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婷婷  沙莎 《采.写.编》2021,(12):105-106
当下媒体环境受到时空制约的属性越来越弱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使受众在物理环境和虚拟现实中突破了固有空间的限制.以受众的个人生活时间、媒体活动消费时间,以及两个空间的媒体节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实时收看电视外,其他所有媒体活动都显示了居家空间和移动空间之间数量的相关性.媒体使用形态受到时空和生活时间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尚策 《出版广角》2015,(14):26-29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融媒体构建是贯彻媒体融合战略的必然产物,是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出版与广电融合的最佳体现.融媒体的构建要遵循以政府项目为驱动、以机构融合为抓手、以资源互融为基础、以技术共融为支撑、以渠道通融为关键和以双效提升为目标的原则.在上述原则的指引下,我国先后出现了行业性融媒体、区域性融媒体和品牌性融媒体三种发展模式.这三种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有效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媒体一词蕴含了一种动态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此在与存在者之间的指引网络.而这种网络也可以看成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以及传播实践路径得以运行的潜在机制,透过媒体的指引,会找到人是身体的存在.通过对媒体融合进行认识论层面的反思,得出身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并且以身体为指引,辅以现代技术进行融合.在后疫情时代应对新型主流媒体进行全面纵深发展阶段,要发挥媒体建构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媒体组织间的合作,更是通过"大融合"使新型主流媒体成为社会组织者和设计者,挖掘个人资源配置清单,重构人与社会的共生状态,这或许才是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建成全媒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应坚持五项基本原则,接受记者采访要注意把握五点技巧,同时日常工作中注重做好媒体公关,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关系,以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模式迅速的发展,传统的四大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本就被称作是“弱势媒体”的广播,那么字这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广播媒体应该如何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开拓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就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为例,阐述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LBS等新技术集群的形成,媒体向智能媒体发展,媒体融合从判断上不再限于过去以人为主的经验式决策方法,从关系上也不再限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上的融合,而是在技术的广泛赋能下,向无界的、多元立体的融合关系发展,向“连续统一体”的融合状态发展,将媒体融合推向新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去探索如何将智能媒体的理解力、决策力与创造力同传统媒体的深入思考力、谨慎判断力、发掘经典力配合起来,以受众为聚焦点,寻找“社交+”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智能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优路径,达到媒体融合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文化阵地、 壮大主流舆论的重要途径.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广电媒体在不断探索经营发展的新路子,力求以新的经营理念来适应市场.中央媒体和部分省级媒体各自有新的动作和亮点,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推介媒体形象、树立媒体美誉显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媒体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养成和提升。现代广播媒体更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态势,更应该有效地开展形象推介,以不断占领受众新市场,吸引受众注意力,锻造媒体品牌,获取传播的最佳效果和发展的最强动力。在这当中,打造"看得见的广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到来传统的电视媒体新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以短视频的发布和传播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以融媒体时代发展为背景,立足于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发布,探讨融媒体的具体内涵,并分析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阐述短视频的基本特征和传播发展的现状,分析布局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董玉立 《东南传播》2018,(7):154-155
以奉化广播电视中心为例,探讨基层电视台如何以融合媒体、融合生产为核心打造一套全新的融媒体生产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实现融和媒体生产的流程化、规范化,建立一个适合基层电视台的融合媒体生产、发布体系.  相似文献   

12.
章丹  刘莲珍 《新闻前哨》2023,(13):14-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今年全国两会,“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重磅信号无疑吹响了媒体融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号角。在国家四级媒体布局中承上启下的地市级媒体,如何在困境中求发展?本文以鄂州市融媒体中心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勃兴,舆论场日趋白热化、多元化、复杂化,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流媒体要重塑舆论引导的主体地位,需通过媒介融合转型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以便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舆论传播机制。因此,本文以北京市六家主流媒体的26位媒体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深入调研当前社会所处的舆论环境、主流媒体所面临的舆论引导转型困境,从宏观角度描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格局现状及舆论传播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转型策略,以期为媒体工作的转型提供成果借鉴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戴伟 《新闻世界》2016,(1):27-29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地方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凤阳"6·21"爆炸事件为例,就地方媒体如何及时、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及如何开展媒体协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伟文 《新闻战线》2023,(10):68-70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新型主流媒体要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为抓手,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近年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改革为破解之道,以创新为立报之源,立破并举,推动内容破题、传播破圈、经营破壁、机制破局,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权威主流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22):46-53
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形式多样化,促成传播方式由单向向双向的转变。微博、微信作为当下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微媒体",其中官方与非官方声音争相表达,信息膨胀时代,不同类型的媒体信任度令人瞩目。本文基于此,以469名武汉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方法从人口学变量、媒体接触程度、信息源特征、受众信任状况、信息特征的角度探寻"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对官方媒体与非官方媒体的信任度影响因素,发现媒体接触程度、信息源特征、信任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对官方微媒体与非官方微媒体的信任度主要因素,而信息特征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其信任度。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13):47-52
本文通过基于内容导向的媒体平台战略与基于内容聚合、用户关系为导向的平台型媒体战略,来探讨移动互联网逻辑下媒体转型的进路。内容传播平台的搭建是是媒体发展的传统策略。在"用户+入口+场景"的移动互联网逻辑下,平台型媒体战略以其开放性、聚合性代表了媒体发展的方向。以内容生产见长的传统媒体,可以针对"短板"借力优势平台型媒体,以合作促竞争。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基于受众主体地位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开展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且开始在新闻议题、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互动过程中,受众开始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对信息传播产生了影响,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互动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地方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凤阳"6·21"爆炸事件为例,就地方媒体如何及时、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及如何开展媒体协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蒋帷方 《视听界》2015,(1):48-52
新媒体潮涌式的发展,加速了媒体新生态的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在传统媒体试探性的步伐中,因素制约与思维牵绊令媒体融合踯躅不前。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媒体融合,是对传统媒体眼光和智慧的考验。地域媒体审时度势,以互联网思维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实践,不失为一次赢得竞争优势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