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华网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芳 《传媒》2008,(4):14-16
信息时代,网络与舆论一拍即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网络成为网民表达思想言论的意见平台。但由于网络舆论主体的泛化和分散,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和复杂,网络舆论形成的迅速都使网络舆论控制变得难以操作。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是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作为党中央直接部署、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上的网民情绪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本文从网民情绪和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阐述网民情绪的形成机制,浅析网民情绪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民情绪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别是增加网络舆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提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速网络舆论的生成和衰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诸多网络论坛,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种民间的真实的口头舆论,而成为许多网民即时发布信息、反应个性、发泄情绪、反映情况、揭露问题的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网民的一次次“胜利”,促使更多的人们把言论诉诸于网络论坛,网上舆论成为最难管理的口头舆论场,因此有的地方不敢办论坛,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一只重要的中坚力量,伴随而生的网络舆论正在成为引导主流舆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网络公共事件看网络舆论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的网络舆论发生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公共性事件成为网民关注的主角,在这些事件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多元的意见领袖和理性的意见表达.在网民的意见交流中,理性的声音成为主导力量,网民们表达意见的方式也更加理性化.同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舆论互动又为网络舆论的公正性和理性提供了保障.总体看来,2007年的网络舆论强大的影响力显示了民意的胜利,从这场胜利中,人们看到网络舆论正朝着一个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发展十分迅猛,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站就达到了287万个、网民3.1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舆论传播也产生了根本改变,舆论与网络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网络舆论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强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亦是一把“双刃剑”,不容小觑.网络所具有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匿名性、交互性、快捷性、内容的丰富性等等成为当今网民发布共享信息的重要媒介.笔者探讨网络舆论在“青岛植树”风波中对政府公共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羿克 《今传媒》2013,(11):29-29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舆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网民组织化程度高,虚拟社区逐渐丰富化、多样化,微群、各类论坛、贴吧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焦点很可能就是当今民众热点的话题,网络意见气候终会形成新一轮的舆论。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舆论影响到了现实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虚拟性、从众性、组织性与扩散性的特点,鉴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网民有些言论缺乏理性,  相似文献   

10.
彭榕 《编辑之友》2016,(9):65-68
网络舆论始于典型性的网络议题,普通网民在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用“小力量”汇聚了“大能量”;在典型网络议题产生、网络舆论发展、网络舆论诱发网民现实行为等不同阶段,网民的同群效应起重要作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隐蔽性及网络社交媒体的“熟人传播”特征,是网民同群效应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刘霁 《新闻世界》2014,(11):150-151
网络舆论,归根结底是网民的一种情绪上的理性表达或是非理性宣泄。从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视野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可谓是对其本源式的探索。《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作为学术著作,曹茹教授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的视角系统研究了网民心理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引导网络舆论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林上军  袁园 《今传媒》2009,(11):59-61
近几年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诸多网络论坛,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种民间的真实的舆论,而成为许多网民即时发布信息、发泄情绪、反映情况、揭露问题的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网民的积极参与,促使更多的把言论诉诸于网络论坛,网上舆论成为最难管理的口头舆论场,因此有的地方不敢办论坛,网络舆论也被许多人称为"容易脱缰的野马",当然也正是论坛的许多热帖导致的一系列事件,提高了网络媒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和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的发达,在自上而下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格局中,引入了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成为现行公共管理机制的一种补充。进入2009年,微博客成为最新锐的舆论载体,但新闻跟帖的功能有所弱化。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继续虎虎生威,政府网络发言人进入网络社区,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也在继续拓宽。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闻传播通过形成强有力的网络舆论力量,对新闻真实性起着越来越显著的双面放大效应。一方面,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打假,使网络舆论成为维护新闻真实的重要新兴力量;另一方面,网民滥用网络舆论的传播力量,也致使假新闻、失实报道、谣言频繁出现,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事件本身的发展和解决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着重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网民在舆论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继而探究网络舆论对事件和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杨尔希 《新闻世界》2012,(5):103-104
从近年网络舆论的发展来看,网络上的言论表达多了自由,少了理性。网民在通过网络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时常常超出言论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尺度,带有极端的感情色彩。本文选取了近几年网民热炒的几个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舆论存在极端情绪化倾向,这种情绪化网络舆论扭曲了言论自由的内涵。并就网络舆论如何“去情绪化”提出一些建议,让网络舆论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实证研究网络舆论事件中大学生网民参与行为与其背后心理的关联,选取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本研究将网民参与行为界定为潜水型和表达型,选取从众、好奇、娱乐和获得认同作为网民参与心理,并将年龄、性别、专业和月消费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发现:68.7%的大学生网民在网络舆论事件中选择潜水,并且娱乐心理越强,大学生网民越倾向于潜水;获得认同心理是影响大学生网民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从众心理和网民参与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江昕远  李婷 《新闻窗》2011,(4):82-82
一、网络舆论的要素 何为网络舆论网络上的事件是否是一种舆论?这得看这件事在网络上受到多大比重的网民关注。"舆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有一定比重的公众表达的相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生态是指以网络各类媒介为载体。传播各种信息所形成的舆论环境和舆论态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网络为广大网民营造了一个几乎不受约束的网络舆论环境。“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发布者。广大网民可以平等、自由、公开地参与到网络舆论当中。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水军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影响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进程中的毒瘤。微博平台是近年来出现的重要网络舆论阵地,网络水军借由平台肆意散播诽谤、抹黑、炒作等言论,造成舆论引导失范。治理微博平台上的网络水军成为迫在眉睫的网络社会问题,应该从法律法规建设、网络公关行业与微博服务提供商的行业规范与网民自律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