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师爱与施爱     
我是一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赵春梅 《考试周刊》2013,(44):75-75
<正>一个分数它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分母、分子,那"分公"、"分爸"又从何说起呢?在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中,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她先由分饼引出1/2,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又让学生涂出一些图形的1/2,等等,在这节课的第37分左右,教师介绍了分数线及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猜一猜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呢?"学生个个面面相觑,都没有举手。教师鼓励:"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大胆地猜一猜上面的数叫什么呢?"老师又着重强调了"分母"这个词,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叫‘分公’吗?"老师尴尬地摇摇  相似文献   

3.
爱的诠释     
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有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难的是掌握爱的分寸。由此看来,爱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需要智慧。  相似文献   

4.
一年来,我一直在深思一个现象:上课我示范时,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活动开始时,学生们跃跃欲试;下课时,孩子恋恋不舍的眼神……是什么促使我拥有如此欣慰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一年后,我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若干发生在课堂的心情故事正熠熠闪光:“开放性的教学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思路必须立足于生成和创新,不应拘泥于呆板的模式。”我们教师不应只沉浸在“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的赞誉声中,默默地做苏格拉底笔下的“助产婆”。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设置科学而又艺术的提问语,引导教学走向成功呢?一、悬念式问语案例: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有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6、8、12、17、24、26、39、42、53、66。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当学生很快判断出来后。教师又写上:456、3250、5277。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由于数目较大,学生陷入沉思。教师紧接着又说:“你们可以考考我,随便说一个数,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听,急…  相似文献   

6.
汉字中一些字的形状或是字的读音很接近,学生在使用时很容易写错。如果教师就简单地这么说一说、讲一讲,写错字的学生就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我在教学容易写错的字时与童话故事、游戏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主动,教学效果良好。一、编童话故事记住易错的字小学生都爱听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能将他们的情感、愿望、信念都投入其中,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轻松。如在教“买”和“卖”时,我就编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国王想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大家一致认为“买”和“卖”最合适。选谁呢?国王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书写分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经过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根据分数的意义应按“分数线→分母→分子”的顺序书写;第二,按照书写汉字的顺序应从上到下按“分子→分数线→分母”的顺序书写;第三,也可以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即“分母→分数线→分子”的顺序书写;第四,为了体现人文性,学生愿怎么写就怎么写。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即按“分数线→分母→分子”的顺序书写。小学数学教科书和各种教学参考书里都把分数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相似文献   

8.
魏丽萍 《甘肃教育》2013,(23):24-24
一、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爱”真正的含义和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微小的“爱”的举止,传到孩子们心里.  相似文献   

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刘雄辉就是执著热爱学生的榜样。为了学生,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热爱学生的关键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刘老师一直教育学生“未做学问,先学做人”。上语文课时他对学生生动地讲了一则叫“财富、成功和高尚”的寓言故事。故事使学生体会到:高尚是灵魂,哪里有高尚,哪里就会有财富和成功。刘老师就这样寓道于教,在充满乐趣的寓言故事中,渗透着做人的深刻哲理,他深深懂得爱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其效果是…  相似文献   

10.
廖瑛 《广西教育》2009,(31):28-28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对这句话的体会要比一般人更深刻。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无论教学设备怎么先进,教学方法如何优良,教师都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多方面地关爱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爱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要让学生感受得到,就要营造良好的班集体。一、教师的爱在于关心学生关心每位学生,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呵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我对学生的关心不是表现在语言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觉到关心和爱护,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有学生生病,我会去轻轻慰问几句,并为之送去药片和开水;有学生说眼睛不好,我会主动找学生给他换位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故乡胶东半岛有这么一条谚语:“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说明本事多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凝聚着故乡人民智慧、经验的名言。它给了我啃书本的韧劲,使我萌动了什么都想学的欲望。站在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敖淑梅 《师道》2005,(10):40-40
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内容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们咋就没记住呢?”这时,学生或沉默或低语:“是觉得讲过了,就是没多大印象。”于是.我们常感叹说:现在的孩子,玩的时候比谁都聪明,学的时候比谁都愚笨:  相似文献   

14.
姓名大战     
每个人都有名字,名字可以表达出长辈对孩子深切的关爱和期望。所以当初为了给我起个正式的名字,长辈们整整争了一年,真是一场规模不小的“姓名大战”啊。“叫卓越吧!”“不好!叫卓乐言吧!”……长辈们各持己见,谁也不让谁,其激烈可想而知,最后奶奶被吵烦了,挥了挥手说:“都别吵了,我们一个一个说自己的建议,并把优点讲出来。”大家这才安静了下来。“叫卓越比较好,越代表超越,让孩子的一生都超越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妈妈首先发了言。“卓越不行,”奶奶说,“这名字太大,以后孩子不好带,很多麻烦,我看还是叫卓永谦,我希望他是一个谦虚…  相似文献   

15.
于青 《班主任》2009,(8):10-12
我愿做一位智者,用智慧开启每个孩子的成长之门;我愿做一束阳光,用温暖抚慰每颗稚嫩的心灵;我愿做一粒火种,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 曾有不少人问我:“于老师,我发现你每天总是那么有活力,似乎从不感觉疲倦。”我总是笑着说:“忙碌着,快乐着!”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可以诠释我工作的全部真谛。我一直在用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也体验着做教师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顿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享受     
从表面看来,享受孩子这一理念似乎充满了温情和关怀,仿佛真的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我认为,这种提法恰恰暴露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弱点,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享受孩子”的主体是谁?是老师,是家长!而孩子成了什么?成了他们享乐的工具!正因为要“享受孩子”,所以不少老师总喜欢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叫学生对他们掏心掏肺,为此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倘若学生真的有话想说,而且愿意说,他自然会主动  相似文献   

18.
眼前的时光     
有一位信佛很虔诚的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灌输小学生对佛教的认识。一天,他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的,举手。”果然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他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一个孩子没有举手,面色凝重。老师把他叫起来,问说:“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那个孩子说“:我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哪里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这是一个笑话,也不全然是笑话而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告…  相似文献   

19.
在江南水乡、“丝绸之都”有一所名闻遐迩的小学。她是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她的名字叫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近年来,她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办学思想: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创造充满智慧的教育。江苏省特级教师、名教师薛法根说,学校是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地方.也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之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支教时,班里有个学生叫小李。最初听到他的名字,是听到学生说他是个“笨孩子”,经常拖拉不交作业;后来留意到他的名字,是因为批改作业时总不见他的作业本;最后记住他的名字,是我经常把他带到办公室,一字一句地教他写完作业。他是个胖嘟嘟的小男孩,由于生病,一直在吃药。在我十多年的小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几乎每届都有像小李这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困”,有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经济困难等;也有自身原因,如智力发展不好、懒惰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等;还有的是教师处理方法不当引起的,如教师无端责备、有意忽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