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拉近了广告与人们的距离,甚至成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广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商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广告中包涵的一种文化意蕴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影响。本文基于文化角度,解读广告的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哲理、道德、民族精神、文化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文意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总体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意蕴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试图构建我国当代高校图书馆人文意蕴的基本表现形态,在寻求其变革的现实动因的基础上,依托基本的价值基点,提出重构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桥梁建筑艺术的剖析,首先提出了桥梁建筑艺术的美学原则。然后分析了桥梁建筑艺术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最后介绍了桥梁建筑的造型要素,从而揭示了桥梁建筑艺术意蕴丰富的内涵。这对桥梁建筑艺术和桥梁建筑史的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离不开主体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对艺术的审美接受是再创艺术生命力的基本条件。任何艺术作品只有经过审美接受者全身心的情感投入以及多种心理现象的高度整合与频繁互动,蕴藏其中的内在生气、意蕴、灵魂和精神才会大量的呈现;审美价值才能最终体现;主体的心灵收获也会得到有效的积聚和丰富。  相似文献   

5.
赵瑾 《科教文汇》2009,(29):256-257
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中,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自己的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造园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与风貌。其通过对自然美的集中与概括、意境美的创造与追求和人格美的寓意与象征,表现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充分体现了人与艺术的和谐。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使我国传统美学得到丰富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词作独具风格,美学意蕴极为丰富。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少妇时期、寡居时期三大代表性时期的词作特点,并从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三大方面对其词作中的美学意蕴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科学素养、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对科普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普的创作和传播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创新发展.长期以来,因受文理分科、重理轻文思潮的影响,我国的科普创作缺乏人文艺术的滋养,科普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欠缺,导致传播度有限.将科普和艺术汇通融合,通过艺术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且兼具艺术性、娱乐性、趣味性的科普艺术作品,使大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获得科学思想的熏陶和科学常识的受用.科普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顺应了新时代的潮流,于繁荣科普创作、创新科普模式、拓展科普渠道、壮大科普队伍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图书馆学研究中文化意蕴缺失的成因,认为宜通过提高研究者的整体水平,关注学术规范化建设,优化科研导向功能等举措,增强学术研究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袁盛财 《科教文汇》2011,(17):72-72
论文探讨了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美学意蕴,认为其美学意蕴表现为从悲哀中体现出壮美"物哀"之美以及浓厚的虚无意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技性科学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涵义。当前国际STS学界对其理解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技性科学宏观层面的涵义指科学、技术、社会、文化与自然等之间的相互缠绕与冲撞,构成异质聚合体的网络。它具有"去中心化"、生态学意蕴与实践性等特征。这种涵义与特征隐含着深刻的创新意蕴,对理解和思考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的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设计艺术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从事设计专业的人都必须面临并弄清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分别就设计艺术的定义、本质、基本特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对现有的设计艺术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过后,笔者从民族和时代两个基本点出发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潘溯源 《科技风》2015,(3):251+258
虚拟现实艺术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互动、数字技术作用于受众的感官,从而使其沉浸在数字化虚拟环境中产生亲临对应真实或想象环境感觉的一种数字艺术形式。虚拟现实艺术中视觉和听觉是受众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为了使虚拟现实作品拥有更好的听觉效果,结合设计学的声音景观设计方式,从正设计、负设计和零设计的角度,对虚拟现实艺术作品的声景设计和回放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军 《科教文汇》2008,(2):180-180
设计艺术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从事设计专业的人都必须面临并弄清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分别就设计艺术的定义、本质、基本特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对现有的设计艺术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过后,笔者从民族和时代两个基本点出发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参与自然、以大地为艺术作品载体的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特别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现代景观设计师对大地艺术的借鉴主要体现在直接运用自然材料等艺术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就是使艺术作品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的那种东西,即艺术本身。他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讨,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诠释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也不是画家的主观表现,而是真理的自行显现。艺术的本性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只有艺术作品才能让真理自行显现,艺术作品敞开了一个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吴鸣  吴睿 《百科知识》2023,(6):42-43
<正>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宣传,城市公共空间对优质公共艺术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制造材料,没有材料,艺术创作就不能出现在城市中。一、公共艺术材料的分类及其经典设计案例分析(一)玻璃众所周知,密斯·凡·德·罗对于现代建筑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终其一生都在“结构”与“玻璃”中探索,其设计思想“少即是多”的理念也一直被后人推崇。密斯作品采用的材料大多以玻璃为主,他设计摩天大楼的外墙,以玻璃材质为主,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政治博客在当下我国权力监督中的价值意蕴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在:政治博客可以集多种权力监督形式于一体,形成权力监督合力;政治博客为体制内权力监督主体和体制外权力监督主体在虚拟网络空间实现互补提供了可能;政治博客可促进网络草根民主与权力监督发挥互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先灵 《科教文汇》2007,(11Z):188-188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