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产生于80年代,盛行于90年代的一种崭新的发展观。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作为制定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职业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理性思考的选择。建国后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50年代,农中“大跃进”,造成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南京理工大学赵敏张明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我国政府在制定跨世纪经济和社会长远规划中,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正确抉择。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户经济行为是影响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度与成效的一个基本因素。本文在对福建宁德、湖南衡东、江西上饶和天津郊区四地农村进入入户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第一手资料具体分析当前农户的经济行为对农村启动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调研表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在某些方面对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农户生产和生活的提高直接或间接有益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然而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农户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潜在的不利制约。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引导力度,努力为推动我国农村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笔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笔谈)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育理论思考●李文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指导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可持续发展作为...  相似文献   

5.
在起步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历史关头,持续保持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教育的奠基与先行,本文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6.
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机制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描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化模式。目的便于决策者在宏观上把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为制定相应的可持续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综合发展战略,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三个子系统交叉叠加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大支架,任何一方出现偏差,都会使这一系统面临崩溃和坍塌。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措施。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理论上最具统摄力,而科教兴国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则是实现我国长期战略目标的具体途径。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三大战略中均有重要地位,是这三大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它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确立。可持续发展观认为,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应仅以单一的经济指标的增长为依据,而应当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一系列综合指标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依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弄清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个基本要素,并充分发挥这些基本要素的作用。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主要有:经济要素、社会因素、资源因素、科技因素、人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社会发展观,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本文试图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成人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成人高等教育如何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以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和广大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 rol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However, little previous research exists on lecturers' understanding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us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lecturers' view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questionnaire asks lecturers from a variety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bout their views on appropriate pedagogy for ESD, and gives insights into the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for and barriers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ESD into higher educ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urvey reveal a wide range of understanding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is institution—and a high level of critical debate about the concept itself. In common with some previous research,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many lecturers find the language of ESD inaccessible. Despite this, a fairly high level of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expressed across all discipline areas and a range of suggestions about appropriate pedagogies for ESD are raised.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enthusiasm can be translated into practical changes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mains less certain.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research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E) upon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it then discuss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 relation to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E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two precursors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begins by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E in the English national curriculum of primary schools and then briefly outlines and reports two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comparing them against the new context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EE,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have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while arguing that there seems to be a parallel course among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E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with no apparent crossroad to link the two and explain how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partly based on EE as well.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旅游资源非优区与可持续旅游的关系,结合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旅游资源非优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系统(PREES)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系统助记词其要素构成,其关键是实现系统的持续发展与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协调。对于PREES系统,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模型,建立持续协调分析定量模型。以桂林工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符合桂林市工业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地苍茫,一柱入云,它站立成一个字,那就是“独”。 “独”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标志,是一个人之所以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实证研究闽东南地区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光分析了闽东南地区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与调控系统;其次依据闽东南可持续发展的区情特点,构建其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三种相关的评估法:层次模型评估法、承载力与协调度确定法和差异度(DP)分析法。  相似文献   

17.
客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桂林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客车工业经济为案例的灰色关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支柱产业的客车工业与国民经济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影响最小,客车工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影响比其他工业行业对客车工业的影响要小,客车工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客车工业的发展力度,加强和巩固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以促进桂林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生态城市的背景、科学内涵、特点和结构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并以广东省茂名为例,对茂名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茂名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空间发展格局,最后.探讨了茂名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普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制定和完善衡量可持续法则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体系;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行动,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成员国。  相似文献   

20.
闽东外来生物入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大米草、豚草、美国红鱼、福寿螺等外来生物入侵闽东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影响经济发展 .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的研究 ,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对闽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