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鉴定工作经常涉及鉴定人出庭情况,但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指导,给实践操作带来诸多困难,论文将鉴定人出庭定义于质证的角度,提出“1+1”鉴定模式,并对其构成与运用加以辨析,以期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是诉讼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虽然我国三大诉讼法均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但由于未规定拒不出庭的法律后果,使得鉴定人出庭与否完全处于放任状态。在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人由于对人身安全考虑以及出庭作证耽误时间和带来的经济损失等原因,出庭率极低。近年来,因司法鉴定人不出庭作证、质证,经常导致案件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不服而缠诉、上访,增加诉讼成本。因此,对当前存在的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状进行细致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可行性建议,是促进我国鉴定事业的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但是由于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及保障措施的缺失,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不到5% .在民事诉讼中,要提高我国鉴定人出庭率,应当对鉴定人出庭的相关规则、鉴定人出庭的权利保障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公法义务角度对鉴定人不出庭增加公法处罚必要性进行阐述,认为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情况下应对其进行财产罚、拘留等公法处罚,以期能够在外力压迫下被迫出庭,提高鉴定人出庭率,并六方面来提倡增加鉴定人不出庭的公法处罚措施。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司法鉴定存在具有合理性。然而,检察机关司法鉴定尚存在不少障碍性问题,影响司法鉴定的权威和公信力。因此必须确保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机构的中立,鉴定程序公开,整合鉴定机构,加强鉴定人队伍建设,理顺检察机关司法鉴定工作机制,加大对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机构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鉴定人出庭作证已是世界各国诉讼实践中的通行做法,而我国司法实践中鉴定人从不或极少出庭作证。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鉴定人有依法出庭作证的义务。文章就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的比较入手,从制度因素的视角揭示了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并提出保障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鉴定人出庭质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结论作为我国法定证据形式的一种,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2002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都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质证。但实践中,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比例极低,相关问题的法律规定也不明确,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有效的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模式,以促进鉴定结论公正公信地被法庭采纳与采信。  相似文献   

8.
对查显武之死的三份鉴定,暴露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中证据立法明显滞后.解决这一矛盾,要建立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建立一支完善的司法鉴定队伍,实行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结论是重要的诉讼证据之一,在诉讼和仲裁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司法鉴定活动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的西周,但真正意义上的司法鉴定是近代的事情。建国以后,我国的司法鉴定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司法鉴定制度建设却显滞后。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司法和行政色彩司法鉴定体制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鉴定权与司法权相分离的新型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建立隶属于司法行政机关的一元化的国家、省、地市三级专职司法鉴定机构,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的确认制度,规范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和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同时要加快司法鉴定制度的立法,使司法鉴定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0.
立足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导向与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充分认识法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依托高校、公安机关和社会主体内的各类司法鉴定机构开展法医学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建立确保鉴定人执业胜任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继续教育制度,在"双一流"背景下,探寻高水平创新法医学人才继续教育培...  相似文献   

11.
在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上,各地法院存在不同做法,使得一些司法鉴定费时、费力,不利于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分析民事诉讼司法鉴定程序在实践和法律规定上的矛盾。以及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结论在现有法律规范上的定位,提出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并简化启动程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有成 《红领巾》2005,(4):85-87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指派或当事人委托,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的一种活动.根据我国诉讼制度中司法鉴定的产生、发展、现状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应特别重视解决鉴定机构的独立性、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机构和个人的资质条件、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监督管理的措施和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鉴定人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官责任不明、法律的缺陷等原因。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于鉴定人出庭和作证部分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要想真正达到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的目的,则还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之重要性与证人不出庭之现实间矛盾突出,证人、鉴定人出庭率始终徘徊不前,这不仅背离了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的基本要求,更严重掣肘当前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之实现。为此,文章拟结合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现实背景,在分析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立法、司法、观念等综合成因的基础上,指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路径与具体对策,即确立实行"相对的""不完全的"直接言词原则,在明确"关键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情形的前提下,确立书面证言使用的限制性规则,明确那些应当出庭作证而未出庭的证人证言的程序性后果,从而建立起一套以制度化、常规化出庭作证为主,例外明确化书面证言为辅的混合式人证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5,(8):96-101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充分体现了立法者对鉴定人出具意见态度的转变,更加强调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和选择。调查发现: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官对鉴定意见认可度高,而当事人则反之。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认可度是其认可最终裁判结果的关键。破除这一矛盾,法官应避免以鉴代审,加强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和选择,提高鉴定人出庭率,从而提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交叉询问制度的介绍,特别是对交叉询问制度中的程序和内容的剖析,阐述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发现真相的诉讼机制。同时,交叉询问制度要求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对鉴定人的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解析交叉询问制度的核心内容,以期对将来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司法鉴定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是衡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尺。目前刑事鉴定人诉讼权利存在一些缺失,需从加大刑事鉴定人实质性鉴定权利、出庭作证方面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内部有专门的刑事技术人员,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从事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文件检验、理化检验和法医学检验工作。当他们受指派承担某一刑事案件的鉴定任务时。就具备了刑事诉讼鉴定人的资格。作为司法鉴定人员参与刑事诉讼,不仅要受到自身职业纪律的约束,而且应履行刑诉法时鉴定人规定的各项义务。依法出庭作证即是其中的义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人作为人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在诉讼中的专家证人身份,从而也决定了鉴定人的民事责任为一种专家责任。鉴定人民事责任是一种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内的、以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为主要内容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其归责原则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因司法鉴定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什么样的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提供鉴定结论,什么样的人具备鉴定主体的资格,这是司法鉴定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法学界对鉴定人资格的评价和认定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