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都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占鳌头,以读攻读,以读代讲,以读引思,以读导说,以读促写,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课堂定会更加"声"动起来。本文对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11):95-96
点读笔是新一代智能阅读和学习工具,它依靠其即点即读,听读结合的特点,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英语教学,贵在一"点"。它"点"开兴趣之花,"点"出美音一片,"点"醒沉睡的耳朵,"点"燃课堂效率,"点"亮学困生的希望,"点"明思维理解。本文将针对点读笔实验教学的实践成果,阐述点读笔在教学中所产生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