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驻守在渤海深处的某团党委会议室里,有一个专为报道员设的座位,这个座位被官兵称为“报道员专座”。提起这个“专座”,还得从头说起。一天,团里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队年度规划。政治处赵主任通知报道员小郑参加,小郑不好意思地说:“主任,党委开会,我还是不参加吧。”路过这里的汤政委听到后,认真地说:“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不好意思,这是报道工作需要嘛!”在一旁的林副政委接着说:“作为一名新闻干事,应该参加这样的会议,以便更好地把握全局,有针对性地到基层挖掘报道线索。”“让小郑参加会议,小郑为什么不自在?”…  相似文献   

2.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3.
成立新闻报道办公窒今年2月,张国廷到某团任政治处主任职务后,首先询问新闻报道情况,当听说政治机关没报道组时,他立即建议成立一个3人新闻报道组,并亲自到连队挑选人才。听说通信连战士小张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又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张主任便与有关部门协商,把他调进报道组。张主任又指示腾出一间房,成立“新闻报道办公室”,配上办公桌,并安上了电话。买书今年5月,张主任要到军区开会,临行前,女儿楠楠要他买个“七巧板”。会后,张主任想起前几天报道员小吴因找不到新闻书籍而发愁的事,便一头扎进新华书店,为报道员买了一大…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兰州军区某团政委田海潮抓部队建设讲求原则,被官兵们称为“铁包公”。然而,他关心新闻报道员又像母亲爱护婴儿般无微不至。逼“懒媳妇”找“米”。这个团的报道工作一度是薄弱环节,许多报道员常因上不了稿而情绪低落。1997年上任的田政委发现,团队的报道工作之所以搞不上去,是因为报道员不善于深入连队采访,不善于调查研究,每天只知道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东西不是大话、套话、空话,就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田政委说:“巧媳妇尚为无米犯愁,懒媳妇无米难道能做出饭来?”为此,他给报道员下了一道“死”…  相似文献   

6.
难忘往昔路     
军校的录取通知书来了,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当我带着色彩斑斓的将军梦匆匆打点行囊,就要离开老部队、离开报道员这个我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位置时,往昔那“挑灯夜战”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记得我刚当报道员时,两名老报道员一个因没有成绩,一个虽有成绩但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相继下连队去了,留给我的只有几十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和业务书籍。这种情景,对于刚从校门跨入部队大门的我,无疑是不小的压力。为了不蹈两名老报道员的覆辙,我白天学理论、找线索,晚上加班加点写稿件。半年下来,我写的稿件堆起来二尺多厚,却…  相似文献   

7.
我们含泪写黄明。我们长歌当哭。他是从抗洪前线走来的部队最基层的战士报道员;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电视台预留版面,部队救人的新闻马上送到”;他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最后尽忠尽职,是在不幸发生车祸、头破血流时,仍用双手死死抱住两盒记录今年夏天湖南军民英勇抗洪的录像带……他是三级军士长、一个兼职摄像报道员,位卑未敢忘尽责,连续4年参加抗洪报道,先后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刊稿300多篇(幅),6次被广州军区和湖南省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报道员。我们怎能不以泪洗笔呢?他当兵12年,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部队兼职…  相似文献   

8.
“向报道员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色”、“向报道员汇报线索急”、“解决报道员的实际问题急”——这是某师报道人员给政治部副主任王志强重视抓好报道工作总结的_:大特与,故称他为“三急”副主*。自他上任以来,经他审阅的上h篇稿件,无一篇掺有水分。大、<那说,这应归于“三急”副主任的“慢三步”。慢一步———形成事实再写稿有些报道员在写迎接节日之类的应景稿时,往往节日还差十多天,活动计划安排刚刚列出,稿子就写了出突。报道员说,安排好的活补.巴协部要搞,提前把稿子写好,邮j收辑部,这算不上失实。若是Hg邓天搞完活动…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焦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东明,是位“老宣传”,早在当战士时,就与战友合作,在原武汉军区《战斗报》上发表过头版头条。二十多年后,走上师职领导岗位的他,在笔耕不辍的同时,甘当绿叶,注重培养报道新人,展示了新的风采。管理+帮带新闻报道是部队和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这项工作,对于宣传先进典型,指导和促进各项工作,对于培养人才至关重要。这是张主任经常在会上会下强调的一句话。张主任一上任就十分重视抓好这项工作。有一个人武部由于原报道员改任他职,报道工作长期挂“空挡”。针对部分单位不重视培…  相似文献   

10.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11.
4月下旬,在济南军区召开的新闻报道工作表彰大会上,某坦克师的新闻报道工作被评为先进,受到通报表彰,、全师报道工作人员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欣喜之余,报道人员都心中有数:成绩的取得,与报道工作的“领头雁”大有关系,仅举几例。贸专座每逢有重大军事活动时,张师氏身旁都要留出一两个位置来,和他下过部队的机关干部都知道,这是留给报道人员的特别专座。去年10月,该师奉命组织坦克合成营演习。演习那大,前来观摩的人员很多,主席台上座位相当紧张。演习之前,张师长专门安排有关人员,无论座位如何紧张,也要给报道人员保障个位…  相似文献   

