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7日-1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1篇,与会的60多名敦煌学专家围绕敦煌文献的考释、唐五代宋初敦煌政治经济史、敦煌宗教史和敦煌文学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将大大促进转型期的敦煌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7日至11日,“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南华大学、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举办。会议的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敦煌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二是纪念潘  相似文献   

3.
2021年9月24—25日,“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在敦煌举办。会议从佛教艺术与考古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宗教文化研究、少数民族研究和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学术经验,引发和带动学者对敦煌学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当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敦煌学专家学者汇聚在六朝古都南京,于9月8日-11日共同参加了“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台湾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国内外5家单位共同主办,受到了国际敦煌学界的重视,共有来自日本、美国、德国、俄国、哈萨克斯坦等国14位功力深厚的老专家,更有一大批年富力强、成果丰硕的中青年专家。可以说,本次学术会是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一次专家云集、层次较高的敦煌学…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于2020年11月6—10日在敦煌举办了"2020敦煌论坛: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从敦煌藏经洞及其出土文物研究、丝绸之路宗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外探险家在中国西北地区活动史事钩沉、流失海外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模式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回顾和总结120年来敦煌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交流总结经验,共商未来敦煌学发展的方向.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1月24—25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敦煌研究》的编委、审稿专家、编辑出版界专家,以及《敦煌研究》编辑部工作人员共28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关于探究《敦煌研究》期刊发展方向与当今研究热点相结合的主题鲜明的中小型讨论会。首先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致辞。王院长回顾了敦煌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敦煌研究》提出"尊重学术,敬畏学术,与学术泡沫划清界限"的要求和期望。与会专家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介绍当今敦煌学研究动态和热点,为《敦煌研究》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总的来说,《敦煌研究》要继续  相似文献   

7.
2000年7月25日至26日,在香港大学举办了由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合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由李广业先生、区永熙先生、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赞助,季羡林先生、饶宗颐先生分别任名誉主席和会议主席。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一百多位学者,提交了有关敦煌学的论文37篇,这些论文大体上可分为敦煌艺术与石窟考古、敦煌文献、语言文学、儒家典籍与佛教文献、科学技术、汉唐地理与区域制度等。 敦煌艺术与石窟考古…  相似文献   

8.
2021年9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论坛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将敦煌研究院建成敦煌学研究高地的目标,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敦煌研究院于2016年8月20日—22日在莫高窟举办"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与会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石窟考古、石窟艺术、佛教史、古遗址、古墓葬、文献整理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敦煌艺术及其与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石窟探险照片档案、敦煌科技史料以及敦煌学术史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大大促进了交融与创新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进宝 《家教指南》2021,(1):95-101
从1981年开始,国内开始流传"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并说这是日本学者藤枝晃在天津南开大学和兰州西北师范学院演讲时说的.实际上,1979年3月23日至4月2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历史学规划会议上,就有代表说"敦煌在中国,研究中心在日本".在藤枝晃来南开大学讲演前夕,吴廷璆教授在1981年4月也说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当吴廷璆教授主持讲座并介绍藤枝晃教授时,为了突出日本和藤枝晃,就改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之说一经流传,在当时那个极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时代,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从政界到学者,都感到的是气愤、震惊,而没有人去探究它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不可否认,"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之说的传播,客观上却对我国敦煌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敦煌两夏石窟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清理与辨析.目的在澄清事实基础上,尽早结束西夏学界长期存在着的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16,(6):1-2
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敦煌,一颗闪耀在大漠戈壁中的文化明珠,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时期的兴建,现存的735个洞窟中汇集了大量珍贵精彩的佛教艺术作品,以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而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藏经洞"的发现又衍生了"敦煌学"研究。本文重点讨论敦煌壁画艺术对现代造型艺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敦煌和瓜州两地西夏时期石窟艺术的壁画题材、造型风格、供养人构成、艺术功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敦煌与瓜州在西夏时期因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军事形势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动荡不安的敦煌,由于历史的惯性继续了归义军时期的制作佛教艺术的热情,但仅限于改建或补绘前朝石窟;而相对稳定而强势的瓜州则营建了一批特色鲜明、原创性极强的新窟,集中反映了西夏在文化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敦煌占卜文献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入认识中古时期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有着独特的意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积累,目前的敦煌占卜文献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取得全面收获的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在充分吸纳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文本、文化三个层面入手,就敦煌占卜文献研究的历史、问题、方法和视野等进行了论述,力求总结经验,厘清概念,拓展视野,将敦煌占卜文献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敦煌籍帐类文书中隐含了大量中古时期敦煌百姓婚姻家庭生活的信息,笔者据此对户籍中出现的夫妻年岁差距过大现象进行了探讨,界定了夫妻年岁差距过大的标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并推测中古时期敦煌民间社会存在收继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孔柏基的《敦煌印象》不但堪称为东方"印象派"绘画的杰出代表,更显示出了对西方"印象派"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标志了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宣纸油画"的诞生,更因为它包孕了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时间性,体现出"内容尽化为形式"和"材质尽融于形式"的双重可能,由此,不但具有艺术史的特别意义,同时更为艺术哲学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词汇研究在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对敦煌文献中的讹字、俗字、通假字要作深入考证;应与佛典文献词汇研究相结合;应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学界研究已经较多的文献,还可进一步研究,同时更要善于发现新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