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总会遇到家长问:"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他总是坐不住,一点也不爱学习."抑或是:"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教东西太少了,孩子上小学恐怕会跟不上的."那么,儿童该不该玩?玩对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2.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家长,正襟危坐,神圣不可侵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买你的账. 我们班有位孩子家长是大学校长,他常常摆出一副校长的架势、一派校长的口吻,批评自己的孩子. 尽管家长的话很有水平,极富哲理,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和他对立,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爷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中,家长打电话向我诉苦:"我身为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感觉很失败." 我说:"忘掉你的校长身份吧.为什么事事和孩子较真呢?你的成就、经验是明摆着的,你越是在孩子面前示弱、谦虚,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越高大,越容易赢得他的尊重." 家长有点醒悟:"是呀,有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他明明听懂了,还要‘鸡蛋里挑骨头’,想方设法地驳倒我,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每个人在他年幼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而我们不少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生活中缺少科学教育的资源.他们往往认为科学只是身穿白大褂,在研究室里做实验的科学家的事,和普通百姓、和孩子没有多大关系.为了改变家长这种想法,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开展了一系列指导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假期休闲旅游,我有幸住进星级宾馆.只见服务员开门笑脸鞠躬向我问好,引领我办理入住手续,临别又主动开门笑脸相送:"先生走好,欢迎您下次再来!"作为此酒店的顾客,我感到舒服、惬意.同时我也不由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的校园里不断出现一种情景:有的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学校向领导声泪俱下地诉说着教师如何歧视自己的孩子;有的老师或在教室,或在办公室,由于学生的某些错误而破口大骂;有的老师习惯上用命令的口吻去指挥学生的言行;有的老师由于学生不做家庭作业,而把家长叫到学校,诉说着孩子的不是,甚至训斥家长.  相似文献   

5.
飘动着梧桐花香的雨夜,传来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颜老师吗?"电话里传来家长的询问声--这是刚转来的学生杜福贻的家长打来的.这孩子基础比较差,最让入头疼的是字像茅草一样漫天飞,"遮天蔽日",不易辨认.家长一番客套寒暄之后便切入正题:"这孩子的字写得真不好,错的也多,给您添麻烦了.家庭作业我经常撕了让他重写,有时气急了也常常揍他……"听得出,家长在说起孩子时仍有些难为情."今天下午放学后他一见我就高兴地嚷了起来:‘妈妈,颜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的字进步了!'那高兴劲儿甭提了,真的是这样吗?我有些不相信……"  相似文献   

6.
张强 《河南教育》2022,(4):26-27
"小永家长您好,孩子中午在校就餐时,反映吃到了异物.我带孩子去食堂查了监控,没有发现问题;在医务室观察孩子口腔,也没有发现受伤痕迹;下午上课时,孩子也没有什么异样,请放心."学生就餐反映了问题,我迅速地向家长通报了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丽玲 《家长》2022,(1):34-3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时,特别是谈及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大多数家长脱口而出的是:"我们孩子就是太粗心."其中有一位家长的回答最让我记忆深刻:"我家孩子可聪明了,稍微一学成绩就上来了,就是马虎点,老师,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可以说,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粗心的确置若罔闻,甚至根本不加重视.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三天两头布置出小报、做灯笼、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设计等作业,远超出孩子的能力,令家长疲劳应付.武汉的幼儿家长邱女士向记者抱怨说:"现在找工作拼爹,做功课拼娘."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学校实行定期"放假"制度.这里的"假期"不单单指"寒暑假",更指平时的"小假",即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可回一次家,每次大概四五天时间.放假了,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上网问题的博弈也开始了."放假了,我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玩电脑了",代表了很多青少年学生的心声.但是孩子放假,许多家长却左右为难,忧心忡忡:"一放假,孩子就一头钻到电脑网络里.真怕孩子陷在其中拔不出来."而有的家长干脆一刀切:不仅严格控制上网时间,甚至还切断了家中的宽带网络.  相似文献   

10.
我家的灶台     
"爸爸,我好饿啊。"话音刚落,只见老爸从灶台上端来一盘香气四溢的茄汁大虾,饱满的虾身淋满了酸甜可口的番茄汁,让我瞬间食指大动。一顿狼吞虎咽过后,我满足地擦了擦嘴角的汤汁,随口问了句:"老爸,你做的怎么这么好吃?"老爸笑着说:"因为我有非凡的厨艺,当然与如今灶台的先进技术也是分不开的。""哦?这和灶台有什么关系?"我一脸疑惑。老爸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到院子里乘凉,并跟我讲了一个多小时家中灶台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孩子刚入园时,不愿到幼儿园是家长比较头痛的事。每学期伊始,我们会看到一些家长扭送孩子入园的情景,轻者训斥,重者连骂加打,这样,家长生气,孩子也感到委屈。孩子不愿入园怎么办呢?以下几点,可供家长参考:1.未入先疏导。在入园之前,向孩子讲述幼儿园里的事,如幼儿园里小朋友多,在那里老师会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等等,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儿子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组织校外教学活动(其实就是带孩子到游乐场玩),担心一个老师照顾不了几十个孩子,就募集了一些妈妈做"义工",于是我便跟着一起去了. 到了目的地,老师说:"解散,大家可以去玩自己想玩的游乐器械和玩具." 只见那些平日在班上调皮捣蛋的"坏分子",在发出一声高兴的欢呼后,便鸟兽四散般地去玩耍了.  相似文献   

