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诗畅 《新闻窗》2007,(6):35-37
进入“厚报”时代以来,各家省报都在扩版。对于在原有版面尚且办得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如何办好更多的版面呢?同行在一起“论道”时,有乐观主义者,也有悲观主义者。乐观者有乐观的道理,悲观者有悲观的理由。笔者认为不宜全面肯定,也不可全面否定。从共同的心愿来看,悲观的“理由”恰好是对乐观“道理”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快乐之真谛     
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处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是我在一家卖甜甜圈的商店门前见到的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睛见到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手机智能时代的来临,手机阅读成为大学主流。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超5.27亿,1其中18—25周岁的人群高达40%以上,几乎与大学生群体重合,因此以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手机阅读的调查具有研究价值。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手机阅读当然会带来新媒体的便利、迅捷,但同样会带来隐患,尤其是对大学故有的传统阅读习惯,将带来直接的、尖锐的问题。乐观者对此固然会说"好得很",悲观者却担  相似文献   

4.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5.
自己的上帝     
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活得很精彩,很出色;有些人活得很失意,很无奈。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整天愁眉不展。同样是活着,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愉快的活法呢?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美好一些呢?活着,就要对得起生命,对得起自己。别人不会去理会你是否开心,是否开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开心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7”“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是孤独吗?”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那是误解?”“也不对.”“绝望?”“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就是你自己呀!”  相似文献   

7.
虹与太阳     
雨后的傍晚,天边飞起一道长虹,五色迷离,恰似彩练当空舞。虹自言自语地说:“我的瑰丽色彩博得称赞,我的秀美形象受到欣赏,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更多地去歌颂太阳呢?在我看来,它不过是个火球而已。”太阳听到了,没有作声,只是默默地隐退在群山的背后虹,自然也就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翌日清晨,太阳排开迷蒙的晓雾,透过绚丽的丹霞,鼓动金翼,向着理想的高度飞升。虹与太阳$河南工商管理学校@李松涛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新年总定在最冷的深冬时节? 地球围着太阳运转.因为地轴与运行的轨道是斜交的.有一定的斜角.所以地球上任何一点在周而复始的运行中.会有不同的日照强度.形成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但为什么把冬春之交定为新年呢?  相似文献   

9.
徐斌 《新闻实践》2011,(7):I0002-I0002
在阅读这张照片时,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打起哈欠?要知道,打哈欠是传染的,就像疲劳会传染一样。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一名白领呢?在这张取名为《上海,星期一》的照片里,你是否找到了自己呢?你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吗?每个星期一的早上,你是否也是这样哈欠连天、表情木然、步履匆匆地去上班呢?如果是,那你过得好吗?  相似文献   

10.
开栏以来,已经吸引作者三三两两的投稿,算是对这个栏目的编辑者有了一点儿鼓励。但是,和诸多同仁聊到栏目文章,却发现并不好约稿:一方面,吃惊地发现很多人已经不怎么读书了;另一方面,也不免会困惑地意识到,越是轻松的书评,越是难写。为什么大家把阅读这种活动搞得这样正襟危坐呢?为什么不能平心论道、提笔成文呢?其实,书评就是和一本书进行一场不大不小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到商场、菜市买东西,还是到邮局,难免碰到一些服务人员生硬的面孔,吃几句冷冰冰的话语.而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又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那一张张笑容可掬的面孔,于是有的观众就会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人都像在电视上这样就好罗!这是对这些服务人员的抱怨,还是对电视记者的讽刺?而有的记者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去拍摄时,这些服务人员态度本来就不错,我并没有故意拍假新闻呀!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有谁平时态度不好而在我们镜头前面没有表现出来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矛盾呢?我们说,是由于摄…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大观周刊》2012,(16):264-265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我们所期望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有效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者的共同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安丸良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现实的天皇是这样一个权力有限的矮人.那么那作为巨大权威的天皇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能君临日本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在生身天皇与作为权威的天皇之间到底介入了什么要素。  相似文献   

14.
听傅老师讲话,就会觉得相见恨晚。这才是记者!这才叫记者!我那20年记者,好像是白当了。为什么我没有早一些听到呢?要是早一些听到,我的职业生涯,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相似文献   

15.
龚晓飞 《视听界》2001,(2):53-53,55
用语准确,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特别是新闻报道,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成分,比如某报一记者,有一次到一家工厂采访,以一个老钳工为中心,精心撰写了一篇特写,稿子见报后,这个老工人跑到编辑部去找他,记者问:那篇文章怎么样?”老工人说::还不错,工厂里都很喜欢。记者又部:你呢,老工人说:“我个人很不满意。”,记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呢”,老工人说:“你写我回家刮脸,换衣服,梳头发,可我怎么梳头发呀?说着,他脱下了帽子,原来,他的脑袋光光的,是个秃顶,老工人接着说:“现在厂里的工人们都取笑我,搞的我很难为情呐”,这个例子说明,一篇文章,尽管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如果在细节上有一丁点的不准确或者不真实,就会给作者或当事人带来麻烦。  相似文献   

16.
徐明辉 《新闻传播》2009,(11):8-8,38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内容的笑话有的人讲起来绘声绘色,引人发笑:而另外的人讲出来,效果就没那么好。为什么呢?这就是语言表达的差异。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有的用枯燥的文字来表达,有的采用文采斐然的语言来写作,读者当然会对后者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7.
行善有好报     
茄备君 《新闻世界》2006,(11):54-54
有位老师给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老师最后公布答案:盲人打灯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手里提着灯,心中也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一盏为别人着想的明灯.老师又说,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相似文献   

18.
聘用朋友有什么不好?很多人不理解。是啊。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朋友和你分享喜悦:在你苦恼的时候.有朋友听你诉说:在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不能聘用朋友?我们的回答是.当朋友变成了你的员工.当你变成了朋友的上司,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因为.当朋友有了错误时.你碍于面子而不愿批评他,结果.其他的员工便以此为榜样.他们会说.同样的错误。你为什么不批评某某而专门批评我。在这种背景下.你又怎么能让你的部下心服口服?你的事业又怎么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会学。那如何让学生会学习呢?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话题?我的想法是:许多人喜欢文学,常常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这当然是好事。但总是停留在兴趣上,是不是又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的问题呢?有一句老话:文学是一面镜子,一面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子。所以,我们谈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满足一种个人兴趣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认识形形色色的社会与人生。应该说,这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一种精神生活。我想通过介绍几部很有影响的当代文学作品,和大家一起认识作品中反映当代作家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人生的探讨,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