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阳修是北宋向民歌学习第一人,其词作带有浓郁的俚俗风格。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和具体的表现技巧方面。欧词民歌风格的成因与时代、个体都有关联。他的词作在北宋早期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宋词中,有一类“戏谑词”常为论者所忽视。其实,这类词作在当时却是自成一体并颇为流行的。下面就“戏谑词”的情况谈几个问题:一、从“戏谑词”流行看词作所受民间文学的影响“戏谑词”,指的是那类带有滑稽、谐谑风味的词作。南宋初期,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曾说:“长短句中作滑稽无赖语,起  相似文献   

3.
《浪淘沙·和洪觉范潇湘八首》是郑板桥80余首词作中一组重要的写景抒情词,从此组词作的创作背景切入,继而通过对郑板桥思想性格的梳理,揭示出郑板桥寄寓于此组词作之中的"仕与隐"之矛盾。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相似文献   

5.
陈克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年间词人,诗词文俱佳,尤以词作著称,为前人所称道。在陈克现存词作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仕宦经历等角度对陈克婉雅闲丽的词风的三方面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曹组、曹勋乃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父子词人。曹勋作词,有意追求“新变”。与其父曹组相比,曹勋词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曹组,在题材上也与其父大不相同,创作了诸如道教词、祝寿词、节令词、边塞词等曹组词未涉及的内容。艺术上更是力求创新、创制、创调。这与当时曹勋的身份、时代风气及其创作理念密切相关。由于才力有限。曹勋词整体艺术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7.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8.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9.
元宵节在宋代是最受重视的节序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词人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引发了元宵词创作的繁荣.词人们往往会将他们对时代、社会的感触融入其中,使得元宵词作得以展现时代和社会的面貌.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北宋承平时期的柳永、历经北宋繁华和两宋交替动荡时期的李清照,以及经历了南宋灭亡时期的刘辰翁三位词人的元宵词作进行分析、比较,意在展现元宵词作中渗透着的鲜明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0.
贺铸(1052-1125),宇方回,是北宋词人中词作甚丰的一位作家,在词作数量上仅次于苏轼,jE宋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1.
孙小静 《海外英语》2011,(8):314-316
John Donn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etaphysical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Song and Sonnets are love poems which express Donne’s love outlook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woman. In Song and Sonnets, the most well-known poems are: "Song"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The Flea," "The Sun Rising" and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This paper divides his love poetry into three kinds. Through close reading, on one hand, we can understand him and his poems better;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explore his love outlook better.  相似文献   

12.
方岳是南宋末年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作品,其中有一部分便是咏物诗。方岳虽然被推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诗歌取法和艺术并不仅仅限于一般认为的江湖派诗歌。方岳的诗歌有着其独特的个性以及魅力,而他诗歌创作的独特性,在他的咏物诗里面也有着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南宋文学家晁公遡的不少诗作表现了抗金复国的时代主题,反映了金人的侵略战争和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他有更多的作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官府的横征暴敛,披露官场内幕和各种社会矛盾,将封建官吏的日常政务引入诗中,对宋诗题材具有明显的开拓。其数量较多的日常题材诗作,富有生活气息,以俗为雅,意趣不凡。在艺术上,晁公遡的诗歌避免了北宋后期诗歌的典奥,风格平易,反映了南宋前期诗歌逐渐走出了江西诗派的樊篱。  相似文献   

14.
活跃在北宋文坛的孔文仲,积极参加诗文改革运动,所写诗文平易晓畅,意境清新。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和文风的改变作出了贡献。研究其诗文成就,对我国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其诗文所反映的史观,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姜特立是南宋浙江丽水人,研究其诗歌用韵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诗歌韵律,而且有益于南宋丽水方音的研究。古代诗歌用韵能反映通语和方言的语音状况。姜特立诗歌875首,共923个韵段,系联为18韵部;不同韵部之间存在合用现象,如歌梭部与麻邪部合用、歌梭部与模鱼部合用、侯尤部与豪宵部合用等,这些合用现象透露出南宋丽水等浙南地区的方言语音信息。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在幼年时期,他的母亲就将自己喜爱的唐诗宋词教郭沫若暗诵,在他心里播下了诗的种子,养成对诗的爱好。在就读私塾时老师改革了教学方法,增设了诗歌,他得到了诗的第一步修行。在少年时期,去嘉州读书期间不仅得到了诗格培养,而且得到了人格的锻炼。在美与丑的矛盾中陶冶自己的人格。在成都时期,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初步形成,发展了他的反抗叛逆精神,同时诗歌变成了他的斗争工具。他留学日本接触到泰戈尔、海涅、雪莱、歌德的诗,给他的诗带来了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江淹历经宋、齐、梁三代。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作者在分析探讨四类诗歌的基础上,认为豪荡古峭与工整巧丽,构成了江淹诗歌创作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颠覆与指斥:浅谈王若虚对黄庭坚诗歌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虚诗歌批评注重创作与风格的“天全”、“自得”,因而对不合其审美理想的黄庭坚诗歌多有指责,主要体现在:颠覆黄庭坚宗杜说;以苏黄比较来扬苏抑黄;对黄庭坚具体诗作指疵;对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指斥。这些论评,尽管其中渗透着王若虚个人的诗学趣尚,存在指责失当之处,但相较于宋代的黄庭坚诗歌接受,它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内容,并进一步从细部特征上探讨黄庭坚诗歌,成为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的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20.
明代前后七子执盟诗坛,倡扬“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盛唐诗作为学诗的不二法门被推到了独尊的地位,宋诗则落入被斥逐的恶诗行列。而身处西南边隅,博学多识的杨慎则能在“人人有诗、代代有诗”观念的统摄下.更为冷静具体地关照宋诗的价值厦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宋诗观。所论虽然时有偏颇,却显示了突破陈规的勇气和高格独标的卓识,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