12.
某团连续4年被师、集团军、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部队党委“一班人”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关心和鼓励。部队党委在重视选苗的同时,更注重对报道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保密守则》和稿件送审制度。一次,一名报道员写了篇稿子送给政治处主任陈德刚,稿中有一处失实,陈主任当即对这名报道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从此,这个部队严格了报道员发稿坚持“三见面”制度,杜绝了失实、泄密报道的发生。党委成员人人为报道员提供素材,出点子,帮助分析稿件。副政委鞠景恩在工作中有什么新方法、好思想,常与新…  相似文献   

13.
“写稿宁可不上报,也不要搞假报道!”济南军区某团政委彭乃更时常给报道员敲这个“警钟”。彭政委敲“警钟”不是敲敲而已,而是通过敲“警钟”使报道员将压力化作动力,既严肃认真又勤奋热情地搞好报道工作。为了帮助报道员过好“名利关”,他每季度都要结会形势给报道骨干上一次思想修养课,要求报道员不能为图虚名瞎编乱造“新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次,报道员小李听说团里出动800多人,利用大年三十、正月初二两天时间,为驻地安阳钢铁公司抢卸炼钢用煤300余吨的事后,写了篇《煤冻——炼钢厂除夕告急,出动——子弟兵无偿支援…  相似文献   

14.
近4年来,济南军区某师先后有5名专业军士报道员转干,15名专业军士报道员和战士报道员退伍后当上了报社编辑、记者和地方宣传部门的专职新闻报道人员。这个“盛产”新闻报道人才的“风水宝地”座落在大别山北麓的山沟。山沟里不断飞出“金凤凰”,奥秘何在?可贵的人才意识近几年来,该师党委班子的成员虽然在不停地变换,但是他们培养人才这个观念却始终没变。他们多年来形成的共识是:部队新闻报道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工作,因此,抓好新闻报道工作,首先就是要培养一支过得硬的新闻报道队伍。在该师,…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园地     
驻豫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汉发是位“老宣传”,但却甘心情愿为报道员们当“助手”,成了助人成材的“六大员”。 “信息员”徐主任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及时通报给报道员。仅去年一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就从徐主任那里得到了86条信息,其中有76条信息形成稿件后在报上发表。 “读报员”徐主任在多年关心扶持报道员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凡是《解放军报》上刊发反映部队基层的头条新闻.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报道员们读一遍,帮助报道员分析稿件,增强新闻敏感性。 “资料员”有一次,新闻干  相似文献   

16.
耿宪友印象     
读罢耿宪友的论文集《武警后勤建设的思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辛勤耕耘的“庄稼人”。耿宪友的故乡是“玉米之乡”山东惠民淄角镇。抗美援朝时出生、大跃进时入学。由于家庭贫困他从来没穿过“学生蓝”褂子,因而恐怕生人很难从同学们当中看出他这个少先队干部。但语文老师兼算术老师杨树贤特别器重这个不穿“学生蓝”褂子的学生,把他引入了写作之门。高中毕业后,耿宪友携笔从戎。能吃饱饭,也不用自带干粮了,他自然非常高兴。在积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常给连队黑板报写一些稿子。部队领导发现他是个好苗子,就让他当报道员、教歌员、…  相似文献   

17.
曾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近年来从“格子内”中爬出了一位位有志的青年。他们凭着执著的追求,默默地在“格子田”里播种着自己的希望。而今,有的已步入社会,仍耕耘在“格子田”中。当他们谈起成才的体会时,无不感谢部队这个大熔炉。姜振华:历经坎坷走大道4月中旬,原政治处业余报道员姜振华接连两次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部队,他被报社评为优秀编辑。这是继去年他被山东《临沂画报》社聘为编辑后传回的第二件喜事。说起他,这个团领导的案头,至今还放着他的事迹材料7年前,他抱着到部队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相似文献   

18.
曾云 《军事记者》2004,(10):62-62
每年我都要订两份《军事记》,一份留给自己,另一份则送给曾经和我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士报道员陈家礼。他因去年部队编制体制调整.退出了现役,临走时我俩约定:每期《军事记》都有他的份,不管天涯海角。  相似文献   

19.
某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明昆对报道员强化训练、给报道员加压是出了名的。报道员王全来到报道组,背包还没来得及打开,徐主任就向他交待了一篇关于团队改革利益观教育的稿子。这对一个仅见过几个“豆腐块”的新报道员来说,难度很大。小王经过一天的调查采访,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部队改革利益观教育的资料,又熬了一个通宵,终于脱稿。第二天,当徐主任看了这篇牛头不对马嘴的报道,又瞧了瞧小王那一双红肿的眼睛,意味深长地说:“苗儿茂盛靠庄稼人辛勤耕耘,但种子是否优良也是重要的因素。以后,你要拿出昨天的劲头来!”徐主任耐心地帮助小王…  相似文献   

20.
要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武警8670部队通信营战士业余报道员金继章,一年来竟能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军内外报纸杂志刊稿60多篇。他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第一年就荣立三等功,两次被部队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熟知他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很勤奋,不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