13.
吴志魁 《中国德育》2007,2(6):52-52
现在许多家长忽视孩子自我服务和适量参加劳动的重要性。我国一项调查显示,50.5%的孩子早上起床由父母叫醒;10.7%的孩子要由父母帮助穿衣服;60.1%的孩子吃饭时要由父母将饭盛到碗里;28.9%的孩子吃鸡蛋时要由父母剥皮;……在调查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时,40.6%的家长表示因为孩子太小,不放心;26.1%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紧张,没时间做家务;22.9%的家长是因为觉得太麻烦,  相似文献   

14.
有的家长反映,入园都两个月了,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可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总不太高兴,怎么办呢?其实,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别太担心,你可以这样做:●尽量启动孩子的快乐记忆,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幼儿园里什么最好玩?”“老师为什么奖你小星星?是不是你做得很棒?”帮助孩子回忆幼儿园里愉快的情景,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还可以与孩子订一个协议,如每天让孩子讲一件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每天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位新朋友。让孩子带着“任务”积极投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能一味哄骗或责备…  相似文献   

15.
儿童节这天,全班的孩子都在兴奋地准备着联欢会."报告!"只见经常迟到的林方背着一个鼓囊囊的大包站在教室门口,怯怯地望着我.我一愣,不知如何是好.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今天是他们人生最后的一个儿童节了,在这样的节日里惩罚他,合适吗?我犹豫了一下,点头让林方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数学单元考试得了95分,老师让家长签字:回到家,我让爷爷给我签字,爷爷就说:"你怎么没考100分呢?"我说:"就是没有抄题,直接做了."妈妈说:"人家姜鹤准得100分."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感到很难过,为什么总在我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每次我考得不好或做错什么事,家长总是说人家孩子是怎么做的,而不管自己的孩子呢?我不希望家长老是找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批评我,不一定人家的孩子做的就十全十美,我也有优点呀!  相似文献   

17.
朱敏华 《教育导刊》2004,(16):42-42
上午九点半,我带着幼儿到操场上做操,只见操场的栏杆外站着一位家长,正急切地寻找着自己孩子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班一位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来园时哭闹,害怕孩子刚入园不适应,一直在外注视着。忽然,听到她一声高呼:“朱老师,过来一下。”我安顿好孩子,走了过去,只听她着急地说:“我刚才看了一下,怎么没看到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8.
许多家长给孩子洗衣服时,经常从孩子口袋里掏出一些小东西:小石子、小木片、小卡片、小珠子……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一堆垃圾,把衣服弄得脏乎乎的,经过几次,有些家长就开始大声训斥起孩子来,说什么“不讲卫生啊”,“拿这些乱七八糟东西干什么呀?”等等,有些家长不听孩子的分辩,粗暴地将口袋里的小东西随手扔了出去,惹得孩子一顿大哭。我并不赞成家长这种想当然地训斥孩子和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做法。如果做家长的蹲下来好好读读孩子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孩子口袋里的小东西不是脏乱差,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大千世界的万物都是新…  相似文献   

19.
每回儿子拿来成绩单给我看时,我的心情都十分复杂。成绩不错时,我就打心眼里高兴,表扬他,而且总要找机会奖励他一下,可又担心他会骄傲自满;成绩不好时,我就特别生气,训斥他、骂他,甚至想打他,又怕伤他自尊心。大部分时间,我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很想知道,当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时,究竟怎样做是错,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湖南长沙孙刚当你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单,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成绩不理想,说孩子笨,那么,你是一个笨家长;如果成绩优秀,表扬孩子聪明,那么,你不是一个聪明的家长;如果成绩差而打孩子,那么你就不配做家长;如果因为成…  相似文献   

20.
赵友明 《班主任》2004,(5):39-39
孩子吃东西时常将食物撒得满桌子都是,为了教育他们,家长总让他们把散落的食物全部捡起来.有一天,家长命令孩子:"捡起最后一块!"孩子困惑地找着."就在那儿!"家长指着一块面包屑说.孩子瞪着眼看了半天还是看不到,最后家长很恼火地走到孩子身边,刚要说:"你的眼睛怎么啦,不就在那儿吗?"话还没出口,发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居然看不到那块面包屑.这位家长想:"冲孩子瞎发了半天脾气,原来孩子根本就没看见那块面包屑.真是可笑."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会出现这种尴尬的事情.有时我们对学生发了半天火,如果站在学生的位置去看一件事,也就不会发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